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男神高仓健走了”,许多网媒在11月18日看到日本共同社发布的高仓健去世消息后,不约而同用了此类标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仓健多少岁拍的电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仓健多少岁拍的电影(演得最好的是自己)

高仓健多少岁拍的电影

“妈妈的男神高仓健走了”,许多网媒在11月18日看到日本共同社发布的高仓健去世消息后,不约而同用了此类标题。

8天前,高仓健在东京都内的一家医院内辞世,享年83岁。

他的经纪公司在讣闻中透漏,高仓健此前在准备新片时突感身体不适住院,但经过治疗仍不幸过世,“最后他是带着笑容离开的”。

他临终时留下遗言——此生无憾。

谁是高仓健?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心目中的男神。“或许除了他,至今没有第二个日本影人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京华时报评论。

《风衣样的男子银幕上的硬汉》,新京报用几个版来追忆;“他是一位古代君子”,导演张艺谋曾评价;就连中国外交部,都“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

银幕高仓健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最时髦的文化景观,连同房间内的煤油炉、黑白电视机,构成一帧帧只属于历史的记忆场景。第一财经日报说,日本电影《追捕》:高仓健饰演的检察官杜丘遇到了前来搭救的真由美,英雄与美人在马背上飞驰,澎湃而雄壮的“杜丘之歌”久久萦绕。

《大众电影》1984年1月号专门写有一篇“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修剪得短短的乌发,浓重的两弯粗眉,寒锐的目光……在冷峻外表的深处,一颗温情善良的心……

他迅速主导了时代的审美观,人们认定那就是东方男性气概的完美形象,于是集体簇拥出一个新时代的“男神”——南方周末回忆。

中国观众普遍是通过《追捕》《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千里走单骑》等片认识高仓健,但这批作品只是其演员生涯中的“第二春”。

日本电影研究学者“感恩而死”提及,他曾是黑帮片“一哥”。在日本国内,提起高仓健,更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东映公司时代所拍摄的大量动作片、“仁侠电影”(即黑帮片)。

“笨拙、沉默、禁欲……阴沉着脸一心一意地埋头塑造有情有义的硬汉”,这是日本媒体对高仓健最多的评价。

“勤奋:一生拍摄205部电影,80岁仍在演;自卑:称演员是体力劳动者,成名之后依然自卑;曾屡拒“日本奥斯卡”奖,把机会给年轻人。”财经网这样概括高仓健的演艺之路。

2012年,公路电影《致亲爱的你》成为高仓健最后的作品。这部影片获第36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参加颁奖时,高仓健表示想再拍摄一部“所有人都会鼓掌,哪怕不懂事的孩子看后也会鼓掌的电影”,更感叹“时间不等人,我已是一个老头子了”。

符号高仓健

一位这样“正能量”的日本演员这么多年来被中国观众广泛记得,或许有着不一样的符号意义。

1978年,邓小平访日后,三部日本电影被中国引进放映,《追捕》正是其中之一。这部透着浪漫气息的警匪片带来了一股全新的风尚。

新京报几个版面的追忆文章里,有很多的温情记忆。

在充满理想光辉的八十年代, “寻找高仓健”是中国人审美史上拐点事件,那个时代女人的梦中情人只有一个,高仓健。

趋同审美席卷全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女人爱高仓健,做梦都想说真由美那句台词“我是你的同谋!”男人想成为高仓健,10万件的同款风衣半个月售罄。

黑超,鬓角,竖衣领、面无表情、策马扬鞭、忍辱负重、不堪过去,还有明天,是高仓健留给那个时代永恒的背影。

高仓健的中国情缘并不止于那部《追捕》。他与张艺谋擦出火花的故事,也被媒体津津乐道。

张艺谋在拍摄《英雄》时第一次向高仓健发出邀请演男一号,却遭谢绝:“这不是我想演的电影。我跟你的合作,是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感,这种打打杀杀的,虽然有很豪华的大场面,但我不感兴趣。” 中国新闻网说。而后张艺谋用了5年半的时间找寻到能打动高仓健的题材——《千里走单骑》。

想到高仓健,我们就会想到那些扑面而来的名字,山口百惠、三蒲友和、栗原小卷等等。当然,还有那个时期被称作“蜜月期”的中日关系。在《新闻1 1》中,白岩松提到,高仓健曾经给中国人写过信,说其实两国的文化交流起来多好啊。

作为符号,也许这能算的上是最高评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高仓健先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

现实高仓健

“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拼命去做点什么,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喋喋不休、强词夺理的人不足取,我觉得默默地、拼命走自己道路的人才是最美好的人。”高仓健可谓言行一致。

事实上,他去世一周后,日本共同社才发出速报。为什么高仓健去世的消息没有立刻被公布呢?中国之声驻日本特约观察员、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认为,这恰恰体现了高仓健的人生美学,就是静静的生活。

我们看着银幕上的偶像,往往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他。高仓健的阳刚有着极度个性化的一面,并非某些人想象中的高大全式坚毅,而是时常有着进退两难的困窘与挣扎。

年轻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演员,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外贸商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高仓健影传》中提到,他甚至在第一部电影拍摄前于化妆间中落泪,因为他仍无法接受自己成为演员的事实。

阳刚外表下的柔软内心,腾讯提及的细节让人意想不到。他曾表示:“我对演戏真的不太在行。但目前为止的200多部戏,有100多部,都是演的我自己。”

结婚,分居,离婚,此后一生未再娶。早年高仓健与田壮壮谈及家事时说,有时候我也想有个家能够回,但婚姻失败后一直就是独身一人,没有子女,所以也就没有家庭。什么时候想回家就有家可回,这恐怕是最幸福的事了。

一个沉默,同时又从心底散发着热情的人。这是老友眼中的高仓健。《千里走单骑》编剧邹静之回忆,去日本跟他见面,飞机延误了他却一直在宾馆外的车里等着我们,跟所有人握手,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他也曾带给张艺谋无限感动,“奥运会开幕式前夕,请日本几位国宝级的锻造师给我打了一把刀。在日本,送刀的意义是最崇高的,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情义表达。”

拍摄《千里走单骑》,年迈的高仓健在场间空闲从不坐下休息,而是把椅子让给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一场拍结束后,即便是群众演员离场,高仓老人也鞠躬致谢。

“我根本不是什么硬汉,我几乎三天就要哭一次。”2005年12月,高仓健接受媒体采访诚恳而谦逊。他说得很少,正如电影中的角色,但每说一个字都非常认真。

“高仓健去世,最成功的角色是他自己。”新华网标题,让人陷入无限哀思。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赵晶磊

(本文首发新京报新媒体,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祝炳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