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布面油画 2017年 70cm×120cm
大美不言
-- 刘宣
认识蒋博宇是汶川地震的那一年,江西、杭州、北京的众多画家聚集南昌为纪念汶川地震救援和死难者一周年绘制巨型油画《艰苦卓绝》。当时章仁缘老师带来几个中国美院的研究生也参与绘制,博宇是其中之一。他人生的英俊且非常能画负有才情。在绘制过程中换了许多人,时间历时三个月,博宇一直坚持到最后。再见面是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五人展览。从那时起对博宇的绘画有了新的认识。
《御前侍卫之下》 布面油画 2017年
70cm×120cm
《雨过阴垂》布面油画 2017年
50cm×160cm
《午梦长》布面油画 2017年
50cm×80cm
《午盛风华》布面油画 2017年
70cm×80cm
我所说的所谓“大美”含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画面中的古意,即传承。我们看到博宇的画中有明显的古典精神和形式因素。古典精神指的是审美层面的意义,一种内在的崇高、恒久、尤美的情境,而非表面光鲜、漂亮、媚俗的瞬间效果。在他的作品中有几幅表现自己小孩的作品这种特征尤为明显,虽然画中的人物动态表情是取自动态瞬间,但通过特殊情境和形式表现上的处理,一种即现实又非现实、即具象又非具象、即抽象又非抽象的东西补面而来,让你动容,让你感动。当然支撑产生这种共鸣的是外在的形式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形式技巧后面的情感,这是作为绘画者珍贵的东西。
《眠》布面油画 2017年
50cm×60cm
《耍》布面油画 2017年
30cm×40cm
《菁菁》布面油画 2013年
40cm×60cm
《拿破仑系列6》布面油画 2016-2018年
40cm×40cm
同样在博宇表现花卉的作品中看似普通的花花草草经过简化、通过对形态、色彩的组织后我看到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绘画中独有的虔诚,执着的宗教精神,每一朵花瓣,每一个枝条带着远古的芬芳向你走来,这种芬芳是一种高远,是一种脱离世俗的高远。从当今艺术的角度看中世纪的艺术虽然在视觉科学性上不如文艺复兴,特别是艺术中的视觉真实性上显得贫弱,他们那时还没有发明出让你产生错觉的透视和明暗方法,但他们绘画中体现出的真实精神情感和半平面的形式语言却十分具有当代性。
《夹竹桃》布面油画 2011年
35cm×60cm
《蛾与小树》布面油画 2011年
100cm×60cm
博宇喜欢中世纪的马萨乔、佛朗西斯可,喜欢西班牙古典画家艾尔.格列柯,同样也喜欢哈尔斯、巴巴,他们的作品让他折服,他说“每逢看到这些大师的优秀作品时就坐立不安,就心里不爽,就想冲进画室画画”。的确,当你走进他的画室看到满屋子的作品时就可以感受到博宇每天都在做什么。在博宇众多的作品中审美层面进入到高境界的还有许多,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几组以表现云层、山峦的风景画作品,简洁压扁的图式体现出极大的气势,云层、山峦这些自然形态的物状,通过挤压、固化将自然的形态转化为非自然的视觉符号,层层积累的色层关系叠透出巧妙的互补关系,通过笔痕刀刻将观众带入到混沌的诗意之中。这几组作品体现出的情景感,形式语言极为鲜明、画中的形式因素自成和谐、堪称力作。
《绿宝石》布面油画 2013年
100cm×70cm
《红宝石》 布面油画 2012年
100cm×70cm
我不否认绘画的理念、形式的多样性对绘画的发展变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某些古典的精神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保留的艺术精髓,特别是在今天图像大爆炸的时代尤其显得有价值。
《星际的行旅》系列6 布面油画 2015年
100cm×160cm
《星际的行旅》系列6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6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7 布面油画 2015年
100cm×160cm
《星际的行旅》系列7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7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7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8 布面油画 2015年
160cm×100cm
《星际的行旅》系列9 布面油画 2014—2015年
110cm×180cm
《星际的行旅》系列9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9 局部
《星际的行旅》系列9 局部
上述对博宇绘画中的古典精神的评述并不是说博宇就是一个守旧的人。作为新一代年轻画家的优秀代表,他对当下的绘画的思考从未中断过。在一系列的静物作品中,桃子、榴莲、石榴、太湖石等等看得出他对视觉、表现、观念、形式的探索与思考,甚至宋代的花鸟画、中国古代的壁画都在他的思考之内。
《白茶花》布面油画 2017年
30cm×40cm
《五个柿子》 布面油画 2014年
30cm×40cm
《初夏》布面油画 2017年
40cm×50cm
表现主义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很多分支,新表现、抽象表现、具象表现,虽然各有不同的理念,但总体上还是脱离不了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博宇的绘画里表现特征明显,色彩的主观性加上对形的强化和弱化、规整后的平面语言与空间立体的相互转化、简化的图式与构成形成的张力、情绪化的笔法、层层叠叠色层积累加上色彩的互补关系、多样化的肌理效果使人想起中国的漆画和壁画,这一切汇入他画中,但高明的是这一切在他的画中并不外漏,你看不到这些,正所谓“大巧若拙”用在博宇身上较为符合。有人说绘画的个人风格是自己的背影,自己看不见,又有人说风格是人,是自己血液里流淌的东西,不用去找,它就在那儿。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从图像学的原理看,风格就是一种视觉符号,谁有了符号谁就是大师,谁就会留给观众形象上的深刻记忆。在这里我好象看到博宇绘画中这种符号时隐时现,而且有渐渐明晰的苗头。但不用着急,慢慢来才好。
青年油画家 蒋博宇
从美术史的众多大师的作品看,符号的呈现分为两种,一是针对形,二是针对色彩,有些画家偏重形,如:毕加索、马蹄斯。有些画家偏重色彩,如:苏丁、博纳尔。博宇的绘画目前是二者肩而有之。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将渐渐明晰的符号固定下来。正如他说的“我从美院出来,更希望自己慢慢演变,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在自然中感受天地,将自己的认识一点点的去积累、去探索、去提高。”是的,博宇还年轻,形式语言符号的获得不能强求,要慢慢积累演变。最重要的是保持那份珍贵的真实情感和奋发的激情。这才是绘画的根本。
2018年1月
刘宣
油画家 刘宣教授
易向,一种类文艺的生活方式(e_xang);
易象读书,阅读就是一种修行(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taooli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