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了自己的私心,丝毫不顾历史上汉景帝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在各地,并给了他们地方军政大权。想通过对诸子的分封,让他们镇守大明的地方,拱卫京师,抵御外敌,并牵制朝中大臣,一旦朝中有变,各王便可举兵勤王,保卫朱家的大明江山。

朱元璋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艰苦,父母和几个兄弟姐妹因为饥饿先后离开人世,朱元璋自己为了生存给地主家放过牛,后来又被迫在皇觉寺出家当和尚,恰逢灾荒年景,寺院粮食也不够吃,寺院主持不得不打发和尚外出云游化缘,朱元璋也被迫离开皇觉寺四处漂泊。

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后,为了生计四处漂泊游荡,见过形形色色的人,遭受种种磨难,这种遭遇让朱元璋印象深刻,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发展,艰苦的遭遇让他坚毅果敢,又充满怀疑猜忌,心狠手辣。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1)

朱元璋早年的经历,让他有很强的忧患感,担心子孙哪天也会忍饥挨饿

建立明朝后,早年为了吃饱肚子四处游荡的记忆时不时浮现在朱元璋的脑海里。每当想起这种经历,朱元璋都会刻骨铭心,为了使以后的子孙不再忍饥挨饿,朱元璋不但把儿子们分封四方,让他们镇守各地的同时,还给了他们很高的田亩俸禄,并规定每一个新出生的朱氏子孙,都可以获得田亩俸禄,朱家子孙从此之后再不受忍饥挨饿之苦,朱家子孙共享大明王朝。

这种国家恩养朱氏子孙的制度的确使朱氏子孙避免了以后的忍饥挨饿,但也留下了隐患。因为土地俸禄跟子孙数量有关,每出生一个孩子都会得到新的土地和增加俸禄,各地封王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俸禄,都在拼命的生儿育女,一时间,朱氏子孙人丁兴旺,人口大增,朝廷的负担也随之越来越大。

朱元璋死后,继承皇位的朱允炆,日益感到各地封王对朝廷的隐患,在朝臣的支持下,开始了大举的削藩政策。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2)

藩王势力日益壮大,威胁朝廷,朱允炆决定削藩

削藩直接触动了各地封王的利益,前一刻还是裂土封疆有着荣华富贵大权在握的诸侯王,下一刻就可能成为平民百姓甚至是阶下囚,随时都有被杀的风险。地处北疆的燕王朱棣,作为重要的第一批封王之一,自然也难以幸免。早就因为没有当皇帝心生怨言的朱棣(朱标死后,朱棣是皇子中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但朱元璋却把皇位直接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决定对抗朝廷、冒险一搏、举兵谋反。朱棣一面装疯卖傻麻痹建文帝,一面在暗地里打造兵器、操练兵马,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朱棣起兵谋反,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在朱元璋时期就多次率领大军作战,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手下也有不少能臣武将;而朝廷大军虽然实力雄厚,却因为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尤其是对武将的大力清洗,缺乏能征惯战的将领。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3)

朱棣不甘心被削藩,决心造反

朱棣在实力强大的朝廷大军面前难于取胜的情况下,决定趁着朝廷后方空虚,甩开大军挥兵南下。由于朝廷主力军队都调往了北方,面对突然南下的朱棣军队,朝廷猝不及防。最终国都南京被朱棣攻破,建文帝失踪,朱棣靖难之役取得胜利,成功的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得帝位。

在朱棣成功登上皇位后,也知道藩王是对明王朝中央政府的威胁,但是朱棣是以维护太祖政策、反对削藩、"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取得的江山,总不能再自己打自己的脸进行削藩吧!怎么才能不削藩,又能削夺藩王的实力呢?

于是,朱棣一方面在表面上继续执行朱元璋的藩王分封制,另一方面又对藩王的实际权利削减,玩着"明升暗降"的把戏。这样,各地藩王失去了种种权利,但是俸禄和待遇却依然如故,清闲下来的各地王爷们,被种种限制不能从事政事,在家无聊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把精力放在了繁殖后代上,毕竟,多一个子孙就多一份俸禄嘛。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4)

朱棣一方面在表面上继续执行朱元璋的藩王分封制,另一方面又对藩王的实际权利削减,玩着"明升暗降"的把戏

于是乎,读读书、写写字,赏个鸟、画个画,种个草、建个园,娶个妻、纳个妾,就成了藩王们日常最主要的活动。藩王们由原来的拿朝廷的钱也分担朝廷的政事,变成只拿朝廷的钱不用干任何活的大闲人,从此之后藩王们彻底沦为大明王朝的负担。为了供养这些藩王们,朝廷只能与民争利,皇室的皇庄不断增加,和大地主一起剥夺农民手中的土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农民和皇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到明朝末期,这些藩王们子孙达到了近百万人,皇族人口几何式的增长,供养藩王们的财政支出也呈现几何式增长,大量的地方田亩赋税划归藩王,这些藩王们的俸禄占到朝廷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

长期的养尊处优,使藩王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长期的生活和思想使他们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国事,到了明朝末年朝廷财政困难,想让他们出一份力,这些富得流油的藩王们却一个子都不愿意出,甚至还不断向朝廷哭穷,让朝廷接济恩赐他们。藩王们不知道,他们的荣华富贵来源于明王朝的存在,一旦大明王朝这座大厦倾倒,他们也会死无葬身之地。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爆发后,各地藩王的府邸成了农民起义军最大的粮库钱庄。他们对朝廷的一毛不拔,成全了农民起义军,最后遭到大规模的诛杀,搜刮来的财富粮食,成为接济农民起义军的最好礼物。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5)

长期的养尊处优,使藩王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长期的生活和思想使他们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国事

朱棣靖难之役,看似还是朱家人当皇帝,只是换了个人而已,但实际上在藩王问题上却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这完全打乱了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初衷,各地藩王彻底成为一群最无用的累赘,沦为大明王朝的蛀虫,一点一点蛀空明朝大厦。

试想想,如果没有朱棣的靖难之役,明朝在建文帝时期成功的进行了削藩,避免了皇室给国家财政造成的困难,减轻皇室和老百姓的矛盾,用更多的钱来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在灾荒时期也有足够的钱粮赈济灾民,也就不会出现无钱应对辽东战事,更不会轻易爆发农民起义了。

大明王朝历史上的结局是怎样的:大明王朝二(6)

靖难之役完全打乱了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的初衷,各地藩王彻底成为一群最无用的累赘,沦为大明王朝的蛀虫

历史就是这样,看似一局之变,有时候却成为全局胜败的关键所在。明朝藩王们彻底沦为明朝的累赘,加剧了明朝的内部矛盾,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见微知著,明历史兴衰,欢迎大家关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我们一起洞察历史秋毫,揭秘历史的奥秘,发觉历史细微之处产生的历史巨变,以史为鉴,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明史》,

《明朝那些事儿》,

《明史纪事本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