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之慕”

历经数年精心准备,山东最古老的历史名城青州市,准备筹资复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燕国都广固城,并计划拍摄以两位南燕皇帝慕容德、慕容超为主角的古装电视剧《南燕春梦》……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世人方知,慕容德、慕容超是来自关外的慕容鲜卑,二人均为今天的辽宁朝阳人!

辽宁汉人是怎么来的 在山东称帝的辽宁朝阳人(1)

​慕容德

延续慕容氏最后辉煌的慕容德

公元395年参合陂兵败后,在北魏的连续重击下,慕容垂创立的后燕帝国一分为二。逃回龙城老家的慕容皇族历经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慕容云四朝,于409年被北燕冯氏取代。另一支慕容皇族则由范阳王慕容德统领,由河北邺城南下至今山东青州,创建南燕,历经慕容德、慕容超两朝,于410年被东晋刘裕所灭。起兵辽西、纵横长江以北半个多世纪的鲜卑慕容氏,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慕容德所建南燕,国祚只有11年,慕容德当国仅5年,但这却是慕容家族最后的辉煌。

生于凌河畔 长于古龙城

慕容德的少年时代,是在辽西度过的,他出生在慕容氏的第一座都城——大凌河畔的大棘城(今辽宁北票市章吉营子乡三官村)。

后赵皇帝石虎率30万大军从中原汹涌杀来时,那年,慕容德才两岁。当他英雄的父亲慕容皝与无敌的兄长们(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在大棘城外将敌寇杀得落荒而逃之际,他还在母亲的襁褓里。

六岁那年,慕容德走进了慕容皝兴建的龙城新都(今辽宁朝阳市),据史书记载,凤凰山顶曾出现过那两条预示着慕容崛起的“黑白二龙”,当时,慕容德应该在场;大概在十六岁那年,慕容德追随慕容儁从龙城南迁至中原邺城,在金碧辉煌的邺城宫殿里,他看到威武的兄长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敬贺,享尽称帝一刻的无限荣光……在慕容德人生观形成并确立的时期,他见证过慕容家族的龙腾跃动,他心中盈满大燕王朝的自尊与自豪,他必然要撑起慕容王朝兴灭继绝的艰难使命。

史载,慕容德年纪未到二十岁,身高就已达八尺二寸(接近一米九),体貌魁伟,额头中央隆起一道半月形重纹,相貌异于常人。慕容德博览群书,性情清高谨慎,多才多艺,慕容垂将其比作燕国的“吴下阿蒙(三国东吴名将吕蒙)”。

谏言多奇策 堪配国栋梁

慕容德的父亲燕王慕容皝生育了20个儿子,出了三位皇帝:前燕皇帝慕容儁、后燕皇帝慕容垂、南燕皇帝慕容德,此三人均为开国之君。

在前燕、后燕历史上,慕容德是服从大局、秉心持公的国之栋梁。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分,慕容德每每挺身而出,于朝堂上慷慨陈词、直抒胸臆,事后看,他的进谏均切中要害、实乃良谋,可谓听之者昌,忤之者亡。

前燕皇帝慕容儁病逝,其子慕容暐(wěi)继位,恰值敌国前秦内乱。慕容德上疏,指出前秦苻氏骨肉叛离,国家一分为五,这是上天要把秦国赐给燕国,应吊民伐罪、及早进兵,但把持朝政的太傅慕容评反对开战,胸无大志的慕容暐但求自保,伐秦之机由此错失,一年后,前秦平定内乱恢复元气,灭掉前燕。

淝水之战前秦兵败,慕容德秘劝慕容暐仿效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相机复国,慕容暐一笑置之。不久,慕容暐在长安城蓄谋造反,被前秦皇帝苻坚发觉,满门抄斩。

慕容垂复国后,慕容皇族旁枝慕容永当政的西燕与慕容垂所建的后燕水火不容,年近七旬的慕容垂准备讨伐,文武大臣纷纷反对,只有慕容德支持出兵。他说,慕容永不过是慕容皇族的偏枝旁叶,却超越本分另立尊号,迷惑百姓视听,应予剪除,以顺民心。慕容垂答曰:“司徒意正与吾同。吾比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终不复留此贼以累子孙。”遂出兵讨逆,一战成功!

慕容垂贸然发动对北魏的战争,慕容德对此并不认可,但因涉及帝位交接的国之大事,也只能听命服从。参合陂惨败后,燕军士气低迷,又是慕容德力劝慕容垂务必亲自领兵出征,这才取得了攻克平城斩杀拓跋虔、逼退拓跋珪的大胜。

慕容垂临终前留下遗命,令其子慕容宝重用慕容德,邺城要地必由慕容德镇守。正是这一决定,令存亡关头的慕容皇族之多舛运命又延续了十余年。

治军真良将 谋国佐世才

慕容皇族多名将,慕容德算其中一位,但其兄慕容恪、慕容垂堪为不世出的战神,声名显赫,不免压盖了本属于慕容德的历史光辉。

东晋桓温征伐前燕,连战连胜剑指邺城,亡国在即,慕容垂临危请命抗击强敌,点名要慕容德与之搭档。慕容垂、慕容德兄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慕容垂前边猛打,慕容德后路狠抄,襄邑之战大败晋军,斩首三万,桓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此再不敢妄言北伐。但载入史册的胜利者,却是慕容垂。

慕容垂反秦复燕时,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百万大军的东晋名将刘牢之助援困守邺城的前秦苻丕,其麾下闻名遐迩的骁勇北府兵狂追燕军二百里,在五丈桥,被诱敌深入、返身杀回的慕容垂、慕容德兄弟再度联手炮制襄邑之战的翻版,刘牢之被杀得惊马跳涧、仅以身免……但后世提及此战,独树慕容垂。

参合陂惨败后,拓跋珪指挥40万魏军杀入燕境,慕容垂留下的慕容子孙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慕容宝神不守舍、慕容麟临战退缩、慕容农一战即溃、慕容凤弃城而逃……唯有坐镇邺城的慕容德指挥若定,不断反击魏军得手,大涨燕军声威!在并州、信都甚至国都中山纷纷陷于敌手之际,唯有慕容德掌控的邺城始终岿然不动。直到慕容宝北逃、后燕失控中原后,慕容德才迫于大势,统率邺城的后燕军民安全撤出,保存了一枝重要的皇族血脉。

慕容垂的小段皇后曾精准预言:败慕容家业的,必为慕容宝、慕容麟兄弟;存慕容基业者,定是慕容德。

南迁多磨难 定都齐鲁地

慕容德建南燕、定都青州广固城,不是一步到位的,从邺城至滑台、从彭城再至广固,南迁之旅可谓一波三折。

公元397年,趁北魏入侵、中原大乱之际、杀掉慕容详、自立为帝的慕容麟出逃中山、兵败义台,不得已投奔驻守邺城的慕容德,并去掉帝号恢复自己原先的赵王称号。慕容麟向慕容德游说,魏国既然攻克了中山,就一定要乘胜来攻打邺城。邺城中虽然有一些储备,但城大难守,况且如今人心惶遽,不可能守住,不如放弃邺城,向南进军滑台,凭依黄河天险加强防守以敌魏军,并等待反攻时机。当时,镇守滑台的是鲁阳王慕容和,慕容和是后燕已故皇帝慕容垂的侄儿,他也派使者来迎接慕容德,慕容垂思前想后,迫于严峻形势,答应了去滑台的请求。

公元398年正月,慕容德率四万户、两万七千乘车,从邺城出发向滑台迁移。去滑台必过黎阳(今河南浚县),黎阳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黎阳渡口水情不定,五代十国之前,屡遭黄河水患,后赵时皇家动用国库银在黎阳东山崖壁之上凿大佛一尊,时称“镇河大将军”。

慕容德正要渡河时,突遇大风船只沉没,身后魏军追兵不日即到,一时人心惶惶商议退守黎阳。就在这进退两难间,浮冰冻合、河面冰封,绝处逢生的慕容德赶紧率军民踏冰过河。次日晨,魏军杀到,冻合的冰面又突然裂开,魏军只得停止追击望河兴叹!慕容德认为这是佛祖显灵,佑护慕容,便将黎阳津改名天桥津。

慕容德率部到达滑台后,史载:景星在尾宿箕宿出现,恰在此时,漳水出白玉、形状如玺。慕容德认为这是天象暗示,便自称燕王,重建燕国,大赦境内死罪以下的罪犯,置百官。因当时还存在着退守辽西龙城的北方慕容燕国一枝,故将慕容德所建燕国称为 “南燕”。

滑台是慕容德的称帝福地,但此地却非其久留之所。滑台介于北魏、东晋之间,四面受敌,且地域狭小,不到十城,能招募的军队不过寥寥数万。不仅如此,滑台一带还屡出叛逆。

最先造反的,是做过几天后燕草头皇帝、后被慕容德任命为南燕司空的慕容麟。他听说河间有麟出现,又动了心眼,以为这是自己称帝的瑞兆,准备反叛,被慕容德发觉赐死。

随后起事的,是前秦国主苻登的弟弟苻广。苻登被后秦姚兴消灭后,苻广率部投靠慕容德,此人安顿后借天象之说自称秦王,打败了慕容德的将领慕容钟,不少人归附于他。慕容德亲自出征讨伐,才平灭了苻广之乱。

最令慕容德心悸的是,他出征后,心怀不轨的长史李辩杀掉慕容和,端了慕容德的滑台老巢,还把滑台献给了慕容皇族的死对头北魏,留守城中的将士家属沦为人质。万幸的是,此后峰回路转,慕容德的右卫将军慕容云杀了李辩,率领两万多将士家属冲出滑台,亲人重聚三军同庆。但惊喜之后是困惑,滑台已失,家在何方?

大臣张华认为彭城宜做新都,但尚书潘聪却持反对意见,力荐“山川阻峻,足为帝王之都”的青、齐之地,闻此言,慕容德点头称善。

十六国时期的青州,由东晋平原太守辟闾浑镇守。慕容德率领大军南下,一路秋毫无犯,所过州县传檄而定,最终杀掉辟闾浑,占据青州要地广固城,还收降了封孚这样的治国良才。颠沛流离的慕容流亡政权,终于在富庶的齐鲁大地站稳了脚跟。

平叛肃纲纪 文武安强邦

定都青州广固城,占据齐鲁之地的南燕有了立国之本。不过,当时天下大乱、叛服不定,东晋、北魏两强又南北夹击,弱小的南燕危如累卵。不过,仅五年时间,南燕便国富兵强、蒸蒸日上,这与开国皇帝慕容德的有效治理下密切相关。

慕容德当政期间,先后镇压了慕容达、侯赤眉、王始等人的叛乱。北魏想趁火打劫,慕容德派大将慕容法在国境北边的摽(biào)榆谷,将魏军打得大败。

慕容德励精图治,在国内建立学官,设立盐官,在商山开采和冶炼铁矿,在鸟常泽制盐,以充实国库。他还资助高僧朗公发展佛教,巩固统治。

在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慕容皇族中,慕容德与其兄慕容恪是难得的文武双全者。据史书记载,慕容德与群臣间的对话,追思先贤、引经据典,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典雅儒风。

慕容德在城西设兵营,训练军队。在他去世前的一次大阅兵中,南燕步兵已达三十七万,战车一万七千乘,骑兵五万三千,人马连山,旌旗遍野,战鼓声震天动地!仅仅几年光景,慕容德便将小小的南燕打成一个声名远播的齐鲁强国,若天予其便,来日他领兵纵横朔漠,饮马长江,也未可知。

处世多情义 选错接班人

明朝的启蒙之书《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讲的是作为领导者,要有杀伐立断之心,切勿为个人情感所困,做事万不可拖泥带水、儿女情长。而身为南燕开国皇帝的慕容德,其待人处事,却总是心怀纠结,脆弱、忧虑、伤感,满满人情味。

他登高远望鼎足山(齐国君主陵墓),触景生情,发出了“古无不死”的长叹,且“怆然有终焉之志”;替他远赴长安寻找亲人的部属杜弘被强盗杀害,他“闻而悲之”;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他当着众人的面“号恸,吐血”;见到失散多年的侄子慕容超,他“恸哭,悲不自胜”……在历代帝王中,像慕容德这般敏感的人,实属罕见。

慕容氏多情,慕容德尤甚,而且他还信所谓的“天命”。天有异象,他便闭门思过,是否上天震怒,谴责自己不该继承大燕皇位?临近国都广固城的一条小河突然枯竭断水,他就内心凌乱,检讨自己是否为政有失,并预感慕容江山将遭不测,因心理负担过重,他还病倒了(“汝水竭,南燕主备德恶之,俄而寝疾”);他晚上梦到父王慕容皝,即认为是先祖叮嘱自己迅速安排后事,醒后,即“引见群臣于东阳殿”,立慕容超为太子;他本想趁南燕正兵强马壮,讨伐东晋桓玄,开疆拓土,孰料,元兴三年(404年)2月,青州地震,栖鸡惊飞,山摇地动,强烈的不祥之感笼罩其心,以致惊忧成疾,当夜死去,享年七十而终。

《晋书》中将慕容德比作“奸雄”,认为在后燕皇帝慕容宝尚在位时,慕容德便自立为帝,有失臣节。但又赞誉他“崇儒术以弘风,延谠(dǎng、正直)言而励己,观其为国,有足称焉。”

慕容德以其禀赋智才,治理一方、延续慕容余脉,实为一世豪杰!与其兄慕容垂一样,慕容德一生最大的败笔是选错了接班人,导致国之猝亡。不过,在选择继任者这一关乎国之存亡的大事上,慕容垂是有选择而耽于私情,慕容德却是别无选择只能勉为其难,历史没有给慕容德与他创建的南燕更多的机会,这并非他的错。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龙之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