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想把初唐四杰的故事讲完,奈何这最后一位是个有故事的人譬如:他是四杰之中唯一一位真正边塞从军的诗人;他还是四杰中唯一一个造大boss反的人他会说吴语方言和山东话他性格耿介,爱替痴情女讨伐负心郎总之,他的故事太多、太精彩反而让人感觉无处下笔索性先放一放,来聊一聊他们的名和字,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初唐四杰十大经典语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初唐四杰十大经典语录(有趣的名和)

初唐四杰十大经典语录

原想把初唐四杰的故事讲完,奈何这最后一位是个有故事的人。譬如:他是四杰之中唯一一位真正边塞从军的诗人;他还是四杰中唯一一个造大boss反的人。他会说吴语方言和山东话。他性格耿介,爱替痴情女讨伐负心郎。总之,他的故事太多、太精彩。反而让人感觉无处下笔。索性先放一放,来聊一聊他们的名和字。

古人是怎样起名和字的?

《礼记》中记载:“幼名,冠字。”

意思是说,孩子呱呱坠地,当爹的就要为其取名。而“字”呢,要等成年加冠时取。

故“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取字。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女子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行笄礼。“待字闺中”,就是从这里来的。

注意,古人所指的年龄是“虚岁”。

既已成人,则应该受到尊重了。只有长辈才可直呼其名,平辈与后辈不能直呼其名,于是取字代名,称呼其字以表示尊敬。

一直到了民国时期,名与字逐渐合一,并演化成了今天的概念。

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密切联系的。或同义,或相对,或互补,或相辅相成。名和字互为表里,所以又称“表字”。

先看看王勃的名和字是什么关系。王勃,字“子安”。“勃”的意思是兴旺、兴盛,“安”的意思是安宁、安定。先兴盛而后安定,字是名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

相同的有:苏轼,字“子瞻”。“轼”是马车上前方的横木。“瞻”,向远处望。登轼而望,站的高,看得远。苏洵老爷子给苏轼起这个字,是希望他能够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字也是名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

王子安和苏子瞻中间的“子”字是虚词,没有实际意思。“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渐渐的,“字”中加“子”字就成了一种潮流。

杨炯,字令明。这就不用解释了。名和字属于同义。

相同的还有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刘璋刘季玉,璋就是美玉。

卢照邻,字升之。父母期盼他长大成人后,如寒冬升起的太阳,泽被四邻。

他的弟弟卢照己,字炅之。炅,日光。这回比较小气,换成只照自己家了。名和字也是相辅相成的。

骆宾王,字观光。敢情他是位王爷,天天无聊透顶,去全国各地旅游观光?

非也~

骆宾王家的老爷子是初唐的博兴县县长,老爷子的老爷子则给隋炀帝打工。都是体制内干部。他希望儿子继承自己家的衣钵,考取个国家公务员。所以给儿子起名和字时,引用了《周易》中的一名话: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意思是,观仰国家大治的繁荣景象,适宜以宾客的身份入朝辅佐君王。

说来说去,就是希望儿子当官~

他的名和字也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当然,还有好多类型没说到。

如:韩愈,字退之。愈的本义是更进一程,引申为“更好、胜过”。愈和退相对,意思相反。

还有王勃的叔爷爷王绩。唐初大诗人,嗜酒如命,人称“斗酒学士”。王绩,字无功。绩和无功相对,意思相反。

至于“五柳先生”、“香山居士”,则是古人给自己起的“号”了。

号与名、字无关。或依官职、或依住所、或依嗜好、或依心情,是古人给自己随性而起的一个称呼。

好了,至此结束。爷叔姑姨、哥姐弟妹,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名和字?说出来分享一下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