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名山立鱼峰,地处柳江河曲南岸的闹市区内,与马鞍山东西相望。山峰突兀孤挺,犹如一尾巨大的鲤鱼。柳宗元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得名立鱼峰。人们也叫它石鱼山、鱼峰山。

和不少喀斯特石峰一样,立鱼峰身形小巧,海拔154米,相对高度63米,山麓近似圆形。山体由早石炭纪时期沉积的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构成,经过漫长的风化溶蚀作用形成现在的模样。山壁陡峭,沿着400多级石阶往上,在半山腰可以看到崖刻“柳江砥柱”四个大字。站在峰顶,可俯视城区风貌。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1)

▲立鱼峰平地崛起,突兀耸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得名立鱼峰,也叫石鱼山,习称鱼峰山。这里与山歌和壮族歌仙刘三姐,结下了不解之缘。摄影/严跃新

说起立鱼峰,柳州人马上就会想到壮族“歌仙”刘三姐。在20世纪60年代以刘三姐传说和民间山歌为素材创编的彩调剧电影《刘三姐》里,刘三姐最后和阿牛隐没于山水之间。其实这个传说从头到尾都离不开立鱼峰。壮族姑娘刘三姐生活在唐代宜州的山村,为人刚直,机敏聪慧,善唱山歌。她常用山歌传唱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豪绅的利益,被官兵追杀。为免遭毒手,三姐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的小岩洞里居住,继续向四乡民众传唱山歌,慕名来学歌、对歌的人络绎不绝。后豪绅侦知,官兵将立鱼峰团团围住。刘三姐不愿屈服,纵身跳入小龙潭,却见一条金色鲤鱼冲出潭水,驮住三姐,飞上云霄。至今,立鱼峰上仍保留有“三姐岩”“对歌坪”“麻篮石”等遗迹。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2)

▲半山腰有崖刻“柳江砥柱”四个大字。山中清凉洞、玉洞、盘古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洞、三姐岩七个岩洞彼此贯通,被称为“灵通七窍”。摄影/严跃新

鱼峰山和小龙潭是刘三姐传歌和成仙的地方,成为广西山歌文化的一处发祥地。电影《刘三姐》风靡全国后,立鱼峰遂成为柳州乃至整个广西的山歌“圣地”。

说到唱山歌,一般人都会想到对歌。柳州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等形式,其中对唱(俗称对歌)这种富有互动性、竞赛性的形式,是传统中最常用且最具特色的一种。每逢壮族“三月三”、中秋节等喜庆日子,四面八方的歌手和歌迷都汇聚一处,举行盛大的对歌比赛活动,称为“赶歌圩”。其规模少则数十人,多则成千上万。赛歌开始,双方锋芒毕露,互不相让,用词诙谐风趣,出歌迅速犀利,千方百计想压倒对方。整个赛歌阶段,歌声此起彼伏,每到精彩之处,围观者鼓掌欢呼,呐喊助阵,场面热烈。歌圩的时间从早到晚,乃至通宵达旦,能持续数日,歌手和观众乐此不疲。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3)

▲山歌遗风,至今犹存,图为山脚下群众高歌互答,妙趣横生。摄影/刘丽虹

山歌也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歌词内容多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传唱山歌,为的是交友择偶、传承历史,也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展现风俗礼仪。曲调多七言四句,灵活多变,简朴耐听,语言生动形象,运用赋比兴和夸张等表现手法,歌手信手拈来,但又生动贴切,恰到好处。如“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又如“想妹想得哥心焦,想妹多来病成痨;不信你到哥门看,药渣堆有三尺高”,语言诙谐生动,常常让听者为之捧腹。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4)

▲无论寒暑,柳州人民在树下吹拉弹唱,丝竹管弦,一应齐全。摄影/严跃新

柳州人敬仰刘三姐、崇尚山歌的习俗传统起源于唐代。千百年来,柳州人对山歌一往情深,素有“以歌代言”的习俗。明代岳和声在《后骖鸾录》里记录了古代柳州山歌的盛景:“遥望松下,搭歌成群,数十人一聚。其俗女歌与男歌相答,男歌胜而女歌不胜,则父母以为耻。又必使女先而男后,其答而相当,则男女相挽而去。”清乾隆《柳州府志》记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间水湄,歌唱为乐;男女亦三五成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抗战时期,红学家吴世昌流落柳州,记录柳州的歌圩情况:“其地质朴,俨若古风。两岸圩落之间,男女歌声相对,响彻云霄,萦回山谷,此乡之人谓之‘对歌’。”可见柳州男女对歌千百年来民间盛行之风。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5)

▲闹中取静的鱼峰山下,退休群众齐聚一堂,吹拉弹唱,欢声笑语。摄影/严跃新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鱼峰山作为山歌“圣地”,自古就是柳州最著名的歌圩。都说广西是“歌海”,柳州则在歌海的中心,那么鱼峰山就是中心的中心。每逢周末,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便飘荡着悠扬的歌声,以歌仙广场为中心,或一男一女,或两男一女、一男两女分为两方对歌,你来我往,此起彼伏。不管是满腹歌才的能手,还是初学者,在这里总能找到对手。旁边的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听得如痴如醉。

鱼峰山下的中秋节也是歌节。“年年中秋是歌节,木叶歌声满山间,木叶吹得山也笑,山歌唱得月更圆。”男女歌手会聚在立鱼峰下,小龙潭边,三五成群,寻找对歌。有一对一,也有两男对两女,一问一答,即兴编唱。天上一轮圆月,水潭粼粼波光,歌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沉醉。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6)

▲从2014年开始的“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手,甚至有外国歌手慕名而来。摄影/刘丽虹

鱼峰山下“三月三”、中秋节等节日歌圩活动和周末歌圩的参与超过300万人次。时代在变化,鱼峰歌圩还是充满文艺气息。鱼峰区办起了“鱼峰之声”群众文艺会演、“立鱼欢歌”广场文化节。2014年,柳州市在“三月三”鱼峰歌圩发起全国山歌邀请赛,邀请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手来此参赛展演,近两年甚至有哈萨克斯坦、喀麦隆、古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乡村歌手来这里演出。

“唱歌仙,唱歌得做女神仙,不信你看刘三姐,立鱼岩洞受香烟。”在古老的立鱼峰下,刘三姐石像前的香火还在绵延,柳州的山歌也不断传唱到更远的地方。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7)

▲如今,立鱼峰下新老歌手在这里“以歌会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柳州市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摄影/严跃新

- END - 撰文丨李千帆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8)

十里坪山歌完整版(立鱼峰下山歌传)(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