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企业文化整合提升的四个层面)(1)

文丨袁恒常

图丨摄图网

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是方向,文化是动力。如果战略转型没有文化整合相匹配,那么企业转型升级必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徒劳无功的。

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上来说,企业是一个“人”的聚合体,准确地说是“企业人”的聚合体。如果企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没有相应地转型升级,那么企业转型升级就会陷入“见物不见人”的境地。从企业文化整合提升的操作路径来说,就要从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制度机制和品牌形象四个方面共同推进。

价值理念整合:从利益驱动转向人本驱动

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一些企业中,虽然标榜价值观是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但是潜意识还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谓“第一桶金”“资本原罪说”“市场就是战场”等,都是为此开脱。

企业价值理念的整合,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哲学、义利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做深层次的解构,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变利益驱动为人本驱动,才能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行为方式整合:从经济人格转向社会人格

企业倡导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风向标。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企业人不仅是“经济人格”,更是“社会人格”。如果说通过劳动获取经济报酬是企业人的最低需求的话,那么通过劳动得到企业、社会以及相关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和认可,则是企业人行为动机和目的的必然选择。

企业行为方式的整合,需要从人性假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之争,还是对“经济人”“社会人”的判定,都需要从企业与企业人的互动关系中,倡导人的积极意识、主动意识,激发员工的智慧和潜能,追求“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行为方式。

制度机制整合:从权力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制度和机制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文化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机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人们习惯于崇拜权力、敬畏权力、服从权力,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制度偏重于“管人”“约束人”。据调查,许多企业存在激励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到位的问题,这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警醒。

制度机制的整合,需要摈弃“官本位”的思想,或者“既找市场,又找市长”的思维定式,真正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确立企业靠市场生存而不是靠政府恩惠的制度规则,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活力。

品牌形象整合:从市场竞争转向价值共赢

企业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更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企业竞争不单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更是企业品牌的竞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共存共荣、价值共赢或多赢。不正当竞争或恶性竞争,都是市场经济发展所不容的,也是世界各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的立法意图所在。

品牌形象整合,需要从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整合规划,更需要从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角度进行长远设计。特别是需要立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社会公众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综合运用企业文化战略、CIS战略以及企业品牌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系统化的整合提升。

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企业文化整合提升的四个层面)(2)

本书从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全球化背景和中国改革开放背景出发,对中西历史文化渊源进行比较分析,对企业文化理论和相关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CIS、品牌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根据中国企业变革转型的实际,对企业党建、领导力、执行力、企业兼并与文化融合、集团文化管控、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工匠精神等进行了专题论述;从企业文化咨询实战角度,阐述了企业文化调研、企业文化体系构建、企业文化规划制订、企业文化落地实施的策略和技法,编制了一幅“企业文化执行路线图”,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案例分析部分,既介绍了针对客户实际问题的企业文化解决方案,更描述了相关行业背景、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特色,颇具画面感和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