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者:洛莉·戈特利布

追逐自己的人生意义(追寻人生的意义)(1)

​ 上一节我们说到,心理治疗师洛莉经历了一场“中年危机”,表面看,她是走不出失恋的阴影;但真正的问题,却是一份自己不喜欢,同时也是无意义的工作。

那么,洛莉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份工作的?她能否走出当前的困境,开启一段新的美好生活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洛莉后半段的故事吧。

学会与不确定和平共处

除了那本让人咬牙切齿的“幸福之书”之外,洛莉还藏着一个秘密。即便和前男友在一起近两年,她也从来没有透露过,那就是她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

就在遇到男友几周前,洛莉全身突然爆发了严重的皮疹,浑身刺痒,以至于抓出道道血痕。医生说这只是偶然的过敏反应,但她却觉得这是某种可怕疾病的征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洛莉开始觉得身体虚弱无力。每天醒来时浑身刺痛,手指红肿像香肠,嘴唇也肿得像被蜜蜂蜇过一样。

作为一个常年跑步的人,她连去健身房的力气都没有了,而且还莫名其妙地轻了十磅。她的下巴和手不时会颤抖,就像得了帕金森症一样。

洛莉先后去医院各个科室检查,但就连最先进的现代监测仪器也没法确诊她的病因,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阴性。

有的医生诊断说她患上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则诊断为纤维肌痛,还有的诊断为不明感染,或心脏疾病,或心理抑郁。甚至还有医生认为,她得了癌症。

洛莉没有向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透露自己的病情,这倒不是故意隐瞒,而是她根本不想让自己面对此事。即便是医学界的专家,如果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很多人也迟迟不去做筛查。洛莉发现比起正视问题,置之不理简直方便多了。

洛莉甚至自我安慰说这是更年期症状,虽然她离更年期还很远。而男友的适时出现成功地转移了她的这份焦虑,或许这就是失恋让她遭受沉重打击的另一原因。

在温德尔医生的诊室里,洛莉把这件事从头到尾都说了出来。而直到大声说出来的那一刻,她才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有多么的恐惧。她怕自己像朱莉一样,要面对预期中更早的死亡,她怕留下扎克一个人在这世上独自生活,这简直太可怕了。

洛莉讲完后,温德尔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道:“这真是个不错的故事。”

洛莉气愤地说道:“你竟然觉得这是个故事?”

温德尔点点头说:“是的,这个故事和你近年来的恐惧有关,你害怕的是不确定。当一个人不知道下一个拐角处,到底是天堂,还是深渊时。为了逃避这种不确定,他们通常会主动去找厄运,给自己一个虽然不好,但是确定的结局。”

洛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是说,因为我想追求确定性,所以才创作出这样一个病恹恹的故事,并且把自己的身体骗了过去?这可真是一个悖论啊,为了取得人生的控制权,宁愿自毁前程。”

听完洛莉的自我分析之后,温德尔笑了起来,他说:“的确如此,但反过来想,不确定就一定代表着失去和沮丧吗?是不是还意味着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呢?”

最后温德尔给出了洛莉两个选择。第一个,让儿子扎克面对一个成天忧心忡忡、担心他会孤苦度日的母亲;第二个,通过自己不明朗的健康状况,更明确地意识到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宝贵。

最终,洛莉终于想通了:人类的本性是追求稳定、抗拒变化,但生活的本质就是变化。与其担心和恐惧未来的风险,还不如最大限度地活出当下的精彩,不管有没有生病,有没有另一半,也不管时间如何无情地流过,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天。

用爱点亮心中幽暗的角落

就在那本“幸福之书”还差最后一个章节就大功告成之时,洛莉和出版社终止了这个自己毫无共情,并不幸福的项目,开始寻找更有价值的事情。

与此同时,洛莉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彻底好转,她的左腿肌肉总是酸软无力。她跟温德尔抱怨,说自己以后再也没法跳舞了,只能无聊地作壁上观。但温德尔却说她可以靠右腿跳舞,只要有个舞伴就好,比如自己。

洛莉觉得有些尴尬,一个是治疗师,一个是病人,孤男寡女进行肢体接触很不妥当,但她随即意识到了温德尔医生的良苦用心,跳舞也是治疗的一部分。温德尔正在教她,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外力,要学着感受并接纳别人的爱与善意。

温德尔打开音响,一首《顺其自然》的旋律飘了出来,充盈着整个房间。温德尔开始跳了起来。他轻轻地摇摆着身姿,不时伸出手来,邀请洛莉加入。渐渐地,洛莉也心动了。她站了起来,跟着音乐轻轻摇摆。

等到副歌响起来的时候,温德尔摇摆地更夸张了,洛莉也跟着在房间里转起了圈圈。他俩跳了一遍又一遍,一边跳一边跟着歌曲的旋律高歌——“阴云密布的夜晚,依旧有光照耀着我。一切都会有答案,顺其自然……”

随着舒缓的音乐和嘹亮的歌声,洛莉的内心开始苏醒了。自从失恋后,她一直深陷在悲伤中,任由一层雾蒙蒙的灰色笼罩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阳光的妩媚温暖了。

但今天,在流淌的旋律和越来越潇洒的舞姿中,洛莉心中的那层迷雾消散了。她看到了窗外的那片绿荫,听到了小鸟欢快的啁啾,她看到了温德尔精致的小胡子,也看到了温德尔穿着的那件时髦的衬衫。她爱这一切,她终于恢复了爱的能力。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写道:“爱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它让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了一种持久、深刻而真实的情感联结,坦然、真诚地爱别人,并接受他人的爱。

感受到爱的那一刻,洛莉意识到,自己的治疗已经接近尾声,她该和温德尔医生说分手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人生最大的意义

结束治疗后的一天早上,洛莉接到了母亲的短信:收到请立即回电。洛莉立刻拨通了妈妈的手机。铃声只响了一下,妈妈就接了起来,她说:“你先不要别慌张,你爸爸刚送进了医院。”听到这消息之后,洛莉紧张地攥紧了电话。

妈妈说爸爸在吃午饭时感到有点不舒服,但很快就开始发抖、呼吸困难。妈妈见势不妙,立刻打电话呼叫救护车,把爸爸送到了医院。

在电话里,妈妈只是不停地重复着:“你爸不会有事的,他会没事的。”这话既是安慰女儿,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那天晚上,洛莉赶到医院,发现父亲的情况不容乐观,细菌感染扩散到了身体的各个部分,腹腔里充满了积液。直到一周后,父亲的病情才趋于稳定。但洛莉后怕不已,她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父母是不会永远陪在自己身边。

经过这场大病后,父亲也开始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他开始为分离做准备。那是一个周末,洛莉和父亲陪着扎克去打篮球赛。当男孩子们跑去庆祝胜利时,父亲把洛莉拉到一旁,谈起前一天参加的朋友的葬礼。

父亲说在那场葬礼结束后,自己走到那位过世朋友的女儿克里斯蒂娜身旁,说道:“你父亲为你感到骄傲,每次聊天他都会讲起你,讲你取得的所有成就。”但克里斯蒂娜却大为吃惊,泪流满面地说道,父亲从来没亲口跟她说过那些话。

父亲对洛莉说道:“所以,我想让你知道我爱你,我为你感到骄傲。我想明确地让你知道这一点。”

在这一刻,父亲表现地很害羞,显然这样的交流让他觉得不自在。因为多年的习惯让他不习惯表达,不习惯如此炽热的表达。

洛莉轻轻地抱住父亲,说道:“爸爸,我知道。”她想起当年刚去外地读书时,非常想家。父亲从电话里听出了她的痛苦,于是坐飞机飞了3000英里,来到女儿的校园陪她聊天。直到两天后洛莉情绪好多了,父亲才飞了回去。

父女二人站在原地,相拥而泣。尽管路过的行人忍不住打量,但他们不会在意。因为俩人都知道,这是他们告别的开始。当洛莉终于走出悲伤,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父亲的眼睛却要闭上了。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意义:勇敢地表达爱、接受爱。所以,如果我们想到了那些爱着自己,或自己所爱的人,请别再犹豫,请用最为直接的方式去表达去自己的爱吧!

好,《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通过五个人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他们所面对的各种生活困境,以及治疗的过程和最终治愈的结果,而这些人遭遇的生活困境,都可以归结心理学中的人生四大终极问题,即:孤独、死亡、自由受限以及人生的无意义。

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问题的应对之道,那就是,让阳光照进我们的内心,敢于表达爱,敢于接受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