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您念错过么?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

以前聊过儿化音(猛戳→ 北京话的儿化音,是天下最难的!),北京人到不熟悉的地方不乱加儿化音,因为您不是这片儿的(宁可不加、不能乱加)等着纠正就行了。小时候第一次去黄寺,当地大妈说,还五呢~!这么说多别扭啊,叫黄寺儿,得,下次就知道了。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2)

除了儿化音,还有好多容易念错、有当地独特叫法的地名。如,外地游客第一次不知道大栅栏、什刹海怎么叫......当然,北京本地人也有经常念错的地方.......

白纸坊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3)

白纸坊地处宣武区西南部,面积不大,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白纸坊地区,清代设有火药局,是国家制造火药的基地。晚清至民国时期,又改为印制局,是官办的第一座印钞厂,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老北京城造纸作坊又大多集中于此,故名白纸坊。

北京人管白纸坊叫做白纸坊(fāng)。

魏染胡同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4)

魏染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北起南柳巷,南至骡马市大街中段。明代称魏染胡同。清时称魏儿胡同,魏染胡同。民国时称魏染胡同,沿用至今 。魏染胡同被称之为北京报业的“发祥地”。魏染胡同30号就是《京报》馆旧址。

老北京人南城人管魏染胡同叫魏眼儿胡同。

南线阁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5)

打小在南城长大的人,对南线阁这个地儿一定不陌生。不过即使是在这里长大的北京孩子,大多数也不太清楚南线阁的发音。

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在新城广宁门、右安门西南角有“燕角儿”,又有“燕阁儿”之名。清时期《京师坊巷志稿》记载有南燕角、北燕角之称,并说俗讹“烟阁”。原在南线阁街北口处,辽代曾建有一燕角楼,南燕角、北燕角由此而得名,人们俗称南烟阁,后来谐音为南线阁。以广安门内大街为界,南为南线阁,北为北线阁,民国以后人们开始称此街名。

北京人将他读作南线高儿。至于为什么这个字一定要这样发音,大概的原因是一种约定俗成,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南河沿、北河沿、东河沿、西河沿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6)

说到这四个河沿,那先来说说玉河。

玉河是明代的称谓,清代曾改叫御河。玉河水系源自积水潭,这条水道从什刹海经万宁桥向东南方向顺流而下、穿城而过,流淌到皇城的东南角即现在的南河沿大街南口的位置后,与来自今中南海的金水河汇合,再向南经过正义路,由原“内城”城墙水关注入正阳门东河沿、崇文门西河沿和东河沿,最后流入通惠河。

南河沿、北河沿、东河沿、西河沿读法是不同的,南河沿儿、北河沿儿、东河沿、西河沿,北京人的儿化音太没规律了,南北河沿儿就要加,这么说东西不加,这太不说理了.....

高梁桥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7)

高梁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和海淀区的交界处,原来处在高梁桥路横跨南长河之处。如今高梁桥路已改从该桥两旁经过。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

高梁桥源于高亮赶水的故事。北京的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亮桥”。后音转为“高梁桥”。

所以北京人读作高亮桥。

劲松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8)

劲松—历史上称“架松地区”因为这代松树多,巨大的树干数人合抱不过来,就用架子把枝条架起来。

六十年代北京的大街小巷纷纷换名,人们借用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中“劲松”一词,将这片改为劲松沿用至今。

北京人管这地念:jìn 松不是:jìng松。

木樨地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9)

木樨地,关于这一地名的来历,存在许多争议,主要有这几种说法:一是因苜蓿草得名;二是因桂花得名,桂花又叫木樨;三是以产黄花菜得名。

北京人将木樨地被读作木须地。

国子监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0)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监的监发音为:jiàn,不读jiān。

东苑、南苑、西苑、北苑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1)

苑也叫苑囿是指皇家划出的禁止普通人进入的皇家园林。北京有南苑、北苑、西苑、东苑。南苑在永定门外大红门,北苑在安定门外约10公里处,西苑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作为地名南苑、北苑、西苑一直流传至今。

不少北京人也能准确地说出这三苑的位置。而东苑的具体位置,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2)

东苑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外的南池子大街一带。近年修建的菖蒲河公园,就属原来的东苑范围。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了一个寺庙,之前是辟为多尔衮宅邸,在之前是景泰年间囚禁明英宗的南宫。所以公园里的戏楼就叫“东苑戏楼”。

苑读作:yuán,苑为什么读“园”?您想想俩人一见面问:“您这是要去哪儿啊?”“我奔趟南苑”。是南苑(yuàn)还是南院儿?这说法容易引起误会,所以把苑(yuàn)读作园 (yuán)。

积水潭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3)

北京二环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积水潭,北京人在说的时候都会发一声“tān”,不过后来随着地铁,公交报站都读二声,就改成了:(积水谈),积水潭。

阜成门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4)

阜成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

公交报站是阜(fù)成门。但多数北京人这么念阜(fǔ)成门。阜要是读作富 ,阜(富)外医院。听起来很别扭!

花枝胡同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5)

花枝胡同,是一条L形胡同,一半在南面与三不老胡同平行,然后向北拐,与三不老胡同相交。

花枝这个名字,很是妩媚。《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房子,便在“荣宁街后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而花枝胡同离恭王府并不相远,有人便认为大观园便是现实中的恭王府了。

花枝胡同多好听的名字,但现实很残酷。北京人将这条胡同念作花子胡同,花子是叫花子,也就是乞丐,要饭的!这条胡同以前叫花子营,是江湖中“丐帮”的集散地!也就是收留乞丐的地方。

十里堡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6)

公元1729年,为方便通州到京师运粮及行走之需要,雍正皇帝下令开始修筑朝阳门外石路。后来路两侧的荒郊开始逐渐形成八里庄、大黄庄等一些散落的村庄,其中一村落距朝阳门十里,故名十里堡。

北京人读作:十里堡 (pù) ,而不是十里堡 (bǎo)。

马家堡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7)

马家堡在历史上曾是京南著名的村庄,是北京城最早的火车总站,也是最早通有轨电车的地方。马家堡火车站位于南城两个重要城门右安门和永定门之间。

马家堡原名马家铺,“铺”通“堡”,本为驿站。

说到这里您也就知道了应该读作:马家堡 (pù) ,而不是马家堡 (bǎo)。

给孤寺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8)

说起给孤寺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给孤寺原来在珠市口西大街,现在惠丰楼饭庄西边,晋阳饭庄的东边。相传,给孤寺在唐贞观年间建立。明代称寄骨寺。寄骨寺慢慢的就谐音成了给孤寺。清顺治(公元17世纪中)时重建,称“万善给孤寺”。20世纪30年代末毁于一场大火。

原来无轨电车在这专有一站,后来给孤寺公交车站改为板章路了,现在寺没了,站没了,地名也没了,慢慢的人们就彻底忘掉了。

读Jī;孤gǔ;寺又带上了儿化音。传统的读法为:机古四儿。没有道理,历来如此,习惯成自然。

锣鼓巷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19)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

南锣鼓巷北京人叫它罗锅儿巷,罗锅在北京话中指的就是驼背的人,而这条胡同的整体结构呈现的是两头低洼,中间隆起,形似罗锅儿,所以才这么叫。

钱粮胡同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20)

钱粮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元代已有钱粮胡同,明代属仁寿坊,因明时钱局,即铸造钱币的机构设此而得名,最早称“钱堂胡同”。到了清朝,宝泉局在此设铸币厂(时称南厂),所铸钱币以发放薪饷(饷银)为主,而清代薪饷又叫钱粮,所以便把南厂所在的“钱堂胡同”改称为“钱粮胡同”。

北京话除了儿化音还有一种特点便是语速快,吞字多。钱粮胡同读成钱粮(lòu)便是这个原因。钱粮两个字如果快些读,就会发钱亮胡同。如果再快些再快些,就会读成钱粮(lòu)胡同了。

演乐胡同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21)

东城区演乐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全长741米。演乐胡同明代就有了,这片地区是原来明朝的教坊司所在地,教坊司就是专门负责宫廷音乐与戏曲活动的。

在民国时期的地理书《燕都丛考》中记载,北京人管这条胡同叫做眼药胡同。原来这个乐字除了lè、 yuè外还有古音 yào,喜欢的意思。不过这古音老百姓平时说话压根用不上,只有一种人经常说,那就是古时候的音乐人,过去很多戏曲的念白都会用上古音古字,自然就把这演乐胡同念成了眼药胡同,而老百姓只听了个音儿,跟着追星,跟着念成了能治病的眼药胡同。

白家疃

北京那些很土的地名(北京本地人也含糊的地名)(22)

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东邻杨家庄,西邻水塔寺,北邻于家庄,南至南坡。原名白家滩,日久成今名。当地人叫做白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