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高古玉出现鸡骨白现象特别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新石器出土高古玉基本都有鸡骨白现象,那么,高古玉鸡骨白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高古玉鸡骨白现象的成因

说高古玉鸡骨白现象之前,先说说在高古玉鸡骨白现象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矿物中水的存在方式概念以及几个生活常识。

(1)、前人研究成果

1、朱勤文等人在《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玉质研究》的结果表明,“鸡骨白玉器玉石为透闪石玉,其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颜色变白、光泽变暗淡、硬度降低”等表象;

2、朱勤文等人在《安徽凌家滩出土古玉器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的结果表明,“凌家滩出土的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软玉(透闪石玉),其化学成分特征与和田白玉和青白玉相当”;

3、冯敏等人在《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的研究结果,“凌家滩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风化淋滤使得古玉孔隙度增大,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和颜色发白等一系列现象。渗透胶结由表及里,含Al、Si质溶液向结构疏松的古玉内部渗透,并结合形成高岭石。因为是由表及里,会出现“外实内松”现象。因表面富集高岭石,故湿手盘玩会有粘手感,有的会留下指纹。

(2)、矿物中水的存在方式

1、吸附水,以中性水分子H2O吸附矿物表面和缝隙中的水。在常压下,温度达到110℃时,吸附水基本上全部逸出,胶体矿物中有一种胶体水,属吸附水,其脱水温度为100~250℃之间;

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H2O在晶体结构中有固定配位位置的水。其脱水温度为200~500℃,不会超过600℃;

3、结构水,以OH-、H 、H3O 等离子形式占据晶体结构中固定的配位位置的水。一般是在500~1000℃温度下,晶格被破坏时,才会形成H2O分子释放出来。

(3)生活常识

1、春天来临时,河面的冰,有些地方,表面变得疏松、变白,下面还是冰;

2、浅埋在土下的腐烂的麦草、动物肥料等有机物,挖出来时,明显感觉到要热一些,温度要高一些。

通过前面的知识点,对高古玉鸡骨白成因就有基本的认识:

1、高古玉鸡骨白也是受沁现象,也是一种老化现象。首先经历风化淋滤作用,在晶体间就会形成微孔隙,晶体间孔隙的增多,增强了光线的折射和散射降低了透射能力,从而使得在宏观表象上透明度下降,颜色变白。

2、一种猜想,随同高古玉埋藏的有很多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腐烂过程中会不会释放热能,再加上一定的压力,吸附水乃至于结晶会不会析出?因为鸡骨白玉器出土后表面的水分干了以后,给人视觉是“干”的感觉。

二、高古玉鸡骨白现象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出土玉器发掘现场的照片,现摘选有鸡骨白现象的玉器照片。

(1)高古玉鸡骨白的物质基础—壤液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1)

图1 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墓葬出土玉器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2)

图2 安徽凌家滩遗址玉器发掘现场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3)

图3 浙江良渚遗址玉器发掘现场

从图1、图2、图3的发掘现场可以看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墓地非常潮湿,像良渚遗址非常泥泞,这就为玉器风化淋滤提供了受沁物质基础—水,玉器是在壤液中进行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

(2)高古玉鸡骨白现象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4)

图4 汉代 玉剑璏 图片来源刘云辉课件

这是一件西安新西北火车站花园村墓地出土的玉剑璏,螭虎的高浮雕部分基本呈鸡骨白,在低洼部分还保留一定的玉性,但是明显地失透,且颜色加深,鸡骨白与保留玉质相交的地方有明显地过渡,局部鸡骨白有土沁。说明该玉剑璏首先进行了风化淋滤,易溶于水的伴生矿物溶于土壤壤液后析出,使得晶体间孔隙加大增多,增强了光线的折射和漫射能力,降低了光线的透射性,使得玉质变白,随后又进行渗透胶结作用,土壤壤液中的胶溶物质由表及内渗透到晶体孔隙,并胶结形成土黄色的土沁。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5)

图5 红山文化 玉猪龙

从图片可以看出,这件玉猪龙通体鸡骨白,且有不少沁裂纹,显然是经过了风化淋滤作用。在表面还有黑褐色、棕红色的色沁,说有在渗透胶结过程中,有铁的氧化物渗透胶结于晶体孔隙。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6)

图6 凌家滩文化 玉璧

安徽凌家滩出土玉器中,鸡骨白的玉器占绝大部分,冯敏等人在《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的研究结果,“凌家滩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风化淋滤使得古玉孔隙度增大,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和颜色发白等一系列现象。这件玉璧鸡骨白后,玉质疏松,在土压力的作用下,断裂成几块,有些地方出现晶体脱落。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7)

图7 齐家文化 玉璧 甘肃省博物馆藏

齐家文化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出土玉器也有鸡骨白现象,这件玉器周边边缘三分之二已呈鸡骨白,有些地方受沁严重,已脱落。鸡骨白与玉质完好地方形成过渡,靠近鸡骨白的地方失透变黑褐色向玉质好的地方颜色逐渐变浅,也正好说明风化淋滤的过程,先是失透,颜色变深,有一定的通透性,说明易溶于水的伴生矿物溶于土壤壤液后析出,使得晶体间孔隙加大增多,增强了光线的折射和漫射能力,降低了光线的透射性。随着风化淋滤的加重,再逐渐变白,说明晶体间的孔隙变得更大,光的折射和散射更严重,光线通过性更差。

三、鸡骨白高古玉盘变过程探讨

(1)盘变的理论可能性

在前面说明高古玉鸡骨白现象成因只说是受到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作用,没有说受到地温和压力的影响,受地温和压力的影响只是一种猜想,还没有人做过相应的试验。

假设鸡骨白古玉,在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作用的同时,还要受到地温和压力的影响,吸附水乃至结晶水析出,那我们在盘玉的时候,慢慢地让水分子重新进入晶体间,是不是可以恢复古玉的通透性呢?

(2)盘变实例介绍(真假自辨,仅供参考)

带着对鸡骨白古玉是否能恢复玉性的设想,想着盘玩试验,于是在二年多前,在成都罗马古玩市场购得一颗齐家文化琮式玉勒子,穿在一个手链上,随身佩戴,于2019年12月拍照做记录,到现在整整2年时间,看看这颗珠子有什么变化。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8)

图8 玉勒子对照图之一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9)

图9 玉勒子对照图之二

图8、图9的上面照片是2019年12月的拍照,所对应的下面照片是最近的拍照。

2019年拍照的时候已经盘了大约三个月。先说说这颗玉勒子,其实就是个微型玉琮,大约2厘米长,天圆地方,两边有射,有两个面通体鸡骨白,两个面一半保留玉质,一半鸡骨白。

盘变过程:

1、首先是鸡骨白部分慢慢变湿(大约3个月),图8上左的珠子右端看得比较明显,

2、随后鸡骨白部分全部变湿,在这过程中,鸡骨白严重的地方有掉粉现象;

3、在保留玉质和鸡骨白相交的地方,鸡骨白颜色由白变红褐色,通透性也慢慢加强;

4、玉质中黑色的斑点变的大,也变的明显;

5、鸡骨白最厚的地方,最严重的地方(图9左),颜色慢慢地变成红褐色;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从图9左可以看到,表面仍然还有白色的一层皮,仅在中间一小部分颜色变深,还没有变透迹象。

四、总结

1、鸡骨白古玉的化学特征与保留玉质的化学特征相当,不同的是物理性质变化,鸡骨白古玉孔隙度增大,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和颜色发白

2、高古一鸡骨白是受沁现象,也是一种老化现象。首先经历风化淋滤作用,在晶体间就会形成微孔隙,晶体间孔隙的增多,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地湿和压力的影响,吸附水乃至结晶水析出(是一种猜测),增强了光线的折射和散射降低了透射能力,从而使得在宏观表象上透明度下降,颜色变白。

3、鸡骨白古玉盘变是鸡骨白形成的逆过程,首先是鸡骨白慢慢变湿,像是加了水一样,然后颜色变成红褐色,通透性加强,玉中黑色斑点变大变明显,至于最后会是什么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需要提醒的是:鸡骨白古玉受沁严重的,就不要盘玩了,以免破坏。盘玩有风格,上手需谨慎!

作为一个古玩爱好者,古玩的小学生,认识肯定有不足和错误,希望专家老师朋友们批评指正。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参考资料:

1、巫新华 戴君彥著 《解密古代天珠》 ;

2、朱勤文 张敬国 吴沫 《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玉质研究》 ;

3、朱勤文 张敬国 《安徽凌家滩出土古玉器软玉的化学成分特征》 ;

4、冯敏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

5、刘云辉 《登峰造极的汉代玉质剑具》。

高古玉鸡骨白2000万价值 砡知行15高古玉鸡骨白现象及盘变探讨(10)

《原野·在路上》之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