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日,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固然好,愁完也总得为将来做优化。
中考同样如此。
尽管前天才考完中考,但是其实很多应届中考生家长其实都已经提前考虑过复读的可能性,也是所谓的“打定输数”。
关于复读,去年写过,前年写过,现在再写一遍,加入了一些新的观点,我想无论是对高考生还是对中考生都是有帮助的,有考虑过复读的,大可以结合一下我的观点,慎重思考后再作决定。
首先是资格的问题。
每一年都有人不晓得原来中考是可以复读的。其实,中考和高考一样,一直可以复读(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是不允许在公办学校开设复读班。所以复读的地方主要有两个,即专门的复读机构和部分有开设高(初)四复读班的民办学校。
其实是来年二战高(中)考的限制性问题。
高考方面,印象中除了极个别专业比如国防类不能选以外,广东目前基本上是没啥限制的,学业水平考试也不需要重新参加。
至于中考,户籍生复读是没有自主招生与名额分配资格的,非户籍生直接是没有报考公办高中的资格,所以这个要慎重考虑。除此之外,地理、生物等五门录取参考科目,按照本届复读生家长的说法,是不需要重考的。另外,往届生不计算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只计算统一考试的成绩,满分为70分。
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接下来就应该是“要不要”了。
我不能简单地建议你复读,或者建议你不复读,我没有偏向性。因为是否复读,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慎重的决定,一个由全家人一起仔细斟酌衡量之后的决定。
我可以给的建议是下面这些。
第一,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做决定。
前几年培训机构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一到六月份满大街都是复读广告。考试当天,考场外的公交车站就是复读广告,考试结束,机构雇佣的派单员派的就是复读的传单,非常魔幻。
今天高考放榜,【复读】这个选项必定会在很多同学的脑袋里冒出,半个月后的中考放榜日也是一样。但是,相信我,放榜后这一周,绝对不是做决定的合适时机。
第二,如果学生决定要复读,应该写篇论文,题目大概可以叫《论复读的机遇与挑战》,或者《复读可能遇到的十大困难和应对方案》,又或者《人生有多少个一年》等等。
这……真的没有开玩笑。
复读的口号很容易喊出来。
可能就是放榜的当下,对比一下好友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
可能是填志愿的时候,看看自己的分数对应有哪些学校选择,再了解一下这些学校的软硬件或者口碑;
还可能是某一个鸡汤短视频或者某一篇鸡汤文章刺激到了,觉得自己荒废了青春;
甚至可能是被亲朋好友一句不经意的话,一声不经意的叹息伤到了自尊。
我毫不怀疑,当下这些感受都是认真的。但这样的刺激能给你打一年的鸡血?恕我直言,我还不如相信我现在去买2块钱双色球然后马上财富自由。
要复读,你必须充分了解你会面对的困难和压力。
把高(初)三再过一遍,而且是强度plus版本的。
这样强度plus版本的学习和生活,你很可能没法坚持,就会明地暗地想方设法摸鱼,怎么舒服怎么来,你控制不住自己。
人身自由被严重限制,甚至会遇到让你觉得极度委屈的对待。
好,这些你都有准备,都忍受下来了。那么随着复读的深入,你会一次又一次直面成绩波动带来的压力。这个压力你认为是是来自老师,来自同学,来自家长——其实更可能是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次不能再实输了。
然后“二战”高(中)考,仍然存在没有达到预期的可能性。
什么?你说其实复读没这么可怕?
是的,也许是没这么可怕。但你得把最坏的可能想在前头。理论上你和你的同学们都得经历一次中(高)考,你要再获得一次机会,这叫逆天而行。除了一年的时间和数万的金钱之外,凭什么你不需要付出同样逆天的努力?
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真的最好写成文字,再来做复读的决定。
第三,复读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这是对家长说的。
你不要认为交了钱就觉得尽了责任。学生第一次考试失败,肯定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学习态度问题,可能是自控能力的问题,可能是心态调节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家长都要负起一定的责任。
那么,全家人坦诚地先先分析问题,再商量改善对策,就应该是放榜后的这段时的任务。因为即便最后不选择复读,那么继续其他途径的升学,也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
如果还是选择了复读这条路,那么家长更应该和学生讨论一个他(她)愿意接受的相处方式。既要起到鞭策,又不能太多传递负能量,这不是易事,家长同样要摸索和学习。
我知道,你们还想听的是复读的效果。
我手头上有某复读机构一个普通班去年的中考成绩。班上29个同学,2021年中考分数在519分~574分的区间,学校自己命题的中考一模,该班同学成绩在499分~625分的区间(600分以上3人,第15名548分)。
由于不知道一模难度,所以无法横向对比。但据说难度是比中考大的,排名前列的同学对比中考在该校总排名也有相对明显的提升,预计班级总平均分提高个三四十分是可能的。
但是问题来了,按照该班同学去年中考中位数约548分计算,平均提升40分,则为588分,那么复读价值有多大?
以去年为例,在志愿填报不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有2条分数线值得我们留意,分别是第四梯度线(570分)和第三梯度线(610分)。除非有一定的运气,否则前者是多数区域的学生考上广州市公办高中的必要分数线,后者是老三区 天河区公办高中的必要分数线。
所以可以看到,该班的学生多数在第四梯度线(570分)以下,有几个刚过线的要么是对学校不满意,要么是填报志愿出现失误,选择复读。
在我个人角度来说,这个班的学生既然选择复读,那么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考上今年的第四梯度线,高一层次的目标应该是第三梯度线。如此看来,可能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学生达到我自己设定的基本目标,不超过10个学生能达到高一层次目标。
当然,这个是该机构的普通班,该班去年最高分574分仅排该校所有校区总体的第119名。初始成绩更高的学生,肯定有更大的追求。
今年中考刚结束尚未放榜,去年我就认识一个复读考进省实的学生,也在去年的文章写过,我把他的故事再放出来一遍:
---------------------------------
这个分数选择复读,不是一个大众的选择。要知道,去年是新政第一年,还新增了一科历史。于是我向这位家长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得到如下干货满满的回答:
当时有借读或按录取通知两种方式,经家长评估风险,中考复读比高考复读简单,而且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家族商量后就选择复读。
首先孩子条件不差,就是不自觉,到了初中学校也有关系,跟小学环境不同,知识面也不同,所以导致两极分化。
青春期的孩子不可控,过了初三等觉悟了,有点迟了,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孩子往往忽视最根本的基础知识点,加上自己错误认知,导致成绩落后。后面通过复读一年期间从思想--内心改变(也是家庭斗争很久,那个闹呀),从每天进步一点点,到见到小小进步然后到习惯养成,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复读,基本上原中考在620以上,只要孩子愿意改变,从一模结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的结果是:
---------------------------------
我肯定地说,复读后能够提分是大概率事件——只要不是太摆烂的那种学生。
平均来说提个几十分应该是有的。
但是有两点也应该说清楚。
首先是平均提分效果在个人面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你只看到了故事的开始(20年674分落榜)和结束(21年725被省实录取),但家长分享的话和他们这一年的经历其实才是重点。想要复读的,自问能做到吗?
另外,哪个分数段要复读,复读后的目标是多少分,实现难度如何,真的要充分考虑。就如同我上面那个班的数据,520分复读考个570分,其实是意义不大的,结果很可能没有改变。
高考复读同理,如果没有质的改善,复读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但质的改善,意味着极度的付出,还有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我知道,你们还想让我推荐去哪里复读。
对不起,没有推荐,一来没人找我卖广告,二来这事情事关重大我不能胡乱评价。最好的办法,只有自己去机构了解,去接受复读的民办学校了解,我能做的是接下来分享这些信息,然后你们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那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