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编者按:革命歌曲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红色基因时代魂——党史中的革命歌曲密码解读”活动,旨在通过挖掘、解读和演绎革命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蕴含的科学知识,把学党史与学科学相结合,把赓续革命精神与弘扬科学精神相贯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本次活动由省科协联合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中南大学、省关工委共同主办。

赓续红色基因的不朽丰碑(红色基因时代魂天路)(1)

赓续红色基因的不朽丰碑(红色基因时代魂天路)(2)

《天路》演出现场。

在“世界第三极”修建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里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许多外国专家断言:“铁路不可能修到拉萨去。”中国人偏不信邪,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建设者们勇闯“生命禁区”,将“天路”一举铺进拉萨,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

请欣赏由中南大学选送的节目《天路》。

《天路》

让我们把视线从雪域高原收回;145年的中国铁路建设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直到强起来的风雨历程!在2006年前,西藏是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为了加快青海、西藏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国家决定修建青藏铁路格萨段,该段铁路于2001年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耗资达300多亿元。线路全长1142千米,起于青海格尔木,翻越唐古拉山口,跨越藏北平原,最后到达拉萨市。它是一条蜿蜒于云山之间的天路,它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途经海拔超过4000米的路段就高达960千米,占到全长的84%!所以,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曾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高原上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它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这里是雪域高原,工程建设面临着冻土灾害,铁路运输面临着大风灾害。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由于夏天时温度升高,高原的土壤中冰粒、冰块融化后,地层承载力会显著下降。在如此大范围的季节冻土区修建铁路,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孙永福等人带领建设团队,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实现了高难度冻土工程技术在世界范围零的突破!

极端大风条件的行车安全是国际性难题,这一难题在青藏高原尤为突出。田红旗等人勇担重任,足迹遍布青藏高原,哪里风大就在哪里,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顶着高达十二级的寒风和雪花冰粒,忍受剧烈的高原反应测试大风数据,在野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风大得能把人吹走,大家就在雪地里打着钢钎,用钢绳绑住腰,坚持工作!田红旗回忆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完成任务,活着回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孙永福、田红旗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们肩负使命,勇敢面对生死考验和极限挑战,在“世界屋脊”上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用时间、精力的无私奉献确保了这条神奇天路的建成和高原恶劣风环境下行车安全,青藏铁路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青藏铁路的成功建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56个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发展、共创未来的初心使命;它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明之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