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1)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是山西的第一大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2)

汾河水系 资料图片

汾河滋养了山西大地万物,养育了无数三晋儿女,也孕育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在这里出土的晋侯鸟尊青铜器就是我国西周和晋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究竟是怎样的一件文物,能够被冠以“镇院之宝”之名?

晋侯鸟尊是西周时期的盛酒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3)

晋侯鸟尊 图片源自山西博物院

整个鸟尊以伫立回首的凤鸟为主体造型,凤鸟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设盖,盖钮为小鸟形,与凤鸟对望。凤鸟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

鸟与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华美的造型艺术和精巧的实用功能,完美结合于此尊。

关于凤尾下象首的象鼻子是内卷还是外翻,曾在考古界引起过激烈的争论。由于晋侯鸟尊出土时已经破碎,历时一年多,主体修复工作才得以完成。遗憾的是,鸟喙出现残缺,象鼻的中间部分有一段当时未能找到,以至于晋侯鸟尊整体无法复原,学术界对象鼻子的朝向无法形成定论。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4)

晋侯鸟尊尾部 资料图片

直至2018年,经过专家比对,确认在114号墓中找到的碎铜片中有象鼻缺失部分。2019年,晋侯鸟尊经过再次修复,残件基本完整地弥补了大象鼻子中间的残损部分,曾经争论不休的鸟尊尾部朝向问题最终以向内卷的造型宣告终结。

出土鸟尊的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的曲村—天马晋文化遗址中心部位略偏北。晋侯墓地的发现填补了失载的晋国早期的编年和史实,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而晋侯鸟尊的主人为第一代晋侯燮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晋侯鸟尊可以理解为晋文化的源头,再加上其极高的艺术性,使其成为我国青铜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5)

山西博物院院徽 资料图片

2005年,山西博物院建成开馆之后,晋侯鸟尊作为“镇院之宝”在山西博物院展出,晋侯鸟尊的形象也被设计成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及系列标志。

一觉醒来有一个倾国倾城的仙子(一只凤鸟的惊艳回眸)(6)

晋侯鸟尊文创产品 图片源自山西博物院

晋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主要的一支文化系,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南方的楚文化分别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大区域文化,影响深远。晋侯鸟尊不仅代表了800年晋及三晋历史的源头,也象征着两周时期黄河流域的灿烂文明。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排版丨罗景月

文案、责编丨刘磊宁(见习)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校对丨周念晨 齐京泽

参考文献丨《国宝中的黄河文明》《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精美绝伦的国之瑰宝》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