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武汉江北汇入长江的河流很多,而江南基本没有,这也就代表武汉江南和江北防汛抗洪的重点是不相同的。

武汉江北中,汇入长江比较大的河流就有流经新洲的倒水、黄陂的滠水、黄陂东西湖的府河、汉口和汉阳的汉水、汉南、蔡甸和经开的通顺河等,还有和长江相连的湖泊,比如武湖、太子湖等。

至于江南地区,在卫星地图上找了半天,才找出几条通往长江的沟渠。

今年武汉防汛形势(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1)

江北,防汛要面对3个困难,一个是河流上游来水,二是长江水倒灌,三则是境内湖泊内涝,相对而言,江南就要好一点,看好长江大堤和湖泊内涝即可。

黄陂除要防3条河外(长江、府河、滠水),还需要防后湖、武湖,童家湖等湖泊内涝(这些湖都承接黄陂下大雨的雨水),更还要监控黄陂北部的几座建在滠水和界河水系上的水库(比如夏家寺、梅院水库等)。

东西湖相对黄陂来说好一点,只防两河一湖即可(汉水、府河和金银湖,湖泊靠巨大的泵站往汉水里抽)。

好在东西湖、蔡甸和黄陂的水利设施齐全,都沿河修建了能抵挡31米以上洪水的大堤,只要大堤不出问题,3个区被淹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今年武汉防汛形势(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2)

东西湖大堤

下面让我们盘点下近40年来武汉郊区各区域主要水灾情况吧

所谓水患,主要就两种,一个是河流的洪水上涨导致的受淹(上游来水和下游顶托共同作用),另一个就是暴雨导致的内涝,下面各区的水灾只从1980年统计到2004年。

1、新洲区。

2、黄陂区

3、东西湖区

东西湖为什么是泄洪区?是因为其地势较低,东西湖地面高程都在26米以上(以吴淞高程计量,和武汉关水位计量方式一样,代表武汉关水位如果超过26米的话,东西湖大部分地方就在江水以下了)。

自东西湖大堤建成后,洪水对东西湖的威胁已经很小了,但也有意外发生。

今年武汉防汛形势(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3)

长江大堤

4、蔡甸

蔡甸区域内河流和湖泊众多,长江、汉水、通顺河等,还有36个大小湖泊,历来防汛抗洪任务非常重,每年7—9月易发生洪涝。

5、江夏区

1980-2004年,25年间,江夏发生大小水灾10次。

今年武汉防汛形势(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4)

长江大堤

综述:

武汉这五个外围新城区中,其实隔不了两年就要搞下防汛,但只要不是长江发大洪水都影响不大,多是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内涝(黄陂和新洲偶尔山洪),来的快去的也快。但由于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水灾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详细说明如下:

近40年所受到的水灾中,大部分都是内涝导致,雨下大了,排不出去,湖泊和池塘的大幅减少是导致各区承载暴雨的能力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以黄陂为例,解放前湖泊面积还有266平方公里,占黄陂总面积的1/9,到80年代后,其中的201平方公里水面消失了,如果这些湖泊还存在,大部分雨水都能被湖泊吸收,自然水灾的损害会低很多。

今年武汉防汛形势(武汉5个新城区分属江北和江南)(5)

黄陂后湖夕阳

各位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