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会令人产生发麻、刺痛、压迫、打击等感觉,还会使人出现痉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上述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尤其是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触电事故中受伤人员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触电事故中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1)

一、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伤害越严重。对于工频交流电,按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的反应不同,将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级。

①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

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不同的人,感知电流值是不同的。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成年男性感知电流约为1.1mA(有效值,下同);成年女性约为0.7mA。相对于群体而言,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感知阈值可按0.5mA考虑,并且与时间因素无关。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可能因不自主反应导致由高处跌落等二次事故。

②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

摆脱电流是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人体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不同的人,摆脱电流值是有差异的。就平均值(概率50%)而言,成年男性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要小。相对于正常群体而言,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由此可见,摆脱阈值约为10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

③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

室颤电流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不同的人,室颤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相对于正常群体而言,最小的室颤电流被定义为室颤阈值。由于心室颤动几乎终将导致死亡,因此,可以认为,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500mA以上甚至数安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触电事故中受伤人员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触电事故中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2)

二、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①能量积累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积累越多,心室颤动电流减小,使危险性增加。

②与心脏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增大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与心脏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就越大,电击的危险性就越大。

③体电阻下降 

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皮肤发热、出汗等原因而降低,使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触电事故中受伤人员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触电事故中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3)

三、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电流总是从电阻最小的途径通过,所以触电情况不同,电流通过人体的主要途径也不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程度也不同。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电流较大时会使心脏停止跳动,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而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严重失调导致死亡;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或对脑组织产生严重损害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瘫痪等。

上述伤害中,以心脏伤害的危险性为最大。因此,流经心脏的电流大、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由于人的心脏在左侧,因此,有左手参与的触电其危险性要高于人体其他部位触电。

触电事故中受伤人员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之触电事故中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4)

文章摘编自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