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写景写情求其蕴藉而隽永。起源于坊间巷陌的词,本身所歌多是男女情爱之语,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多求其率真直接。这是诗和词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这样的区别,追根究底源自于它们起源的不同。

而晚唐,就处在诗词交融的过渡期。晚唐诗人如李商隐、杜牧等人还在延续着唐诗最后的光辉,也有着另一批文人,沉醉于花月之中,宴饮达旦,以填词为乐趣。

关于温庭筠的故事简短(玲珑骰子安红豆)(1)

在乱世当中,文人最容易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转身投向无穷无尽的享受当中。夜以继日的对酒当歌,在一场又一场的宴席当中,最不能缺的当然是歌妓,歌妓的词既然是唱给文人听,自然也有在场的文人即兴填词,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就这样发展起来。

所以词最初的创作领域局限在寻欢作乐当中,直到后来柳永苏轼等几位大佬出现,词的领域和格调才得到了拓宽,发展成为和诗一样的流行文学形式。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温庭筠的两首词,两首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可以说是开后世婉约派之先河,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温庭筠的故事简短(玲珑骰子安红豆)(2)

新添声杨柳枝词

唐代: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两首词一上来可能会读不懂,只是觉得最后两句话有点眼熟,其他的内容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其实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温庭筠在这两首词中实在运用了太多隐喻双关等等的修辞手法,更像是与自己的同类玩文字游戏,而不是写给我们这些凡人看的。

关于温庭筠的故事简短(玲珑骰子安红豆)(3)

先看第一句,一尺曾经鲜艳绝伦的红绸布,因为时间的流逝渐渐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看来是天意使然,老旧的东西自然比不过新事物,人类天生喜新厌旧。这一句还比较明白,以老绸布起兴,激起了作者旧不如新的感慨。

第二句呢,明面上是在写桃核。我们知道桃核是中空的,里边还有桃仁,温庭筠就拿着这个桃仁大做文章。合欢桃核终究也是让人遗憾的东西呀,说是合欢,它的内里还藏着一个“仁”呢。实际上是在用双关的手法,桃核里有仁,暗示心上人的心中也藏着人。

第三句在水井底点灯,长行和围棋,就更让人摸不到头脑了。这几者之间又有着什么关系呢?

关于温庭筠的故事简短(玲珑骰子安红豆)(4)

其实,井底点灯只是为了托出“深烛”,而“深烛”隐喻“深嘱”深烛伊”也就是“深深的嘱咐你”的意思,要嘱咐的内容,则在下一句揭开。

这里的长行,本意是古代的一种游戏,所以说“共郎长行”,也就是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后边又提到了围棋,难道长行和围棋只是单纯的两个游戏吗?

当然不是,它们两个都是双关词语,长行也就是长期的旅行在外,围棋的谐音是违期。女子要嘱咐的,就是让男子远行的途中不要忘乎所以,违误了归期。

相比于中间两句,最后一句的意思清晰许多。古代的骰子中空,里边会放着一颗代表相思的红豆,以红豆起兴,加上之前的铺垫,女子的情绪终于迸发出来。

相思入骨君知否?

关于温庭筠的故事简短(玲珑骰子安红豆)(5)

词很美,然而后人的评价却不是太高。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它“意伤于太尽”,缺乏余韵远致。因为温庭筠是唐人,唐诗的特点是蕴藉而悠长,基本不会出现像“天生旧物不如新”、 “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这样的词句是典型的“词”。

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说它“谜而不诗”,缺乏“自然天成”的美感。这样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双关隐喻用的太多,读起来弯弯绕绕云里雾里,像是专门为了猜谜而出的作品,非常刻意,而非自然流畅的抒情之作。

对于这两首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