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网络上有一场关于文化传承成本与收益的讨论。

有人想不通为何要花高价保护古建筑遗迹和古文物,每年拿那么多财政支出去促进非遗传承,大谈保护失传的老手艺也简直是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即使是为了保存历史,或是缅怀过去,那么在网络科技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将所有的文物或是手艺建立影像库不是更好?谁想怀念看一看就好。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有人更加坚定了想法,他们认为,在未来世界,全息技术或是元宇宙世界必定成为现实,将博物馆和非遗都搬进虚拟世界里,节省空间又减少了维护成本,一举多得。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1)

今天,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重新思考这个话题,在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的成本和手艺目前尚还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去保护非遗、保护老手艺吗?

每个华夏子孙心里,都有着属于大国子民的自豪。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里,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不胜枚举,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非物质存在的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历史与底蕴的见证,更以独特而又深远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这些影响是深入骨髓而又细小不易察觉的,比如外国人在初次面对中国菜谱时经常崩溃,“盐适量”“酱油适量”“加适量水”,到底“适量”是多少克?

这种不同便是由于中国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适度原则”“叩其两端而执其中”的中庸思想。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我们血脉里天生自带的,但是则不然,脱离了中华文化的语境,这些东西很可能就会消失。所以,保护文化、继承文化是我们当下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必须。

其次,不可否认,数字化等科技手段必然是未来传承及保护文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先进的手段,但前提是一定要以实物为基础。

举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兵马俑的例子。关于早期人类的合成蓝色颜料,世界公认的只有埃及蓝和玛雅蓝。于是在专家从距今2200多年的秦朝兵马俑身上发现出涂抹的蓝色颜料时,一度猜测是不是秦朝的时候中国和埃及已经有商贸往来,所以把埃及蓝和雕刻手艺带到了中国,后被秦朝的工匠用到了兵马俑上。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2)

图片来源自百科密码Self

如果在专家存在这些疑惑的时候,发现兵马俑已经都被熔掉或是已经当做废物被破坏,只剩下对于兵马俑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各种角度的照片以及全息影像的时候,那么这些东西再全面,再生动又有什么用呢?

好在现实是通过保存完好的实物资料,再加以先进技术的辅助,人们发现兵马俑的蓝色是蓝得发紫的特殊颜料。

最终实验结束后,学术界正式确立兵马俑身上的蓝色颜料为中国人独立研发的合成颜料,被命名为“中国紫”,这样命名是因为紫色本身就是最顶级的蓝色颜料。自此,埃及蓝、玛雅蓝和中国紫被称为工业社会以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3)

图片来源自百科密码Self

并且这种“中国紫”颜料的证实不仅成为佐证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在今天还被先进技术证明为超导材料,在未来,如果我们能够破解“中国紫”是如何从三维磁波变成二维磁波,那么人类就可以制造出更好的超导材料,这对全人类的科技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

最后,从我们的心理感受来讲,我们对文物的审美、欣赏和体验的保障,是基于文物本体的“存在”。一旦失去了这种存在,仅仅提供记录性信息将必定影响到我们对文物的移情能力。试想我们现场看皮影表演和通过纪录片看皮影,哪一个更有意思?哪一个能让我们更沉浸其中?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4)

“泰山”派皮影戏传人范正安“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不要重蹈覆辙,让未来的我们后悔莫及。

1963年,由于铁路客运萧条,纽约宾夕法尼亚车站(简称宾州车站)被迫拆除。之后美国人追悔莫及,于是有人提议不妨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该火车站,但却遭到很多人的强烈反对,因为利用科技手段“克隆”出来的东西,永远只属山寨品,难以承载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宾州车站的拆除的确“省了一大笔钱”,但却给纽约这座城市,给纽约市民甚至全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而持久的伤痛。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5)

被誉为“运输史上的多里安神庙”的极度优雅,精致而美丽的宾州车站

文物市场背景分析(为何要高价保护文物和老手艺)(6)

如今的宾州车站,纽约人斥责相比之前,新车站像老鼠、像垃圾

我们经常说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这不只是存在于报纸或是书上的文字,而是真的如此,文物和老手艺的保护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我们今天遗憾不能重拾童年关于古城墙、关于街边小面人、柳编簸箕的记忆时,记得别让我们的后辈回忆他们童年的记忆时也一片空白。

编辑:甘心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