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到玉河古道十八折段游玩的游人发现,古道两侧的杂草和落叶不见了,露出了“淹没”的古道边缘,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的古道风貌。这是京西山水古道清山志愿队40多名志愿者的功劳。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义务维护古道,使玉河古道“宽”了4米。

周末时,志愿者们背着除草机、镰刀和垃圾袋,从圈门出发,徒步6公里前往十八折。此行参与的还有20多名小志愿者,其中最小的只有5岁。

志愿者捡垃圾项目简介(志愿者除杂枝清垃圾)(1)

志愿者捡垃圾项目简介(志愿者除杂枝清垃圾)(2)

“玉河古道是京西古道的一段,过去曾是一条重要的商道。沿线古迹众多,有古村、古宅、古桥、古寺庙、戏楼、关城,还有令人震撼的‘马蹄窝’奇观……”走在古道上,志愿者赵建伟和代佳丽给小志愿者讲述起玉河古道的历史变迁。

正值周末,古道上来来往往的游人非常多。而古道边荒草丛生,部分路段还出现破损塌陷。最窄的地方只有0.5米,仅能容纳一人通过。

为恢复古道的景观,志愿者分工协作,有的用镰刀割掉古道边的荆棘、灌木;有的用除草机清理两侧的杂草;还有的用石块将古道边缘塌方的地方重新垒好。小志愿者们用夹子从杂草间把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一点一点夹出来,装进垃圾袋……大伙儿齐心协力,用4个小时清理了300多米长的古道,使古道最宽的地方达到了8米,还捡出了6大袋垃圾。“淹没”在杂草下的古道露出了原貌,也给游人创造了更加干净的通行环境。

志愿者捡垃圾项目简介(志愿者除杂枝清垃圾)(3)

志愿者捡垃圾项目简介(志愿者除杂枝清垃圾)(4)

“去年一年,我们组织了多次恢复古道原貌的公益活动,清理玉河古道潭王路到十八折路段3.8公里、王平口关城路段1.2公里、庞潭古道1公里、麻潭古道2.5公里、十里八桥古道板桥段1.2公里的杂草荆棘,将麻潭古道万佛堂到红庙岭段3公里、荒芜了40多年无人问津的遗存由荒芜变通途;还清理了狼窝港密檐塔、王平口关城明城墙遗址、万佛堂过街楼等古迹周边环境,并安装古迹标示牌,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迹历史。”队长于有君说,“京西古道上每一处留下的古迹,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我们有责任好好地保护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志愿者捡垃圾项目简介(志愿者除杂枝清垃圾)(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褚英硕

流程编辑:u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