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

顾也鲁在电影《渔家女》(1943)中的影像

顾也鲁(1916-2009)从影之初就被导演吴永刚(1907-1982)和孙瑜(1900-1990)所赏识,后屡屡担任主要角色并获好评。

有一次,吴永刚与孙瑜外出逛街,无意间见顾也鲁在远处骑一辆女式单车,人小车小,机灵精致,便称顾也鲁为 “袖珍小生”。从此这一外号不胫而走。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

电影《诗礼传家》(1952)外景地,顾也鲁和李丽华

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当红的女影星都曾与顾也鲁合作过,包括胡蝶(1908-1989)、周璇(1920-1957)、陈云裳(1919-2016)、童月娟(1914-2003)、李丽华(1924-2017)、王丹凤(1924-2018)、上官云珠(1920-1968)、秦怡(1922-2022)等,电影界曾以“流水的女明星铁打的顾也鲁”来形容这位影坛宿将当年的风光程度。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

在拍摄电影《野火春风》(1948)期间,顾也鲁(卧者)和舒绣文(左立者)在沙滩

顾也鲁从事戏剧电影工作,有70多年的历史,参加演出了50多个话剧,拍摄了70多部影片——其中40多部是当男主角。

【参加剧社 宣传抗战】

顾也鲁1916年9月1日生于江苏常熟吕舍镇,学名顾仁祥,曾用名顾忆椿。

其父顾仁卿一直在上海的海轮上工作,30岁时经人介绍与吕舍镇一位叫做阿月的女子结婚后,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在吕舍镇买了三间瓦房和三亩三分耕地,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

年少的顾也鲁从小爱戏入迷,看戏后喜欢模仿,有一次竟把饭桌当舞台,站在“台”上做武戏,一个筋斗翻下来,头脑着地,至今额角上还留下一道疤痕。

1931年他15岁,就到上海三友实业社(百货公司)当学徒。

第一次上舞台是1934年,在夜校组织的吼声剧社排演独幕话剧《压迫》中,反串女房客一角。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5)

顾也鲁在电影《白蛇传》(1939)中的影像

当时女同学怕羞,不肯演戏,而他长得小巧玲珑,被动员男扮女装。

演出结果,观众说他演得像个女人,导演也表示满意,称赞有演戏的才华,激起了他对戏剧活动的浓厚兴趣。

第二年,他就加入了蚂蚁剧团,参加《同住三家人》、《走私》等独幕话剧的演出。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6)

顾也鲁和陈燕燕在电影《白蛇传》(1939)中的影像

后来他到一家牛奶公司当职员,因加入进步群众组织救国会的立信剧社,参加到街头、工厂,郊区演出宣传抗战的《放下你的鞭子》等活报剧,而被牛奶公司老板借故开除。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益友剧社、青鸟剧社等的业余演出活动。

职业妇女俱乐部的负责人地下党员茅丽瑛此时也对他提出:“我们虽然是妇女团体,演戏却要男的一起工作,你也参加职妇剧团吧?”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7)

顾也鲁在电影《白蛇传》(1939)中的影像

他也一口答应,既当演员,又当导演,参加了名为慈善募捐,实为新四军筹集寒衣的话剧《女子公寓》的演出。他把舞台演出当成自己的第二生命。

舞台上演出的成功,引起了电影导演的注意。1938年,卜万苍(1903-1974)邀请顾也鲁在电影《情天血泪》(1938)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8)

这部影片是卜万苍根据自己1931年在联华公司导演的无声片《恋爱与义务》改编摄制为有声片的。

影片描写一有夫之妇和另一个男人由恋爱而同居,男方虽在感情上能慰藉女人,但在金钱第一的社会制度下却不能担负经济上的责任。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9)

顾也鲁在电影《明末遗恨》(1939)中的形象

这部影片的男主演仍由默片的男主演金焰(1910-1983)担任,女主演由阮玲玉(1910-1935)换成袁美云(1917-1999)。

接着,马徐维邦(1905-1961)又让他在《麻疯女》(1939)里,扮演一个被关押在监狱中的革命青年。他的戏不多,却比较准确地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激情,获得了导演的赞赏。于是新华影业公司老板就和他签订了每年主演六部影片的三年合同。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0)

顾也鲁在电影《明末遗恨》(1939)中的影像

1939年顾也鲁加入新华公司为正式演员,在《明末遗恨》(1939)一片中饰演一角。这部影片是根据同名话剧改拍的。

它描写了明末秦淮河名妓葛嫩娘从军协助反清志士与清兵作战,后因众寡不敌被俘,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故事。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1)

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1940)剧照,张翠红(左)与顾也鲁.

从这部影片起,顾也鲁正式走上银幕。之后他在《白蛇传》(1939)中饰演许梦蛟,公映后得到好评。

【天南海北为谋生 演配角也发光】

顾也鲁参加主演的第一部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1940)就引起了轰动,报界称“影坛发掘一位新进小生”,从而与刘琼(1913-2002)、梅熹(1911-1983)一起并列为新华影片公司的“三大小生”。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2)

顾也鲁在电影《渔家女》(1943)中的影像

顾也鲁在接演古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那时他还没有谈过恋爱,不仅不熟悉古代书生的生活,也不理解失恋的痛苦。

演古人,当然无法进行直接的生活体验,为了塑造好梁山伯这个人物形象,他还是想出了许多办法使自己理解角色、靠近角色。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3)

顾也鲁在电影《歌女之歌》(1948)中的影像

到图书馆借来许多古书,揣摸书中描绘的书生形象,去剧场观摩京剧、越剧,借鉴舞台上的小生的神态、动作。

反复阅读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细细体会主人公失恋后的痛苦和感情的表达。……真可谓调动了古今中外可资借鉴的一切积极因素。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4)

后排左起:徐莘园、高占非、姜明、戴衍万、许良、舒适 前排左起:顾也鲁、徐立、严化、黄河、吕玉堃

接着,电影厂老板就让他在《碧玉簪》(1940)、《珍珠塔》(1940)、《王老虎抢亲》(1940)等好些“才子佳人”古装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电影,虽然有的也有反封建的主题思想,但比起他在舞台上所演的反帝反压迫的戏,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

因此有时就出现矛盾的状况:他主演的影片获得了满堂彩,而他心里却产生了莫名的苦闷。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5)

电影《秋之歌》(1943)宣传照,顾也鲁和陈娟娟

后来虽然拍了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时装片,如反映农村凋零,农民破产到城市谋生遭受残酷压榨的《野蔷薇》(1941),描写困在“孤岛”的青年人在困苦中向往遥远解放区的《小房子》(1941),和表现知识分子苦闷生活的《重见光明》(1942)等等,有的在艺术上比较粗糙,有的在公映前又被审查机关剪得面目全非。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6)

顾也鲁和妻子黄戈群

电影拍摄中的不顺心,使顾也鲁在和电影公司签订的合同期满后,于1944年夏,他与妻子黄戈群以及贺宾(1917-1981)、严化(1918-1951)等组织一个名叫“上海南艺剧团”的旅行剧团离开上海到华北去演出话剧。

他们在天津、济南的演出最受欢迎,直到日寇投降才离开华北。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7)

顾也鲁在电影《歌女之歌》(1948)中的影像

顾也鲁说作为一个演员能够通过舞台上的表演,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感到无限喜悦,因此,每场演出都激情满怀。可是没演几场,就被勒令禁演,从此儿乎一蹶不振。

最为沉重的打击是在抗战胜利之后,他们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而美国电影大量涌入,充塞了大大小小的影剧院,使剧团无立足之地。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8)

电影《小二黑结婚》(1950)剧照,顾也鲁和陈娟娟

1946年他们不得不解散了南艺剧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也鲁曾度过一段清苦的生活。

1947年他参加国泰影片公司,拍摄了《湖上春痕》(1947)和《欲海潮》(1947)等片。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19)

1951年“大光明“回归上海前,部分“影学”成员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合影留念,前蹲右二为顾也鲁

由于他不甘心在威胁下拍摄自己不愿意拍的影片,于是到香港去找出路,参加拍摄了《女勇士》(1948)和《第三代》(1948)等故事片。

接着他和顾而已(1915-1970)、高占非(1904-1969)等人在香港创建了“大光明”影片公司,并先后在香港的大中华、大光明及长城等影片公司拍摄了《野火春风》(1948)、《水上人家》(1949)、《小二黑结婚》(1950)等影片。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0)

顾也鲁和陶金在电影《方珍珠》(1952)中的影像

在拍摄这些影片的过程中,顾也鲁努力去塑造剧中人物的个性,力求改变观众对他过去一直是“白面书生”的印象。

当时的香港进步报刊评介《小二黑结婚》,是“影片毫不隐讳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向往,改变了香港电影界的落后面貌……”。这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1)

顾也鲁在电影《李时珍》(1956)中的影像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2)

顾也鲁在电影《不夜城》(1957)中的影像

1951年,顾也鲁随着“大光明”回到了上海,参加拍摄了《方珍珠》(1952)影片,不久,“大光明”转入“联合电影制片厂”,顾也鲁担任了《斩断魔爪》、《鸡毛信》的制片。

1953年,“联影”和“上影”合并,顾也鲁又回到了演员队伍。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3)

顾也鲁在电影《红色的种子》(1958)中的影像

在“上影”,顾也鲁为了多上戏也不计得失——这样总比待着要强,于是开始被厂里安排在很多影片中担任配角,如《宋景诗》(1955)中的恭亲王奕訢,《不夜城》(1957)中的厂长张仲鸣,《51号兵站》(1961)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宋先生,《女理发师》(1962)中被剃坏了头的老赵,《北国江南》(1963)中老贫农老汪头……这些配角的演出更令他在表演上出彩,并让人印象深刻。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4)

顾也鲁在电影《女理发师》(1962)中的影像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5)

顾也鲁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中的影像

史无前例的运动爆发后,顾也鲁因在香港创办电影公司被揪出来后,把他定为“资本家”,于是年轻气盛的“革命青年”让他和顾而已抬着“大光明影业公司”的牌子在上影厂内当众亲手烧毁。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6)

顾也鲁和周璇在电影《渔家女》(1943)中的影像

【和周璇、王丹凤结下深厚的友情】

多年来,顾也鲁在银幕舞台上扮演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角色,也塑造了一些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还扮演过资本家,以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

他曾经和周璇一起先后主演了《渔家女》(1943)、《歌女之歌》(1948)、《和平鸽》(1951)等三部影片。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7)

顾也鲁在电影《渔家女》(1943)中的影像

而他和周璇主演的《渔家女》在当时最为出名。这部影片描写渔家女周琼珠与艺专高才生崔时俊二人从相识到结婚的曲折恋爱经过。

这是卜万苍根据1926年欧阳予倩(1889-1962)编剧,他导演的《玉洁冰清》(1926)影片改编、拍成的有声片。导演仍是卜万苍,顾也鲁在片中饰演崔时俊。他的表演已比以前活泼,不再那样呆板。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8)

顾也鲁和周璇在电影《歌女之歌》(1948)中的影像

顾也鲁感到周璇的戏演得极好,对手的表演技艺及互相交流、激发感情是自己能够演好戏的因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对故事,特别是所扮演的人物有真切的了解,这就需要有生活。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29)

电影《肉》(1941)剧照,顾也鲁和王丹凤

“生活”如同生物呼吸必需的“氧气”,没有氧气,人活不了;没有“生活”,就无法演好戏。不管扮演什么角色,顾也鲁都十分重视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生活体验。

顾也鲁和王丹凤在银幕上先后更是合作过六次。他们的首次协作是在1941年,在由桑弧(1916-2004)编剧,朱石麟(1899-1967)导演的影片《肉》(1941)中别离扮演表哥和表妹。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0)

电影《民族的火花》(1946)片场,左起:顾也鲁、王丹凤、严化

这也是王丹凤首次走上荧幕。

之后,两人在屠光启(1914-1980)导演的影片《大富之家》(1944)中饰演一对情侣;接着在《第二代》(1943)、《民族的火花》(1946)、《琼楼恨》(1949)合作完后,顾也鲁与王丹凤于1951年先后从香港回到上海。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1)

顾也鲁和王丹凤在电影《女理发师》(1962)中的影像

他两在银幕上最后一次合作是1962年上海天马影片制片厂摄制的《女理发师》。

影片的三位主演,除拿手演喜剧的韩非(1919-1985)外,王丹凤和顾也鲁都是首次饰演喜剧人物。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2)

顾也鲁和韩非在电影《女理发师》(1962)中的影像

但顾也鲁的喜剧才华在这部小品电影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尤其和韩非在喜剧节奏的把握上,完全是无缝衔接,相比王丹凤更为轻松自然,潇洒纯熟。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3)

顾也鲁和孙道临在电影《不夜城》(1957)中的影像

【四个资本家四副嘴脸】

演员扮演角色,首先要做到形似,然后才能求其神似,以达形神兼备。要做到这一点,当然是不容易的。

碰到接连扮演同一类型的角色,困难就更多一些,要突破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4)

顾也鲁和秦怡在电影《红色的种子》(1958)中的影像

解放后,顾也鲁曾先后在四部电影片中扮演了四个资本家:《红色的种子》(1958)里的小商人钱福昌,《不夜城》中的私方厂长张仲鸣,《难忘的战斗》(1975)里的土老板朱善斋,《子夜》(1981)中的大资本家杜竹斋。四个人四副嘴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5)

顾也鲁和白穆在电影《难忘的战斗》(1975)中的影像

曾听到有人说,电影《子夜》里的杜竹斋颇具特色。气质、形体、动作以至音容笑貌都有资本家的味儿,并且使人感到就是“这一个”。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6)

电影《子夜》(1981)剧照,顾也鲁和李仁堂(左)

这是和顾也鲁的认真捕捉人物特征、认真表演分不开的。

《子夜》里写了好多资本家,他们在阶级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由于经历与身世的不同,使其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各异。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7)

顾也鲁在电影《红色的种子》(1958)中的影像

对于杜竹斋,小说里用“满脸和气,却贪利而多疑”十个字来形容;电影导演也用了字不同、意相近的十个字——为了金钱,可以六亲不认一来概括他的面貌。

顾也鲁塑造的四个资本家形象中,《难忘的战斗》里的土老板朱善斋,也是颇有光彩的。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8)

顾也鲁在电影《难忘的战斗》(1975)中的影像

在朱善斋和地主汪明德签订私藏粮食合同后,两人眉开眼笑地说:“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时,不仅表现出他们心领神会的神态,而且把人物的刁钻、狡猾的本性都表露出来了。

这里没有过多的语言,也不靠外加的动作,全靠眉目传神,突破了过去的表演水平。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39)

周总理在视察时,右二为顾也鲁

【晚年出版了三本回忆录】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顾也鲁创造了一百多个舞台、银幕形象。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然而,每一个形象都是他的心血的结晶,是时代脚步的记录。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0)

晚年的顾也鲁

平反后,顾也鲁曾雄心不减当年。他风趣地说:“作为一名演员,我是不会自动退出艺术舞台的!”

顾也鲁平时还酷爱拍照、收集资料、剪报,因此他的收藏之丰,几乎可以写一部中国电影史。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1)

顾也鲁与妻子澳门一游

而在顾也鲁晚年时,他在参演影视剧外的时间里,就接连撰写了《艺海沧桑五十年》、《影坛艺友悲欢录》、《上海滩从影记——顾也鲁自传》三本影史回忆录和上百篇文章。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2)

作者:顾也鲁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年:1989-3

有人称:“顾也鲁是中国电影的活字典”,他的笔墨,是梳理中国电影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和遗产。

更有人说:“顾也鲁见证和亲历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变革,其个人人生史就是一部中国电影史。”

顾也鲁的妻子名为黄弋群,2002年去世。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3)

作者:顾也鲁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1996-01-01

顾也鲁曾撰文纪念妻子:“妻子与我漫步在人生旅途,支持我把毕生的心力献给影视艺术。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培育了我们的五个子女,不愧为令人敬重的贤妻良母。”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4)

顾也鲁与黄戈群夫妇全家福

顾也鲁82岁高龄时,还亲赴九江救灾前线义演抗洪片《太阳升起》,这也证明他当时的身体很不错,85岁还在骑自行车,然而在87岁那年他摔了一个跟头,骨折之后行动就不太方便了。

袖珍小姑娘(34袖珍小生)(45)

作者:顾也鲁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副标题:顾也鲁自传 出版年:200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