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张益唐自称已解决郎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消息,最近引发广泛关注。不过说实话,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既不懂什么西格尔零点,也不懂什么黎曼猜想,即使有人给我费尽心思地科普,八成也是无用功。这条消息最让公众感兴趣的地方,还是张益唐的“传奇”人生。

不光是人到暮年才获得成功的大团圆结尾,还是不得意时曾在快餐店里打工的戏剧性经历,都像极了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一位天赋异禀的武林高手因为种种原因隐居山野,期间充分感受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终有一天,高手领悟出绝世武功的真谛,衣锦还乡,扬眉吐气,好不风光。这不就是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所能带来的“爽感”吗?

可如果,张益唐的人生没有迎来神奇的反转,那又会怎么样?人们又会如何评价一个研究了一辈子数学,却又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的老头?

还记得好友刚结婚时常常跟我聊起对孩子的培养问题。他总是眉飞色舞地表示,将来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也就够了,自己绝不会让小朋友去读什么兴趣班,学什么课程,一定会保证孩子有一个无忧无虑、终身难忘的幸福童年。

几年工夫一晃就过去了。如今,孩子已经快到入学的年纪,好友整天在担忧小朋友的基础落后于同龄人,不认识其他同学认识的字,不会拼其他同学会拼的拼音,更不用说英语之类的“必备技能”。看着他忧心忡忡的模样,当年的豪言壮语仿佛已经飘散在了岁月之中。

其实,矛盾的又何止是他呢。大道理我们都懂,那些“世俗”的追求都曾被我们鄙视,可身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免俗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型的同学聚会已经很少参加。因为大家济济一堂、四目相对,总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聊起,某某到了什么样的“级别”,某某买了什么样的房子。临了,大家勉强挤出笑容,只想快一点结束尬聊。

几年前,有一篇名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 付云皓自白书》的文章曾经很火,说的也是一位数学天才。连续两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的付云皓后来成了一名普通教师,于是被说成了“坠落”。但故事的主人公并不这么看,他反问,优秀的人从事基础工作,怎么就变成了一件很“可耻”的事情?

这种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叙事结构一直都在。热搜榜上,我们常常能读到各种各样的高学历人才“低就”的故事,就好像人生变成了二元对立的证明题——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最后获得成功,反之,就是失败。如果张益唐没有后来的一鸣惊人,会不会也是另一个付云皓?

或许,一些网友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但事先设定好目标的生活未免又显得太简单了一些,无数的“可能性”被自觉否定,只剩下一条单调、枯燥的道路可以走。不知道这样的人生,还有没有快乐可言?

张益唐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人问他,如果没有做出来,那你这一生不是毁掉了吗?张益唐回答,“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我觉得我活得好好的。还有人问起他的妻子,张益唐说妻子对他最大的帮助就是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可能到现在她都不懂我研究的东西,但她觉得‘这个男人有这个喜好就让他去做,不然他会后悔一辈子’。”

有时候,越是简单、纯粹的人生,越是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你喜欢的事,就放手去做,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相信就算张益唐没有今天的成就,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他依然会过得充实、满足。

这也让我联想起又一位数学天才,北大的“韦神”。自从他走红后,很多自媒体也为他设计了许多真真假假的段子,而虚构故事的走向也和张益唐的人生相差无几。也有人担心,这位看上去有点特立独行的“怪人”,以后会成功吗?然而,韦神真的会在乎这些吗?要我说,抱着馒头研究数学的他,早已经感受到了人生至真至诚的乐趣,只是很多人还没有体会到罢了。

张益唐说过什么(如果张益唐没有成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