记得前段时间,晚上睡前听到一期播客,讲的是疫情下几个女生分享自己的一些消费变化,总的大致就是支出减少了,购物前会更多的思考和犹豫了听完这期,老实说挺有感触的,于是想整理下有关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些支出变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疫情期间一个月的消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疫情期间一个月的消费(疫情下个人的消费降级)

疫情期间一个月的消费

记得前段时间,晚上睡前听到一期播客,讲的是疫情下几个女生分享自己的一些消费变化,总的大致就是支出减少了,购物前会更多的思考和犹豫了。听完这期,老实说挺有感触的,于是想整理下有关于自己生活相关的一些支出变化。

高温限电居家,疫情隔离居家,零零总总的隔离居家。免不了需要继续吃饭,不能出门买菜购物,那网购的情绪总是逐渐加深。网络买菜的app使用场景,逐渐在生活里面的占比也持续增加。美团优选,饿了么超市团购,以及半日达等等。想想不少朋友,也有在用的多多买菜,叮咚买菜,朴朴买菜等等。众多的电商买菜平台,在这段时间的用户活跃数,急剧激增。直到现在偶尔也在使用这些平台继续自己的买菜之旅。

之前工作日早上会经常喝点星巴克的冰美式的,现在改成了全家的冰美式。之前经常喜欢吃汉堡王的双层皇堡的,现在只会偶尔吃吃德克士的鸡腿堡。之前喜欢节假日出门聚餐探店的,现在周末会在家里想着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改善下生活。美其名曰为了让生活更健康点,实际情况是生活支出变少了,或者说消费降级了吧。

之前的一些很贵的品牌收纳盒,军包种种,现在会在淘宝去找一些经济实惠的平替了。想要买任天堂的新款掌机,或者QC45的时候,总会犹豫的问自己,这些东西自己真的需要么?就像自己高配的ITX主机,平时真的很少开机。买了平板,多数只用来盖泡面。换了新的iPhone拥有强大的摄像能力,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扫码支付,或者核酸的场所扫码。有时候就是买前多了一个犹豫思考,这些支出就全部省略了。

转而现在外卖饭食逐渐不点了,厨艺倒是越来越好了。买菜app也不经常用了,因为外送肉质和蔬菜的挑选品控,实在太糟糕了。自己闭上眼买的肉和菜,也比买菜app自己送来的菜品要新鲜到好几条街。有时候图买菜app的便宜,实际上会买一堆自己吃不了的菜,结果菜粮堆积多了,就一直在吃不新鲜的蔬菜。这种感觉就像过年某天煮了一堆菜,然后剩下的日子,都必须吃完这些剩菜一样。不吃又有点心疼,吃那,又感觉实质上已经不新鲜了,买新的还要花钱,又需要更多的支出。这种情绪积攒多了,就算是花钱受罪了。

需要啥再去买点啥,不再提前屯了。比如纸巾,之前会屯很多,一次可以用半年。现在快用完了,才去补。实在没有了,就去小卖部买包纸巾缓冲快递到达的间隔。今天想吃啥,再去菜场现场买点啥,全是新鲜的,吃完再买。终于不用在美团优选买一堆,等一天才到,然后天天吃剩菜了。这种感觉就像一种大考之后的解脱的释然,实际上,不从各种平台app上,处心积虑的囤积实惠的物件及生鲜食品之后,支出反而是降低了。生活品质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有时候大家到底在囤什么,可能这种问题,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明白。

回想一下,支出减少,并没有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反而是让自己的消费习惯,变得更有计划和思考了。或许让自己生活品质满足的好多消费,真的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