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的汉族在立春后有“忌戊”的习俗。

戊为天干的第五位,古代 以天干 (甲、乙、丙……)地支 (子、丑、寅……) 循环相配,以表示年月的次序。干支再与 五行 (金木水火土) 对应,则可推算出戊属土。每月有三个戊日,四月十六、十月十八两日 为“大戊日”,全年大小戊日共三十八天,均不事耕作。

为什么立春从戊子日开始算起(立春后忌戊)(1)

汉族在立春后禁五戊,禁戊前一天, 各村鸣锣通知戊日不准动土。俗谓这日动土会触怒土神,使农作物遭灾。忌 “戊” 习俗的辐射面很广,可能与道教有关。道教特别禁忌戊日,有“戊不烧香”之说。

“忌戊”的习俗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汉武帝在嵩山一道场与诸大臣议事,忽见一美貌女子飘然而来,声称自己是王母娘娘座下侍女,特来转告汉武帝,因见其心诚敬神,决定在七月七日来会见他。说完飘然而去,不见了踪影。

汉武帝于是每日沐浴斋戒,并备下盛宴,用以款待王母。到了七月七日这天夜里,王母果然来了。汉武帝向王母询问人世何以会有这么多虫蝗、水旱之灾,王母说道:“世人皆迷而不知禁忌,四时之内有六戊日,翻地锄田,会惊动土神,冒犯五阴五阳,春六戊冒犯日、月、星辰,秋六戊 冒犯五岳四渎,冬六戊会冲犯社稷后土,以致风雨不调,五谷少收,民多饥谨之灾。”(闵智 亭《道教仙话》)因此便有了“忌戊”的传说。

这种忌日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对大自然灵力的崇拜和迷信,对自然灾害的畏惧,人们宁愿以不劳作的自行“惩罚”来博得大自然灵力的同情; 一方面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