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币

布币脱胎于一种青铜铲形农具,是我国较早的金属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称雄割据的背景下,铜铸币的发展流通逐渐形成“先秦四大货币体系”,布币为其中之一。

布即傅,“布”是“傅”的同声假借字,故称布币。西周铜质铲状农具称之为“傅”,傅为交换中的商品,并在东周取得了专用通货的基本职能。傅是铲子,因而布币也被称作“铲币”。早期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仍有装柄的空首,称为“空首布”,主要在春秋初期流通使用。后来布首逐渐变得扁平,发展成为“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这时的布大致上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诗经·氓》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句,这是关于布币的最早记载。布币的货币单位有“斩”、“镒”两种。据《战国策》记述,政治家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帮 布币而归”。经悬梁刺股,苦读一年后说赵王,被拜为相。“革车百乘,锦乡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民国三十一年半圆布币市价(布币和刀币)(1)

刀币

又称刀化,是春秋时期由渔猎工具刀削演进而来的金属货币,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起源于东方,后逐渐遍及齐、燕、赵等地。战国时期,主要在我国的北方流通。

司马迁说:“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故曰‘刀’。”它通常由刀首、狭长弧形的刀身、带裂沟的刀柄及柄端圆环三部分组成。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的刀币,厚大精美,刀身外轮高于柄部,面文书体隽秀。而燕国的刀币,形制单薄,刀体较宽,背文复杂,面文有一个明字,故称明刀。赵国的刀币,刀身直,刀首圆,今日多称其为直刀和圆首刀。

民国三十一年半圆布币市价(布币和刀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