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垃圾人你才会混得更好(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1)

一林一家三口一周产生的垃圾,只有小小的一罐。

远离垃圾人你才会混得更好(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2)

远离垃圾人你才会混得更好(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3)

一林几乎不会使用塑料袋,而是使用废旧衣物改造成布袋买菜购物。

远离垃圾人你才会混得更好(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4)

在社区举办的亲子活动中,一林给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远离垃圾人你才会混得更好(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5)

一林多以分享者的身份参与环保知识传递。

原标题:一个全职太太的三年“零垃圾”生活

晶报2019年07月25日讯 你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20362万吨,远高于我国人口增速。2016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7.3公斤,是30年前的3.2倍。

这些垃圾去哪儿了?现实生活中并未存在如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笔下的、能容纳各种污秽的黑洞。这些垃圾除了能够被回收的一部分以外,有的被填埋进市郊的垃圾场,有的被一股脑儿扔进垃圾焚烧厂,除了转化为电力,也以另一种漂浮颗粒的形式回到人们的呼吸道;有的甚至被直接倾倒进大海,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物品来不及真正使用,就被弃之如敝屣。自2017年开始实践“零垃圾”生活以后,深圳全职太太一林看见自己生活中的垃圾一点点减少。在一林看来,简单的生活给她带来了满心的喜悦。与垃圾“较真”三年,一林一路“打怪升级”。从自学环保知识,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践行环保理念,一林完成了从“环保小白”到“零垃圾达人”的蜕变。对于“零垃圾”,一林不追求100%的“0”,只想尽量减少垃圾,为保护自己所在的“蓝色星球”贡献一份力量。

“零垃圾”真的能做到“0”吗?

现在,一林一家三口每星期产生的垃圾,仅需一个“老干妈”的罐子就能装下。罐子里的垃圾主要为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垃圾,如快递的封箱胶带、新衣服上的标签绳和从物品上脱落的小塑料片等。而快递箱、标签纸、大件塑料等其他仍可回收的废弃物,都被一林细心分类,放置在小角落里,等待焕发生机的机会。

什么是“零垃圾”生活?讲起“零垃圾”,一林圆圆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仿佛谈论的不是垃圾,而是生活中的珍宝。一林介绍,零垃圾生活是一种崇尚极简,做到不浪费、再循环的可持续生活方式。践行“零垃圾”生活方式的人们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一林说,爱美的她曾拥有能堆成小山的衣物,而现在,一林只会选择面料舒适简约、便于回收的衣物。其中,她和孩子有不少衣服还是和他人交换来的旧衣。

每天,一林一家的“零垃圾”生活从起床洗漱开始。使用可降解的环保牙刷和自制牙膏洗漱,用自制无患子环保酵素洗衣服,带上环保袋前往市场买菜,回家用防水的蜂蜡棉布包好食材再放进冰箱,吃剩的瓜果蔬菜留下来制造肥料。不用塑料袋,不叫外卖,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喝咖啡奶茶。

这样的生活在外人听来,如同古代人般原始,有种苦行僧的意味,一林一家却乐在其中。在成为“零垃圾达人”后,一林经常被这样的声音包围:“零垃圾是不可能的,是乌托邦!”一林承认,生活在高度商品化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一定会产生垃圾。但她也认为,减少自身的垃圾这件事准没错。她相信,只要行动起来,就能出现转机。

从“扔东西狂人”到“零垃圾”的顿悟

“如果给我一个头衔,那应该是‘垃圾老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武汉人,一林的性格深受武汉气候环境的影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坦率大方、真诚不矫情。

一林原名曹祎林,相比起大名,她更喜欢他人称呼她为“一林”。“因为不少人都念不准‘祎’字。”为了省去麻烦,一林大笔一挥,索性将“祎”简化为“一”。

2015年,因爱人工作变动的缘故,一林一家人来到深圳。来到深圳以后,一林被深圳的魅力深深吸引,并决心留在这座城市生活。作为管理家庭事务的全职太太,一林很快面临来深圳后最头疼的问题。“老家房子大,我们东西也很多。到了深圳以后,房子变得很小,压根儿没地方放东西。”因此,一林开始学习整理术。一林还记得,当时有些“疯狂”的她把家里80%的东西都扔掉了。

因为物品少了,一林家里十分整洁。如同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的女主角家一样,一林家几乎没有了杂物。对于一林的强迫症,家人却有些恐慌。一林的母亲高阿姨对女儿的看法更是“我姑娘那时候像疯了一样地丢东西”。

“断舍离”几个月后,一林有天梦到了一条被她丢弃的毯子。这条羊毛毯在她家中存在了很多年,后来高阿姨将它转送给了一林。“其实我也不想要这条又厚又重的毯子,但不好拒绝妈妈。开始断舍离后,我才决定把它扔掉。”想不到几个月后,这条毯子又重新出现在了一林的梦里,仿佛在控诉一林的无情。

因为被丢弃的毯子,一林开始反思,自己疯狂扔东西的行为到底是否正确。“如果再来一次,也许我应该把那条毯子给一个更需要它的人。”一林说。

2016年,一林在网上看到美国纽约一位“零垃圾女孩”的零垃圾生活理念。她发现,这位环保达人一年产生的垃圾用一个罐子就能装下。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一林看到一名北京“零垃圾”女孩在网上分享的课程。在她的引导下,一林一点一点学习环保知识,并开始实践零垃圾生活方式,开启了全新的可持续低碳生活。

第一步,从自带环保袋开始

开始总是十分困难。

践行“零垃圾”生活,一林选择从携带环保袋去买菜开始。第一次带环保袋去买菜时,一林心里是很忐忑的。“那是我第一回做这件事,很怕被人拒绝,也怕别人觉得我很奇怪。但这件事情我一定要试试,于是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那一天,一林把家里熬中药后剩下的几个纱布袋塞入背包,出门前往常去的菜市场。一林记得,就在第一个买菜的摊位,老板不仅没有看不起她,反而跟一林聊起家常。老板告诉一林,一林是他在深圳卖菜以来,见过的第三个自带袋子的顾客。

对此,一林又欣喜又遗憾。“原来我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但这么做的人原来这样少。”一林说。

迈出了第一步,一林感觉“零垃圾生活”并不难。她发现,其实她还可以做更多。从吃开始,一林放弃了各种包裹着塑料包装的食品。一林还开始使用可水洗卫生巾、秸秆卫生纸,出门随身携带手帕、购物袋、水杯、餐具、饭盒。在家庭生活方面,一林选择使用纯天然的洗涤用品,用无患子、皂角、茶籽粉等材料制成洗涤用品来替代化学洗涤剂。在朋友的指导下,一林还使用吃剩的果皮蔬菜制作环保酵素,将一部分厨余垃圾也利用起来。

最让一林有成就感的是,她尝试着将他人眼中的“垃圾”改造成全新的物品。在一林餐桌的搁板上,一瓶受过精心照料的绿萝用它勃发的绿意吸引来人注意。定睛一看才能发现,这株绿萝寄身在一个用过的牛奶玻璃瓶里。瓶身被主人用蕾丝缎带装饰着,早和“垃圾”再无关系。而近期备受一林宠爱的一个项链挂坠,是一林用朋友的机器自制而成的。将几个被抛弃的瓶盖融化后倒入树叶形状的模具中,液体凝固后就变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如今,冲动的消费、快餐、日用化工产品等快节奏生活中的元素在一林的生活里销声匿迹,换来的是慢下来、更充实的生活。目前,虽然一林还不能够完全抵制塑料进家门,也不能做到完全没有垃圾,但是看着自己生活中的垃圾在一点点减少,一林满心喜悦。“零垃圾的实践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对自然万物的爱,这种喜悦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体会到的。”一林说。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什么都不能买了吗?”

“难道不扔垃圾了?”

一开始,一林给身边的人普及“零垃圾”生活时,不少人都闻“零”色变。但看着“零垃圾”对一林生活的改变,她身边的人和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也开始受到一林的影响。

一开始,对一林的“零垃圾”生活最有意见的,当属一林的母亲高阿姨。对于女儿在自家阳台上摆弄的“有氧堆肥”“波卡西堆肥”“自制酵素”,高阿姨并不能理解。对于母亲的疑惑,一林没有辩解,只是默默地把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叠好,放进母亲的包里。当自己外出时,一林也会委托母亲把家里分好类的可回收纸皮、塑料瓶交给上门来取的拾荒者。渐渐的,高阿姨不再对“零垃圾生活”感到不满,偶尔在和女儿一起收拾家务时还会感慨一句,“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在给儿子样样启蒙的过程中,一林买来不少垃圾回收、资源再生的绘本,绘声绘色地给样样介绍环境保护、土壤保护有关的知识,这让样样从小就对环保行为很感兴趣。对于儿子爱吃的零食,一林不会强硬地要求他放弃,而是尽量劝说样样选择使用纸袋包装的零食。样样上幼儿园后,还开始向身边的老师、小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几年的时间里,一林早已养成了携带环保物品出门的习惯。前往咖啡店时,一林会自带杯子或者点一些可以用玻璃杯、陶瓷杯等容器盛着的饮品。一林的爱人喜爱喝奶茶,一林就买来口径较大的硅胶吸管随身携带,让爱人可以吃到奶茶中的珍珠。“虽然每天出门带的东西多了,但是减少了丢弃的垃圾,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自己带环保杯,喝奶茶也喝得心安理得。”对于一林的做法,她的先生十分支持。

“零垃圾”之路上,她并不孤单

18岁时,一林有着和仓鼠一样的“囤积癖”。30岁时,一林过上了简单而充实的日子。在推广“零垃圾”生活的过程中,一林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乐于尝试的年轻人,有践行环保主义的人士,也有一些从不理解到支持的人。在这过程中,一林成为了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人。“我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生活,过上了向往的生活。而且我透过垃圾认识自己的行为,透过垃圾了解家人的生活习惯,透过垃圾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林说。

2018年,一林在深圳创立了“零垃圾”生活交流平台,以“线上交流 线下活动”的形式推广“零垃圾”生活,近300名在深圳生活的人们活跃于在她一手创建的微信群里,开始践行“零垃圾”生活。2018年,一林和深圳“零垃圾”小分队的成员一起举办了21次线下活动,包括“零垃圾”生活方式分享会、“旧物新生”闲置交换活动、旧衣改造工坊、环保酵素制作分享会等,参与人数超过600人次。不少参与过活动的人也留了下来,成为一林推广“零垃圾”生活的新力量,那种被信任的感觉和流动在人们之间的感情让一林倍感温暖。

“环保对多数人来说应该以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为前提,而不应该变成一种负担。”在一林看来,“零垃圾”生活不光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更是好玩有趣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林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活动,从零开始,尝试更轻松更环保更健康的“零垃圾”生活。

知多D

跟一林来学一学几个自制生活清洁用品的配方

无患子清洁剂制作方法:

无患子是天然植物无患子树的果实,通过人工晒制、剥皮,而后可以得到果皮可以用来做清洁用品。

●无患子果皮可直接使用,方法为:将4-5个无患子果皮装进小布袋,用的时候加水揉搓一下就会产生丰富泡沫。也可以装在较大的布袋里,扔进洗衣机直接洗衣服。

●无患子果皮也可熬煮后使用,方法为:取8到10颗无患子果皮置于布袋中,放到500ml的水中煮开,水开后再小火煮15分钟。待皂液冷却后,反复挤压无患子果皮并搅拌,进一步萃取。可直接代替洗手液、沐浴露、洗洁精等日化洗涤产品。

用茶籽粉洗碗的方法:

茶籽粉也叫茶枯粉或茶麸粉,是一种纯天然洗洁粉,是将南方山区油茶树籽中的食用茶油压榨后,再利用其剩余的果渣研磨而成。将茶籽粉买回后装在小罐中,洗碗时倒一点在碗里,用洗碗布抹匀,用水冲净即可洗净碗中的油污。

(记者 姚慧苹/文 金羽泽/图 见习记者 彭丹 对此文亦有贡献)来源: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