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东山日出(月上东山下)(1)

《东山口》 付娆 绘

月出东山日出(月上东山下)(2)

《广式早茶》 付娆 绘

季云 /文

5

风物闲美 保持本真

几个月后,我们因有机缘,不想竟住进东山。

这是一幢四层民国小洋楼,高高大大、方方正正。四楼有个大露台,从这里可以看得很远。院里长满了竹子,到处是好看的花。楼左是一个带意大利风情的小二层洋房别墅,平时很安静,节日的时候,这家院子里歌声欢笑声不断,一直热闹到午夜。右侧的红色小洋房是办公用的,平时没有什么声响。楼与楼之间离得很近,当地人管这叫“握手楼”。

新河浦是老东山的一个历史文化小区,大多数别墅属于历史文物建筑和私人产业,一般不对外开放。刚刚搬来,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总觉得每一幢楼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从这些老洋楼走出来的人,我都有种想接触和了解的冲动。每一次上街,我都会选择不同的路线,期待能遇上像那位老先生一样的街坊。

我喜欢逛逛培正路。培正路连接着烟墩路和新河浦路,靠近烟墩路的那一头聚集着三所百年名校:广州市第七中学、培正中学、培正小学。路的一侧,飞檐碧瓦的漂亮校门上悬挂着“培正中学”匾额和“培正至善至正”的校训,长长的围墙上镶满刻有“培正”二字的琉璃瓦当。站在培正路的北端,目之所及皆为“培正”,瞬间会受到莫名的熏染,此时此地的自己,仿佛变得庄重斯文。

这条路从烟墩路走来,带着婀娜的风姿通往新河浦涌。人们紧贴着砂粒粗糙的黄色围墙走着,一家一家小院里探出来鲜艳的簕杜鹃,应季绽放的木棉花、凤凰花,还有终年碧绿的爬墙虎。培正路上一个一个被巧妙安排的屋宇古物,风情自在,透入灵魂。这里的空气飘动着传统、自然、诗意和爱的味道,让每一位路过的人移步换景,百年名校、百年老街、百年名园——广州啊,你因东山而不凡。

在广州,老广心目中的老东山似乎带点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走近东山后,我发现东山是温暖而平和的。这里,一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一边是琴棋书画的古韵书香。这里,浪漫与市井同在,规整与个性并存,旧时风与新时尚共舞,既有文艺范,又弥漫着烟火气。

在这个街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大院文化与洋楼个性,聚居融合,友好守望。久住在此的居民,常常会牵着一只叼着快递的狗狗匆匆走过,和擦肩而过的邻居们打着招呼。小巷静谧,邻里和睦,人多却不喧闹,古旧却不杂乱。窄窄的车行道人行道上,即使早晚高峰,也从没见过人们因碰擦而临街争吵。这里是东山人的东山,它成为广州市井气息最贴切的注脚,街坊们活得自在适意、欢喜踏实。

20年前,广州将东山洋楼群片区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新河浦的493栋洋楼纳入保护利用规划范围。经过多年活化,如今东山洋楼不仅保留复古风情,当代艺术元素还让历史建筑再次“活”了起来。

我喜欢逛“橄榄山”小店,喜欢在这家小院里坐坐,看落英缤纷,听对面小楼不时传来的钢琴声。顺便说一句,这家的小物好看好用,那段日子,咖啡杯和装裱精致的画框是我的至爱。然后,穿过小巷走到烟墩路,在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前街”咖啡店坐下来,点一杯手冲咖啡,再配上两片瑞士产的焦糖口味饼干。我喜欢去馨园。这是新河浦一带最令人神往的花园洋房,庭院别有洞天,店里的南瓜羹和牛排特别精致。如果想做一夜旧梦,可直奔三楼东山少爷房、二楼西关小姐房。馨园的老板是个古建爱好者,常年在世界各地周游,她的理想是将当代最时尚和最古典的元素带入她的园子。

我还喜欢去逵园。那里举办高品位的艺术展览已成日常,逵园艺术空间的创设故事常为人所津津乐道。百年前的居家楼,怎么通电源,怎么走电线,花地砖、花阶砖和窗花如何搭配,铁艺窗花和栏杆怎样才能做成旧时繁复的图案,家具要怎么摆放才能保留历史和时光的痕迹,院内的一树一花、一石一水,怎样布置才显古风等。修复活化的每个细节,都有古建、文博专家团队的参与,在兼顾美观与实用方面,逵园的新主人可谓下足了功夫。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实践贴近生活、保持本真,这里不设门槛,也不拒绝进来歇脚的人。这里的居民习惯了闲暇时去看个展览、逛个艺术空间,放学的孩子、散步遛鸟的大叔、买菜的阿姨也常常走进各个文艺小店……这是东山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州市和越秀区对小洋楼整旧如故的保护与活化,让这里的历史建筑缓缓散发出古典雅致的人文魅力,这里风物闲美,真的很值得细细品味。

6

店铺林立 物美价廉

“热闹”这个词,根本不足以描绘东山,白天的东山,简直可以用“沸腾”二字来形容。

放学时的东山口,从校门里奔出来的孩子们,清脆快乐的声浪让老街瞬间成了声音的海洋。大大小小穿着校服的少年儿童,直接冲进街边的各个小食铺尽情地大快朵颐。

东山百货大楼是东山老街坊和家庭主妇最爱逛的商场,这里人气旺,生意好,老街坊喜欢的好东西,俯拾皆是,遇上打折活动,人多得简直挤破头。广州的传统百货店还能有这番景象,真让我吃惊。看来,保持本色、服务“工薪”、物美价廉是这家店最大的特色。2020年的春节,我邀请年近九旬的婆婆和我父母同来广州过年。与东山的老街坊一样,老人也最爱逛东山百货,遇上打折,眼里放光,在20元一件、30元一件的衣服摊儿上挑来拣去。身处大广州能买到中意又便宜的衣裳,老人们乐不可支。闲逛中,他们还发现了贴心好物——广州本地产内衣,记得叫“利群”的牌子,纯棉质地,做工考究,特别是内衣做成开衫,方便穿脱,不再像穿套头衫那样,为抬不起胳膊而受苦。

香港美点、云吞面、早茶……东山口大街两边,店铺林立,特色美食应有皆有,如深井烧鹅、潮州牛肉丸、点心。烟墩路上像双皮奶、姜撞奶、老蛋糕这样的小食店,一家紧挨着一家,又便宜又美味。广州酒家是当地人最爱叹早茶的地方,一盅两件,可以打发一上午的时光。如果要给客人准备些广式伴手礼,莲香楼是最好的去处。

东山口人流如织,生机勃勃,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里是人人都在抒写生活真谛的世界。东山菜肉市场的早晚市时光,人挨人、人挤人,有的店铺摊永远排着长长的队。我喜欢提个竹篮子逛菜场,有时在熟食摊割一条脆香五花肉烧腊,有时在“今香食品”摊前等一碗销魂猪红汤,也会耐心排在“炳记”饺子店前长长的队里,只为买二斤现包的荠菜馄饨。离开广州好一阵了,至今还常常回味“今香”和“炳记”的味道。

7

繁花锦绣 安居乐业

那年中秋节,我们邀请老朋友戴老师一家来新居赏月。

戴老师夫妇特地送来一些米、芝麻、油和苹果,说是用来暖居的,祝福我们在这里生活平安幸福,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想得真周到啊!一袋米、一瓶油里,不仅有父兄般的温暖,还有融入一方水土的安稳。

戴老师是著名古典文学教授,在研究唐代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他们南下广州已经20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他们都有外孙女了。

那晚,他们把外孙女带来了。这个叫田田的小宝贝可爱极了,一头漂亮的卷发,眼睛明亮能说话,刚两岁的小家伙,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但她就是跟我们亲。我们在大露台上喝茶赏月时,她一直紧贴着我们坐着,玩得很开心;到院子外散步,她一直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我的心都被融化了。

十五的月亮从东方升了起来,月光从隔壁家的树枝间星星点点地透射过来,不一会儿,银色的月光洒满整个露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月上东山,月色温柔。我们两家“外乡人”在露台上饮茶、赏月,说说书法,聊聊诗歌,三代人被幸福所环抱。

东山不是山,但在我心里,它有峰峦、有起伏、有绵延,它是一片非凡的风云之地。载入史册的中共三大在这里召开,许多传奇故事在这里发生。东山洋楼既见证了广州城的发展脉络,也记录着几代广东籍华侨的奋斗历程与家国情怀,今日东山承载并接续着新老广州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那是周公东征,正从东山归来。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比翼,和云翥”,这是青年毛泽东惜别杨开慧,即将奔赴东山。

无数个月明之夜,漫步东山新河浦,我一次次眺望夜空,思考着几乎是同样的问题:

当年,孙中山先生怎样从珠江乘船来到春园,与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大计;年轻的共产党人在春园里怎样通宵达旦地思考、讨论?

当年,毛泽东怎样一趟又一趟走进简园真诚拜访握有重权的国民党要员谭延闿,同他商量国共合作;三十来岁的毛泽东怎样在庙前西街36号的小书房里,日夜构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雄文?

当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在中共三大会议后,又是怎样前往廖仲恺家拜访,与那一对革命家夫妇共同展望中国革命的美好前景?

今晚,一个春日的月夜,家人接到通知,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我们就要跟美丽多姿的新河浦、耐人寻味的东山说“再见”了。

今晚,无论多晚,我们都要到外面走一走。曾经多少个夜晚,穿行在梦幻般的大小街巷,看树影斑驳晃动,院子里伸出来的三角梅在微风中摇摇摆摆,大朵大朵的鸡蛋花盛开在高枝上,不时有小孩子骑着童车窜来窜去,后面跟着一路叮嘱的爸爸或妈妈。

城市夜晚格外宁静,新河浦路、美华东路、达道路、培正二横路,再转回新河浦路,一路走过,很少遇上行人。今晚,月色不是很浓,海棠花儿却开得浓艳。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花朵,我们默默无语,只是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

“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秦牧的《花城》里,描写的是花城人的深夜赏花。

今晚是客居花城的人,在朦胧的月色中深夜赏花。我们流连在百年别墅、古树繁花间,跟每一棵树和每一朵花道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