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情况,诸葛亮为啥非要杀马谡不可呢?这一点其实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汉简就可以看出历史真正原因,在这些汉简之中,记录了有关军事方面的律令文书 。从这些文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谡所犯之罪有三。

马谡失街亭示意图(青海上孙家寨汉简出土)(1)

这条罪,指的是在军中为将者,打战败或者损失了大量人马。这是一条重罪,从史料记载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在《史记》之中记载李广, “所亡失多 ,为虏所生得, 当斩 ,赎为庶人”。从这里就能看出,犯了败军、失军罪的将领,按律当斩。

马谡失街亭示意图(青海上孙家寨汉简出土)(2)

在汉律之中,对于犯违抗军令罪的人,处罚就一条“不如令者斩”,没有任何商量。这一条重罪马谡也犯了,他不受诸葛亮的节制,自己山做主张,还不听王平的劝告,最终导致了作战失败,他被斩从这里看也没什么毛病。

马谡失街亭示意图(青海上孙家寨汉简出土)(3)

这条罪,指的是临阵脱逃的罪名,这样的罪名适用所有的士兵,就不要说将领了,在危急时刻,抛弃自己的军队自己逃命的将军,死罪是必然的结果。 在《三国志集解》中赵一清曾经就说过:“马谡的死,与阵前逃亡有关。”

“谡之受诛亦以军败而逃耳 ,见《向朗传》 。”

马谡失街亭示意图(青海上孙家寨汉简出土)(4)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朱子彦就曾在他的文章里说:“既然触犯军法,马谡必须得杀,不杀不足以立信。”

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位居武庙十哲,成为了千古一相。这些所有的荣誉,都离不开其为人严谨,用法严明。正是因为诸葛亮的法度严明,才让所有人都对诸葛亮信服,弱小的蜀国才能团结在一起,在与强大魏国的斗争中取得先机。

马谡失街亭示意图(青海上孙家寨汉简出土)(5)

诸葛亮斩马谡,实乃是军法所在,无可奈何。这一点从诸葛亮对待马谡家人“待其遗孤若平生”就可以看出来,毕竟,在当时的法律,马谡的家人按律应该连坐,诸葛亮却没有那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