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货的确认

1.1存货定义:日常活动,目的是出售,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归在存货)

1.2、存货的初始计量

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其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价、税、费)、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分摊的制造费用)、其他成本(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1.3取得存货金额计算:

外购存货的成本(原材料、商品):从采购到入库前发生的全部支出

需要加工存货的成本(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采购成本(原材料) 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

其他方式: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 重置成本入账,冲管理费用(盘盈)

提供劳务: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费用

1.4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非正常损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料工费);仓储费用(生产过程为达到下一阶段的必需费用除外);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

二、发出存货的计量

2.1存货发出计量的实质:将期初存货和本期增加存货的成本在本期耗用(销售)存货和期末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期初存货 本期存货增加-本期存货减少(I/S营业成本)=期末存货(B/S存货)

由公式可以看出,不同的分配方式产成不同的分配结果:对企业损益直接影响、对资产负债表B/S相关项目有影响,对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有影响

2.2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后进先出法(美国可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三、期末存货的计量

3.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的减值迹象是启动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部分/全额减值迹象的分辨;

减值测试的方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不能高估资产)

3.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与结转;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估计售价(合同价/市场价)-至出售时的成本费用);持有目的(直接出售/加工后出售)

【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3.3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可以计提、转回、结转(出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出、债务重组时抵债)

四、存货的清查盘点

待处理财产损益(批准前)、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原材料(批准后)

第一章热菜篇(第二章存货章节)(1)

第一章热菜篇(第二章存货章节)(2)

第一章热菜篇(第二章存货章节)(3)

第一章热菜篇(第二章存货章节)(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