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爆了(目前此文已经被删除),随后网络上出现了各种讨论。不去评价文章本身,就说说老北京,的确是已经渐渐离我们而去,对于一代北京人来说,太多的画面都只能在回忆里。
当然老北京也在许许多多的电影里,有励志的创业北京青年,也有胡同里温暖人心的故事……下面为大家推荐几部片子,感受一下北京的胡同小巷和北京人的精气神。
《二子开店》:一个没考上大学待业在家的北京青年的励志创业故事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北京喜剧,小人物的故事。小角色的家长里短,人物形象都塑造的很成功,就是这样的一个关于北京夏天里的故事却是十分温暖人心的。
二子没考上大学,一个典型的北京待业青年,挑头开承包了一家已经倒闭的小店,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找资金、办证……在这期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几个青年都慢慢想办法解决了。随后他们又因为感情的事好好的店开不下去了,停业了。但是众人又十分不舍陆陆续续回到了店里。
那个时候是陈佩斯老师的黄金年代,在这部喜剧中他对小人物拿捏恰到好处,这也是当时那个年代北京许多青年的写照。
《我的九月》北京人儿时的回忆 长镜头下至美的胡同四合院
豆瓣评分:8.8
网友的高度评价:看了无数遍,那样的北京,再也没有了
这部电影强烈推荐一下,无论从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都很棒。本片最大的特色是长镜头十分出色,行云流水,在这长镜头之下的北京四合院胡同 也那般宁静安详。
安大傻子的灵气与生动,也为本片增添一道质朴与清新之意。
电影承载了一代北京人的回忆,亚运会、开幕式、红白机、卖冰棍的老太太、胡同大院儿…
《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人的骄矜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
豆瓣评分:8.7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部队大院的孩子,打架、闹事……放纵的挥霍着过量的荷尔蒙。
很多人觉得北京人自大、骄傲、目中无人……其实那只是一种带着血性的气质。
本片是姜文导演的处女座,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他的青春史诗!夏雨在本片中表现非常出色还拿下了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北京,变化这么快!20年的功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的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
本片开头的旁白是我最喜欢的一段,也奠定了影片的基调,片中旁白颇多。
《洗澡》:老北京的澡堂子
豆瓣评分:8.2
不知道你有多少年没有泡过澡堂子了,一帮大老爷们儿吹吹牛逼,再让老师傅给你搓个澡,或者外头躺躺修修脚……一间澡堂子也是人间百态。
《洗澡》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单亲父亲开澡堂营生,有两个二子,大儿子在外地多年未归,身边只有傻二儿子,有一天大儿子突然回来让父亲很不解,原来是大儿子收到二儿子的明星片以为他病逝。大儿子回来以后看到什么事情也没有也呆不下去准备离开,突然父亲就生病了,大二最终选择照顾父亲、弟弟和澡堂子。
《十七岁的单车》:北京人的青春记忆 骄傲与放纵
豆瓣评分7.7
这是一个关于单车的电影,在那个时候有一辆单车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情。当时由于没有过审就参加了柏林电影节,还获了奖,没有在内地公映,挺可惜。
世界很平凡却又很现实,孩子是骄傲放纵的,平缓的基调故事慢慢铺展开来,两个男孩一个单车一个属于北京人的青春记忆,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熟悉的小巷,基层工人阶的平凡故事。
《开往春天的地铁》:一个在北京地铁里发生的爱情故事
豆瓣评分7.0
对于每一个北京人和在北京工作的人来说,地铁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出行方式。唯一不一样的是北京地铁由曾经的几条线变成了现在的十几条线。电影中的北京地铁那时候只有三条线。
那个时候的高圆圆真是清纯。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堆小夫妻来北京闯荡生活,双双陷入的情感纠葛。这部电影没有太多太大的矛盾冲突点,都是一些小情绪、嫉妒、煎熬、压抑……这些细腻的情感变化层层叠加构成了本片的矛盾冲突点。而这些不正是大多北漂人的真实写照么!
《我们俩》:北京胡同里的温情故事
豆瓣评分:8.6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时是无言的,非常感动,也想起了远在故乡的奶奶。当然本片是以一个四合院里的留守老太太和外来求学的女学生的故事。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构筑了最真挚的情感,从陌生人彼此的不适应到心灵的交流彼此念想,这个过程无比美妙。
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北京人并不冷漠也有这样温情满满的,也许孤独的人都会懂得惺惺相惜吧!
结束语:关于老北京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电影,电影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留住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