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司马南又有了新东家—昆仑策研究院,还有一个头衔高级研究员。不过想想也对,在研究院里混,那自然就是研究员了,甭管什么低级高级,就好像在夜总会里坐台,自然就是小姐,如果再有几份姿色,搔首弄姿一番,那就算的上头牌了。君不见,国医馆里大都坐着一位老爷子,身穿绸缎衣足登帆布鞋,外加满头白发五缕长髯,不由人不肃然起敬,连连口称大师了。

司马南的信息是怎么得来的(司马南的新东家昆仑策研究院)(1)

闲言少叙,说说这个昆仑策研究院。记得去年有一篇震动全网的文章《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震撼,这篇文章的作者李光满就是昆仑策研究院的研究院,现在和司马南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说到这,对网络左右之争比较熟悉的朋友,大概就会知晓这个昆仑策的底色到底为何了。

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昆仑策研究院是由部分军地老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起成立的、以网站形式向外开展活动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是一个自主独立的研究机构,提供国家民生政治层面的信息咨询、课题研究、调研论证等,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

司马南的信息是怎么得来的(司马南的新东家昆仑策研究院)(2)

网民对昆仑策研究院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网民认为这是一方群英荟萃、报国献策的热土,在中国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应运而生,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有的网民则认为,它是一群旧时代遗老们的扯淡平台,是一群自视甚高的老笔杆子们抒发感想、指点江山的地方。更有甚者,指斥它是一个垃圾研究院,极左的奇葩机构,纯属误国误民,建议把这些人集体打包送回到过去。

个人感觉,昆仑策研究院的文章很多都充斥着反对改开的思想,歌唱三十年,反对四十年,对当前多有不满,坚定的批判莫言文学观,风格做派和另一个极左派网站—乌有之乡有相似之处,但是没有乌有之乡那么猖獗,只敢偷偷夹私货,可见还是底气不够足,背景不够硬。当然,背景肯定还是有的,说白了只要搞涉及政治的网站,没背景那就是脑子烧的想进去吃国家饭了。和乌有之乡不同的是,昆仑策里面的文章有一定专业性,一定理性和高端,所以有些人看过了,觉得左了一些,但说得还行,还讲点道理。

司马南的信息是怎么得来的(司马南的新东家昆仑策研究院)(3)

总的说来,昆仑策研究院自我定位调门较高,企图塑造出一种红色精英定位,对红色流量里的高端人群进行精准分流,是左的不够极端化,立场不够草根化,思想不够年轻化而在其他左派网站郁郁不得志的老当益壮文字工作者继续发挥余热的阵地。

  昆仑策研究院的主要作者和目标客户群体是谁?

  按一般观点,现在反对改革的主要有三种势力:一是旧时代的旧既得利益群体的残余,“旧体制和老路线的捍卫者”;二是改革以来形成的官商特权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以权谋私的“权贵资本主义”的受益者;三是某些具有暴力平均主义革命倾向的新左翼人士。昆仑策研究院的主要作者和目标客户群体大概属于第一种势力,是一群具有保守思想和在命令计划经济中有既得利益的人们,旧体制和老路线的捍卫者。这些老旧的保守人士怀念着旧政治集权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旧特权,希望中国走回头路。这些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现实中坚力量,对社会大众也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他们仍活跃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凭借在体制内的某种历史地位,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决策。这也是他们创立昆仑策研究院的初衷和目的。

司马南的信息是怎么得来的(司马南的新东家昆仑策研究院)(4)

对于昆仑策来说,它需要司马南这样接地气、吸引草根、文章冲击力感染力强、又自带巨大流量的网络大V加入,以改变昆仑策在社会底层影响力不够、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的弱点,而司马南在全网禁言之后,也急需一个新平台发挥自身饱满的“正能量”,否则容易“憋疯”,二者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司马南来了,会成为昆仑策的领军人物吗?司马南将来到底如何?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