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场大战,“60万打赢80万”是其最典型的标志。

它创下了许多项解放战争“之最”:伤亡最严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等等。

本文将站在数据统计这个角度,以数字说话,客观展现那场世纪大战。

另外,史料记载的“国共双方投入兵力”等数据有矛盾、有差异,本文也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番解析。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1)

解放战争老照片

那些不争的数字

1、惊心动魄的66天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整个战役总共历时66天。

2、淮海战役3个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1948年11月22日。

解放军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11月6日晚,我华东野战军发起进攻;

7日晨,黄百韬兵团由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碾庄圩地区;

8日,国民党军第3绥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津、张克侠率部起义,史称“贾汪起义”,华东野战军得以迅速截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之间的联系。

22日,我华东野战军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战役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至1948年12月15日。

解放军战役目标为: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总前委制定的战役方针为: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

11月25日,解放军将黄维兵团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

12月4日,解放军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

12月12日至15日,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发起总攻,全歼黄维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

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战役第三阶段-1948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

战役目标:全歼杜聿明集团。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至1月10日,解放军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国民党“剿总”副司令、国民党“徐蚌会战”实际上的总指挥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

至此,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结束,淮海战役以我军全胜完美收官。

3、国共双方投入力量

国民党军投入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

解放军投入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60万人;

国民党军拥有各式火炮4215门,解放军为1364门;

国民党军拥有坦克、装甲车辆215辆,解放军仅有22辆;

国民党军拥有飞机158架,解放军为0。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2)

解放战争老照片

4、辉煌的战果

战役消灭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共计555099人。

其中:

俘虏320355人,击毙、击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

此役俘获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124人,另有22名少将以上军官投诚,8人起义。

(以上数据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失踪人数)。

主要缴获有:

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

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

另外,解放军还缴获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5、解放军方面伤亡数等各项战损

淮海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三大战役”中,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

其中,解放军阵亡将士达25954人,有98818人光荣负伤,11752人失踪,合计为136524人。

不过,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歼敌总数也最多,占“三大战役”歼敌总数的35.8%,敌我损失比也达到了4.06:1。

武器装备损失情况:

我军损失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

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

另外,战役消耗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役统计数字)97025斤。

6、小推车、大贡献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除了“指挥得当,三军用命”,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人民倾其所有,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前线。

上述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

在地方政府统一协调下,支前民工备齐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

各地筹集到9.6亿斤军粮,其中有4.34亿斤军粮直接送到了前线;

民工们还运送弹药730万kg,运送伤员11万余名。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3)

解放战争老照片

还有更多解放区的老百姓自发行动起来。

他们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摊煎饼、磨豆腐、蒸馒头,把家里仅剩的粮食加工成方便可口的熟食送往前线。

不少解放军官兵永远都忘不了民工支前那动人心弦的一幕。

战役进行到第三阶段时,我军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

也就是说,一个解放军战士背后站着9个支前的老百姓。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在这次空前浩大的人民战争中,解放区和解放区军民表现出来的承受能力异乎寻常,叹为观止。

除去老弱妇孺,解放区几乎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

人民提出的口号也感人肺腑。

“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

“宁愿挨饿也不吃运送的一粒米,宁可挨冻也不穿运送的一双鞋。”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运送物资时,他们的鞋底磨烂了,就赤脚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以致于裂开了血口,甚至有群众冻掉了脚趾头。

为了支援淮海战场,地方老百姓和铁路工人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

他们仅用33天,就完全修复了长达110公里的铁路、大小47座桥梁,使济南至徐州段铁路通车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不到20天时间,他们想方设法落实了17万根枕木,2.5万副夹板,75万颗道钉,5万枚螺丝,2万多立方米土方。

据不完全统计,铁路工人和后方人民群众总共抢修68座铁桥,228个涵洞,修复铁路220里。

同时,他们还修复了大量通往前线的大路、公路、桥梁,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商人、工人、学生,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他们没有扛枪杀敌,也没有炸碉堡、堵枪眼,但是,他们一样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尚无完备的战役后勤保障体系。

但是,凭借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科学合理的调度协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和军队把人力保障工作做到了极致。

国民党军史政编译局撰《国民革命战史·勘乱战史·总检讨》写到:“无尽民力被匪利用。

这是失败者最后的哀嚎!

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则在自杀前哀叹:“民心如此,党国危矣……”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4)

淮海战役 国民党实际上的总指挥杜聿明

7、12万米交通壕

由于解放军缺少重型武器,因此,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只能采用挖交通壕的方式抵近攻击。

在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我中野主力就广泛推广了迫近作业的壕沟战术。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开挖壕沟,直接把堑壕挖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最近处离黄维兵团的阵地前沿只有几十米远。

据统计,在双堆集战场,我中原野战军官兵开挖的交通壕总长达12万米。

这是解放军为对付黄维的机械化部队而创造的奇迹。

8、73封电报

从战役准备至战役结束,毛泽东主席时刻都在关注着淮海前线的一切动态。

这个时期,毛泽东频繁致电淮海前线,最多的一次,毛泽东在2小时内接连发出了3封电报。

毛泽东的电报内容既包括作战方针和兵力使用等原则性大事,也有“你部应迅即攻取宿县、隔断徐蚌”等具体的战斗指挥。

据统计,两个月多时间里,毛泽东总共向陈粟、刘邓等前线首长发去了73封电报。

9、80余万斤猪肉

这个数字与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有关系。

1948年12月上旬,在一次碰头会上,周恩来副主席提议:“新年快到了,淮海那边可以搞一些庆祝活动,让战士们好好过个年。”

当时,粟裕正指挥前线部队围堵杜聿明,因为执行党中央“围而不打”的策略,前线压力相对较小。

毛泽东说:“我看可以给每个战士发一斤猪肉,再给抽烟的战士搞点香烟。”

1948年12月16日,命令正式传达到了淮海前线,官兵们闻讯之后非常高兴,却难坏了华东局领导。

算上直接有关部门和人员,每人供应一斤猪肉,总共需要准备大约80万斤猪肉。

到哪里去搞来这么多的猪肉?

要完成这一任务,华东局还是需要依靠群众。

于是,华东局领导一面迅速向各地委派任务,一面从群众手中、去集市上征购猪肉。

几天以后,淮海前线几十万我军将士都吃到了“每人一斤猪肉”。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5)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除了慰劳部队以外,这些猪肉还发挥了另外一个重大的作用。

在围困杜聿明最后一些日子里,解放军战士对国民党士兵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攻势。

其中,白米饭、大馒头、猪肉炖粉条都成为战士们瓦解敌人的利器。

超过1万名国民党士兵耐受不住饥饿,更抵制不了红烧猪肉扑鼻的香味,一个个排着队、带着枪投奔解放军。

兵力数字之争

在淮海战役历史资料中,人民解放军的参战兵力数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差异很大且相互矛盾。

一个说法是:人民解放军参战的兵力共有60余万人。

另一个说法是:人民解放军参战兵力共有100万人。

笔者认为,“60万”与“100万”之差缘于不同的统计口径、统计标准。

简而言之,“60万”指的是人民解放军参战当时的兵力规模,而“100万”是指累计参战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员数。

也就是说,在60万基础上,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随着战役的进程而波动,其间有增有减,动态变化。

兵员减少的主因是战损,包括阵亡、因负伤失去战斗力,也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兵员失踪、被俘;

兵员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淮海战役期间,光是华东解放区,就有11万翻身农民参军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至于中原解放区有多少翻身农民参军入伍,笔者没有找到确切的数据。

不过,笔者在一篇开国将军回忆录里看到一段这样的描述:

“在中原解放区,十万以上分得土地的农民踊跃报名参军,誓死保卫胜利果实……”

其二,人民解放军新增兵员中既有新参军的工农子弟,也包括了数以万计的“解放战士”。

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役期间起义、投诚或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多达30余万,其中至少有10万以上原国民党军官兵成为“解放战士”。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零星(或成建制)投诚的35093人,战场起义直接编入解放军部队的28500人。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6)

电视剧《大决战》剧照

这就是“100万”这个数字的由来。

可以这么说,这“100万”也只是个“取整”数,实际数据完全可能超过“100万”。

就像当年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实际参战兵力为105个团,为了便于称呼,最后取整称为“百团大战”。

有人要问,什么是“解放战士”?

“解放战士”能够那么快形成战斗力吗?

玩过枪战游戏的朋友一定会知道“满血复活”四个字。

游戏者经常会因为掉入陷阱、中弹等原因失去战斗力,甚至“game over”退出游戏。

但是,一旦捡到(或者抢到)一件宝物,游戏者便可马上恢复战力。

电玩爱好者称之为“满血复活”。

在真枪实弹的淮海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就拥有这种“满血复活”的能力!

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我们便可大致了解到:人民解放军就是这样“满血复活”的。

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战前原有5513人,战斗减员2585人,但是战役期间补充了3148名“解放战士”。

因此,两广纵队战后人数达到6076人,比战前还多了563人。

大战开始时,解放军山东兵团9纵王方团8连共有147个官兵。

在激烈的战斗中,有44人或伤、或亡。

但是,战斗结束后,这个连的花名册上却有148个人名。

这是因为“边打边补”增加了45个人。

这45个战士便是“解放战士”。

而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前,他们还是头戴“青天白日”帽徽的国民党士兵。

如何让“解放战士”转变思想,发挥战斗力,人民解放军有一套科学、实用的方法论。

(碍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展开叙述。)

再看国民党军方面,战损就是减员,减一个就少一个,此消彼长。

笔者也注意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检讨”时,国民党方面也提到了“80万”。

也有国民党人对“80万”这个数字提出质疑,认为这个数字不实,并列举了诸多部队“虚报员额,吃空饷”的事实。

不管怎么说,淮海战役国民党完败,解放军完胜,这是不容置疑的结果。

在这个前提下,争辩兵力总数的“虚”或“实”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了。

淮海战役作战序列(数字解读淮海战役)(7)

解放战争老照片

1947年,美国记者斯特朗访问毛泽东主席时问了一个问题:

“请问毛主席,你对取得最后的胜利有没有把握? ”

毛泽东的回答似乎与斯特朗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毛泽东说:“那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土地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

毛泽东并没有从军事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将土地改革问题置于军事问题之上。

斯特朗后来才逐渐明白,土地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是中国共产党让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为了保护土地,捍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才会踊跃参军,义无反顾。

众所周知,蒋介石崇拜曾国藩,视其为人生楷模。

曾国藩说过:“凡觇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

可惜的是,蒋介石读了一辈子曾文正公的书,却始终没有参透一个道理-民心不可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