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子走对了)(1)

生态环境部今天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而这次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

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但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且煤炭消费占比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定是一场硬仗。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我国逐渐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包括陆续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去年,“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正式启动。

总体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逐渐完善。一方面,它充分显示出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政策决心;另一方面,也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路径。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该打,也必须打。而碳达峰碳中和所代表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本质上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让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在经济发展层面,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降低背后,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体现在产业升级上,也体现在发展理念上。比如,我们不再追求单纯的GDP增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惩罚力度持续升级,一些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被大刀阔斧地关停……

向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近些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我国高速发展,说明碳达峰碳中和虽然会让我们面临转型阵痛,但是同样会带来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持这一战略定力。

碳达峰碳中和虽然是一项系统性变革,但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到一座城市的日常运转,小到一个市民的衣食住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其实都可以融入到各种细节中。比如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水节电、少用塑料袋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产业转型升级,到能源结构优化,从城市运转到市民生活的低碳转型,以积跬步之功力,将低碳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美丽中国”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