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帝王谋略(资治通鉴中的帝王之术)(1)

我们常说“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但是“时”和“势”需要怎么把握呢?

我是小静,专注分享读史心得,麻烦看官老爷给个关注。

所谓“时”是集体利益找到了交汇点的时候,所谓“势”是共同利益所指向的方向。“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即是看清利益关系,顺应利益发展方向。

今天分享一个《通鉴》中的故事,历史人物的博弈,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资治通鉴》汉纪 孝文皇帝元年 前189年

陈平借口生病辞官。皇上问他原因,陈平说:“高祖时,周勃不如我功劳大,诛杀诸吕叛乱时,我的功劳就不如周勃了,请把右丞相的职位封给周勃。”十一月,辛巳,文帝任命陈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改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太尉是秦到元代王朝最高军事长官,周勃出任右丞相,表面上是升职,实则剥夺了实权。周勃是当时还活着的开国功臣里地位最高的,军队中威望极高,有拥立之功。继续让周勃掌握军权,文帝肯定如鲠在喉。

资治通鉴帝王谋略(资治通鉴中的帝王之术)(2)

如果对周勃直接开刀,功臣派难免人人自危,群臣共同进退,文帝的位置就不稳了。陈平此时找准了时机,主动帮助文帝剥夺了周勃的军权。

这是一次完完全全的阳谋。陈平得病了,周勃当上右丞相就好了。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周勃肯定可以看出,其他功臣派也都不是傻子。功臣派虽然有共同利益,但是更多的是个人利益。

文帝与陈平正式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拨弄利益分配规则,使利益在陈平、周勃和灌婴中重新分配,达到了瓦解功臣派的目的。自此开始功臣派逐渐分化。

再说陈平,这个人一生多次跳转,历经刘邦,吕后和文帝三朝不倒。通过这个事件,又一次完美地完成了身份的反转。

每一次陈平都可以正确地完成站队,正是因为他看清了权利的底层逻辑,只有能够代表共同利益的人,才能拥有最高的权利。

从文帝继位前宣布“王者无私”开始,文帝就已经代表了汉朝内外臣子的共同利益。哪一方势力想要反对文帝,等于站到了其他势力对面。

文帝懂得引导各方利益以他自己为交汇点,陈平懂得顺应利益发展谋求自己的利益。

工作生活中也一样,只有看清利益关系的脉络,才能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如果因为一时的私利,损害整体的利益,必然被集体所排斥。

给大家两点建议:

1.遵从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个人的利益。

2.不要迷信权术手段,明确公平的利益分配规则成本更低。

请大家收藏、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资治通鉴帝王谋略(资治通鉴中的帝王之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