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之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的前世今生

罗贯中爷爷的《三国演义》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是“凡井水处,必有三国”,《三国演义》几乎就是三国那个时代的代言词。殊不知《三国演义》之前还有一本书,甚至就是《三国演义》的预演。

最早的演义是《三国志平话》(元朝成书,现存日本),开篇便是: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按照中国古代轮回报应入手,讲的是韩信托生曹操、英布托生孙权、彭越托生刘备、刘邦托生汉献帝、吕后托生伏皇后(为曹操所杀)。结局刘渊(匈奴前汉以汉朝外甥自居,号汉光文皇帝),攻陷长安灭西晋。好一个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有道是“虎头猪肚豹尾”,《三国演义》中有大量篇幅,直接就来源于《三国志平话》,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的“猪肚子”几乎是一模一样。平话有言: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还是整理的(最早的三国演义其实不是罗贯中写的)(1)

各人取讫招伏,写表闻奏天公。天公即差金甲神人,赍擎天佛牒。玉皇敕道:“与仲相记,汉高祖负其功巨,却交三人分其汉朝天下:交韩信分中原为曹操,交彭越为蜀川刘备,交英布分江东长沙吴王为孙权,交汉高祖生许昌为献帝,吕后为伏皇后。交曹操占得天时,囚其献帝,杀伏皇后报仇。江东孙权占得地利,十山九水。蜀川刘备占得人和。刘备索取关、张之勇,却无谋略之人,交蒯通生济州,为琅玡郡,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于南阳邓州卧龙冈上建庵居住,此处是君臣聚会之处;共立天下,往西川益州建都为皇帝,约五十余年。交(司马)仲相生在阳间,复姓司马,字仲达,三国并收,独霸天下。”天公断毕,话分两说。(第一回)

刘渊谓众曰:“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乃汉之外甥,舅氏被晋所虏,吾何不与报仇。”遂认舅氏之姓曰刘,建国曰汉。遂作汉祖故事,称汉王,改元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汉王遣刘曜征之,遂虏晋愍帝,遂纳晋惠帝羊皇后为妻,遂送晋帝于平阳郡。汉王遂灭晋国,即汉皇帝位。遂朝汉高祖庙,又汉文帝庙、汉光武庙、汉昭烈皇帝庙、汉怀帝刘禅庙而祭之,大赦天下。有道是: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司马仲达平三国,刘渊兴汉巩皇图。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写的还是整理的(最早的三国演义其实不是罗贯中写的)(2)

《三国志平话》之所以以刘曜攻陷长安为结局,相比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系,该书成书于元朝,而元朝恰恰是入主中原的异族王朝,为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当然要向正统靠拢,而作者为了发行需要,也只能给统治者贴金了。遗憾的是,元朝在中原待了89年就被要饭出生的朱元璋赶回草原放羊去了,新的汉人王朝明朝建立之后,罗贯中在平话的基础上稍作修改,结局也就成了汉人司马家的晋朝统一天下,而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国运,也就把罗贯中的版本,深深扎根在华夏的土壤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