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文字观看视频
王德峰教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一、当下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1.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没有一个阶层有生命幸福感、找到安生立命的地方。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2.普遍的信任危机,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并没有由于资本逻辑的引进,而形成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并未形成按照理性做基础的契约的原则打交道。
二、我们学不成西方——学习西方的冲击1.西方资本的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则
资本的增殖,把全世界人的消费需求看成市场,把整个地球的自然资源作为资本增殖的材料。资本也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结束了各民族孤立发展的历史。
资本逻辑所要求的社会关系的主导原则在独立的个体之间,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于是西方的人权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的原则被广泛地接受。那中国文化之中的社会原则如何体现与重建?
2.中国人为什么学不成西方?根源在哪里?在汉语!
语言的科学观——语言是人发明的一套符号工具的系统,用于保存和传达信息和知识。而海德格尔说,language is the home of existence 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和理解,都是在语言之中;最基本的生存情感也是在语言之中,汉语存在一天,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
一个语言的消失,是一种对世界理解框架的消失、生命情感特征的消失。
eg:中西基督徒在祷告时内容的不同:不是西方的神学观念,不是有罪的灵魂亟待拯救,而是对现实生活需求的祈求,祈祷能获得神的帮助以满足需求。
凡是凝聚了中国人生态度的中国文化精神的词语,是无法翻译成欧洲语言的。
eg:缘分,将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在一起,西方人难以理解,西方的理性主义,其所做的一切事情来自明确的理性的计划和意志的执行。
3.《金刚经》佛教三句义与破除实体观念
如来说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但千万别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实体;
即非世界——就不是世界,世界不是作为实体存在,但也不能否定这个世界。
佛教以为万事万物皆“缘起性空”,即自性本空,万物由各种因缘、条件聚合而成,但条件会聚合也会离散,缘汇则生,缘离则灭。不要因为性空便执着于空。世界作为实体是不存在的,要以空的态度视之;但作为缘起的世界是真实的,不能因为性空而否定缘起的真实性。
是名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世界本身是一系列的缘起,缘起本身要确认为实体。
证婚词——如来说你们是夫妻,即非夫妻,所以是夫妻。
注解:男女今天结婚了,如来也承认;马上要开始婚后的生活,首先会经历一个磨合期,会发现对方不符合心目中的理想,即非夫妻;但千万别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正是这样,所以才是夫妻。
当两人在恋爱时,双方心目中正在寻找一个各自心中理想的丈夫或妻子,然后他们结合了,彼此用一个实体的标准来衡量对方。但会发现,这是个错误的,因为实体本不存在,没有谁是天生的丈夫或妻子,这个身份是彼此把对方做出来的,这叫做交互性关系,缺了一方就没有另一方,也叫做缘。
三、西方哲学与宗教1.西方的原始宗教:此岸与彼岸——契约的神圣化
原始宗教、希腊神话构造出一个宙斯和诸神的超现实世界,诸神之间形成了某种道德法则和秩序。
构造神的秩序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人间的秩序由其神圣性的遵循。为何需要神圣性?
根源首先在于地理环境。中西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内陆国家,在自然村落长久定居,人与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可以追溯,群体之间可以用亲族关系做基础来奠定社会秩序。
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当不同的部落在一个海岛相遇,由于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为了建构社会秩序,只能采用契约。但如果是人定的契约,也是可以被破坏的,因此要想办法让契约变得神圣,就构造了一个神的世界,用神与神之间的秩序道德来规定人间的秩序。这是西方哲学之前的宗教的基本任务。
宗教的本意,是恢复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重建这个契约叫宗教,重建人与神之间的契约叫宗教的活动。
西方哲学起步之前的西方宗教思想已经区分出两个世界:现实世界与神的世界,一个此岸、一个彼岸。
2.西方哲学起步之后——柏拉图的“理念论”——历史进步论
柏拉图不再用宗教的语言说话,代之以理性的语言,用理性的语言构造出一个彼岸的”理念世界“。
每一个感性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分有。eg:必要时,手表可作为锤子,手机也可作为锤子,去锤一个图钉,锤子之为锤子,不在于其具体形象,而是人的心中有个锤子的理念。
由此推理出的重要结论:
A.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因为现实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构成,而感性事物只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
B.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的差距,是能够通过改造来纠正的,理念世界可以作为改造现实世界的指引方向,西方由此提出了”历史进步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
西方的改造世界VS中国的天人合一:
中国思想文化之中,很难发展出西方的技术,改造自然物的方法不是处理它、改造它,而是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
3.理性的社会秩序
社会生活不再有唯灵论的光环,而是遵循理性的原则,因为理性的安排带来了效率。
四、中国的哲学——儒佛道1.中国的佛教:佛在世间众生
佛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本质是无神论的,因为民间信仰的方式,才取得了神的形象、神的地位。佛、菩萨、罗汉,都是普通的人,因为修佛修到了一定境界,才取得神的形象。Buddha的本意是觉悟者,佛就是觉悟者,众生现在还不是佛,是因为还没有觉悟,但是众生都有佛性。佛学不是神性,众生是尚未觉醒的佛,佛是已经觉醒的众生。
2.道不远人——天道不在彼岸世界,而在人民的生活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是人本有的仁心,相当于禅宗讲的佛性,人人都具备,是一种天地之性。而人有了肉体,便具有器质之性,饮食男女、趋利避害,肉体之欲让明德被遮蔽,于是要明”明德“,也叫做复性之功夫,恢复人本有的明德。”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之相反,基督教认为,人本身具有的是原罪,人的希望在于上帝对我们有罪的灵魂进行拯救。)
”亲民“是进入和真切体察人民的生活,是明明德的途径。”在止于至善“,达到最高的完善,像人生的最高目标。
VS西方:真理不悬在现实人事之外,而就在人事之中。
3.两种境界——神秀与慧能的偈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
神秀——什么叫修行?我们本有明镜般的心,很干净,现在出了问题,叫做烦恼。烦恼来自何处?来自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充满灰尘,叫尘世。所谓的修行就是把本来明镜般的心,跟现实的尘世之间隔开。远离现实人生,远离众生之烦恼。(小乘度己,大乘度人。)
领会佛法、见到佛性、进入菩提之智慧,前提是要看到,人世间的烦恼与智慧来自同一根源——人的本心。本心会生起两种念——妄念,即烦恼;正念,即智慧。烦恼与智慧皆来自本心,产生于同一处。
慧能——先否定了烦恼和智慧的对立,集中于”无“。但停留在”无“(无树、非台、无一物)也不行,要把”无“再”无“一次,即”空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住”即停留、执着,是“住相”。“相”是把世上所有事物与人都区分出高低贵贱。停留在这种区分中,叫“住相”。
“无所住”,即无所区分,不等于什么都没了;“而生其心”,“心”即自本心,也叫自本性,即佛性。
如果世上本无烦恼,要智慧干嘛?所以佛法在世间,天道在人民生活之中,众生的烦恼以及克服烦恼的努力就是天道的体现。不要害怕烦恼,烦恼是用于修行的。
五、中西方思想之比较两点基本认识:中国无宗教,中国有哲学。
A.中国不承认彼岸世界,不承认真理在彼岸世界里;
B.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不是理性逻辑的真理,而是生命情感的境界。
1.理性VS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升华人生情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目标。不是给一些干巴巴的理性规则,而是诉诸生命情感本身,将人生的真相说出,然后让我们去体现、去发挥自身的生命情感时都”中节“。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无邪者,诚也,性情之正。人活在世上,让我们站在大地上的,是生命情感,绝不是头脑的理性。
人无时无刻不在情感之中,当我欢乐时,我就是这份欢乐,悲哀时,我就是这份悲哀。人生哲学的用力所在,是生命情感的规范和升华。
中国哲学是每个人的人生教科书,而不是理论的书。中国经典读的时候,会让人心生喜悦,法喜充满,一下子将生命的某个方面看通了,不一定是理智上的通,而是生命感受上的通。放掉小我、融入宇宙,此等感受,无可名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西方哲学刚好相反,对世界的理解是罗格斯中心主义,第一等级理性、第二等级意志、第三等级才叫情感。
2.推理的真理VS直觉的真理
西方哲学是一个个范畴推演的,要通过理性地思考,一环扣一环,逻辑上十分彻底和周密,此谓推理的真理。
中国哲学在于滋养心灵,涉及到生命本身的种种生命情感,能读得懂,在于有过一份生命感受。一句话并不是靠推理得出,而是圣人将其所见所感直接说出来,告诉别人,此谓直觉的真理,需要别人慢慢体会。
推理的真理与直觉的真理,哪一种更为根本?
西方逻辑有三段式,一个结论是以另一个推论为前提的,一个推出另一个,依次相推,由此将向源头无穷追溯,直到最后有一个结论不需要经过推断得出,那这个结论一定是直觉所得。
中国哲学,全都是可作为不需要前提的直觉的真理。所说皆所见所感,见是心灵的见到,伟大的直觉。
3.儒家与道家的互补与结合
老子:反者道之动。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必然走向其反面,这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而是对世界的直观判断。
A.要得到一个事物,就要从其反面开始。
B.要长久地保持一个事物,必须让这个事物包含其对立面。如果没有一种能力包容其对立面,将很快结束。一切顺利都包含其对立面——困难,困难时恩人,敌人是老师。
道家没有教给我们一个道德标准,而是传达如何在世上自由一点、更自在一点,不论好坏与善恶,只是有这么一股变通的力量,如果光有道家,容易是非不分,形成一种奸猾的人生态度。
为了保持道家这股力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拥有其正当性,必须要有儒家作为基础、前提,因为儒家指明了要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4.中国古代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的思想,不能简单说成是古代朝廷的意思形态的用法,中国儒家所阐述的人生境界,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汉语永远是汉语,其生命力全在于民间对它的用法中。
重建中国社会的精神基础,就是重建中国人对生活的基本理解和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