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即将来临,曾经的“光棍节”逐渐变成“购物节”,这一天讨论最多的话题也从“脱单”变成了“下(剁)单(手)”。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1)

如今,“双十一”的活动时间不断提前、周期不断延长,购物“狂欢”背后的期待和惊喜有时却变了味儿,变成骚扰和惊吓。今天,法报君就和大家聊一聊“双十一”背后的那些坑,赶快收下这份“填坑指南”吧!

坑一:促销商品不退?分情况!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2)

网络购物相较于线下购物,一大福利就是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双十一”许多商品都在促销,有些商家表示促销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

填坑:促销商品能否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要具体看商品的性质,以及消费者在购买时是否确认,对于正常的商品,商家仅仅因为其参与促销活动就单方限制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做法,明显不够合理。

《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下列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一)消费者定作的商品;(二)鲜活易腐的商品;(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第七条规定,下列性质的商品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一)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拆封后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商品;(二)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三)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

坑二:定金统统不退?不合理!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3)

“双十一”期间许多预售商品都是“预付定金,支付尾款”,如果未在限定期限内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还。那如果收到货后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可以退定金吗?

填坑:提前支付定金的行为是为购买商品的行为提供担保,消费者按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支付了尾款后,就不存在不履行债务的情形。同时,支付尾款后,此前支付的定金已抵作价款,成为货款的一部分,消费者在商品未发货前选择退款,或者在收到商品后选择七天无理由退货,卖家应一并退还定金。

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坑三:促销广告多?举报!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4)

“双十一”期间,许多人的手机一直振动不停。基本上都是各种商家促销广告的短信,很多自己从未买过东西的商家也会发来促销短信。

填坑:对于推销类短信,应当经过用户事先同意,并且用户在未回复或明确拒绝的情形下,也不得再向其发送相同或类似短信,否则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用户在收到“双十一”促销骚扰短信后,可以向短信息服务提供者投诉或者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

广告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的,应当明示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并向接收者提供拒绝继续接收的方式。

广告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发送广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广告主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坑四:原价更便宜?“退一赔三”!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5)

“双十一”期间各种红包和福利满天飞,自以为凌晨拼手速抢到了折扣商品,却发现“双十一”过后商品的“原价”比折扣价还要低,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填坑:商家的这种行为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除了可以向电商平台、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反映之外,还可以通过提起诉讼、仲裁的方式,要求商家“退一赔三”。

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七条明确,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采取下列价格手段之一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一)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六)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坑五: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退一赔十”!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6)

“双十一”期间,除了囤衣物、囤生活用品,还有人囤食品。但网上店铺好坏参半、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若是不小心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填坑:经营者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则不论是否明知都要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向相关部门投诉和举报,向明知的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退一赔十”,亦或是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坑六:网站客服退钱?别信!

双十一隐藏数字(双十一遇到坑)(7)

“双十一”过后是收取快递的高峰,同样也是消费者申请退货退款的高峰,不法分子正是瞄准这个时机,冒充客服以退款或退货为由诱导消费者转账汇款。

填坑:日常生活中,收到“客服”退款或退货电话时要保持警惕,第一时间在正规官方平台进行咨询确认,不要轻信陌生“客服”,时刻谨记不能泄露自己的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发现被骗后应及时报警。

需要注意的是,遇到“96110”的来电一定要接听,接到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说明自己或者家人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又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双十一”的这些坑,

你都知道怎么“填”了吗?

网上购物要尽量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

保留交易凭证,产生纠纷后积极维权,

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应及时投诉或者报警。

感谢北京市国韬律师事务所宣玥律师为本文提供专业支持!

来源:法治日报(作者:刘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法制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