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行之后发展到明朝就已经走向了完备和体系化,自然对科举考试的试题和试卷的批阅,我们还有待进一步认知,那么你知道在明朝时期他们的科举考试是如何让考生叫苦连天的吗?

一、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不仅花样百出,而且题型新颖多变,让考生摸不着头脑!

首先我们去看一看明朝时期他们在科举考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题目是如何让考生感到怀疑人生的。

就拿殿试来说,它的出题由朝廷亲自命题的,考试这类考试,它的基本流程就包括试题的起草以及试题,回答的格式最后还对试题的字数有相应的要求,在试题起草的过程当中,一般是由朝廷大臣来起草,但是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就亲自出过题目但后面也有翰林院的大臣来组织出题。

其次就是对试题的格式,它在明朝时期也是继承了宋朝的题目格式,包括三论格式,就是说要有问题的抛出,主要的论证和次要的论证,这就组成了试题的基本格式。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1)

与此同时,这些试题的字数控制在一千字以下两百字以上。下面就到了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考生他们所接触到的多种类型的试题,如果从内容上来划分的话,就包括了五大类。

第一类就是关于治国理论方面的试题,第二类就是关于封建伦理性的试题,第三类是在经济方面和治理国家财政方面的题目,第四类是关于军事方面的第五类是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所出现的试题。

这些题目一般都要结合社会实际,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当中加以解决,由此就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他不仅仅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考验,更重要的是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国家以及社会实际相联系,这就让考生在注重经世致用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科举考试的题目都大多数来自于《四书五经》,所参考的范围比较的狭窄,同时试题又出的比较怪诞,让考生摸不着头脑以至于无法答卷。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2)

再一个就是明朝时期他们在命题的过程当中,经常将典籍当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小节进行割裂出来再去考察学生,或者说将题目进行混搭,一时之间让考生摸不着试题的具体方向,而且让试题也变得支离破碎考生回答起来就比较的困难。

有一次浙江的乡试过程当中,考官任意将题目进行截搭,这种现象出现之后让考生回答起来非常的困难,以至于当地的考生们就向皇帝请令,要求考官按常规形式来出题,这也在当时得到了一部分的改正,但总体上来说,明代的科举考试,考官经常会将这些经文进行割裂。

不仅仅是这些,同时在明朝时期,因为考官在出试题的过程当中要有所避讳,这就导致在出试题的时候,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在古代时期,不论是社会当中的什么事项,一般都要与皇帝的名字有所避讳,否则将为自己招来巨大的祸害。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3)

就像在嘉靖年间有一次相似的过程当中,考官的题目出现了“天地之道博厚也”,这与明武帝朱厚照有着同样的字“厚”,让当时的考官受到了一定的处罚。还有像福建的一次相似当中出现了“至诚无息”与朝廷当中的一些事物也出现了避讳。

从上面来看,因为在明朝时期出试题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这些避讳,以至于考官出题就非常的困难。由此就可以说,明朝时期如果想将试题尽量的科学和规范,都是有很大难度的。

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明朝时期的考生们,他们在回答题目的时候都会出现非常多的奇怪现象,以至于答题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4)

二、明朝时期的考官和阅卷形式也是非常的严格,考到学生怀疑人生,感叹考试不易!

我们讲完了科举考试考生所面临的题目多种多样,而且题型都比较的怪异,同时明代时期的考试阅卷也是有着一系列的规定。

阅卷是科举考试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能够保证考试,有着公平性的重要举措。首先对于阅卷的人来说,他们阅卷是要有一定的资历,必须是贡士及其以上,与此同时,考官和阅卷的人都是从外省调来的,以防止当地学生会有和考官和阅卷老师进行私自沟通的情况发生,最后这些考官人员还是在有一定的学历和在一定的教育机构担任教学官员。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5)

那么在阅卷之前,对于考卷的包装和呈送都有着具体的程序,首先就是考生在答辩完成之后,要将试卷交给考官,但是考官并不能去进行试卷的密封和糊名要由专门的官员进行这项程序,并且在所有考生的试卷上都要盖上戳印,才可以送到考试院。

与此同时在阅卷过程当中和封卷的过程当中,都有官员进行监督和审查。同时他们在阅卷的过程当中,也是有非常多的评阅方法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6)

首先就是对比式的批改法,意思就是将一位考生的试卷和同他一起考试的试卷进行对比,来评阅考生的答题情况,以此来对比试卷当中的优劣,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就是运用词句的方式进行评阅,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对考生答卷章当中的词句进行评价,是否言简意赅,文字是否精确的表达了题目所要呈现的问题。有了这些词句之后,考官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相对较高的分数。

再其次的阅卷方法就有证据考察法,这一类就是运用他们呈现的史实资料,是否与真实的材料是匹配的用今天的方式来说,就是他们所答的内容是否与事实情况相吻合,这也是我们现代考试当中所运用到的一个常见的评卷方法。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7)

而且考官们在衡量答卷质量的好与坏的时候,还会运用到四书五经这些具有经典含义的儒家学说来评判。这就看的是考生对于这些经典文章是否理解透彻,是否能将这些理论具体运用到考试题目的分析当中,以此来评阅考试答卷的质量高低。

除此之外,明代科举考试当中对于阅卷的具体方法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责任制的详细实施办法,这一类就是考官他们在评卷之后,要由官员去签名并写下评语。

再一个评阅方法,就是考官之间合作进行试卷的评卷过程。这和我们现在的高考阅卷形式是有很大的类似之处的,就是说一份试卷不是由一位考官所能决定成绩的,而是由3~4位阅卷老师共同评卷,取分值的平均值,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评卷的公正性。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的科举考试当中,在评卷的过程之中也体现出严谨性和公平性,确保考生的答题是符合参考价值标准也是最能够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评卷形式。

除此之外,对于试卷的评语也有字数和结构的限制

例如在嘉靖年间,对于考官他们的评语就要求字数在60字以内,而且评语要用到一些简洁的二字词语或简短的4字词语,例如典雅明确,得体,简明,文雅,表雅等等,这些可以最大程度也是最能清楚明了的看见考生做题的答题情况。

其次就是评语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考试的时候,考官对于自己出这道题所阐明的主要论点和看法,第二部分的结构就是考官对答卷的具体评论。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9)

这种复合型的结构形式,一方面有考官对这道题目的论述和观点,同时又有考生自己论点的相互对照,这样就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此来评阅考生答题的观点是否符合主流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朝时期他们在阅卷的过程当中,也是有着一系列评卷的方法和程序的,也让我们惊叹,生活在明朝的考生们要想得到一个完美的考试结果,不论是在题目上还是在阅卷上都让他们感到非常的艰辛。同时也体现出明代的科举考试是有着很大的公平性和标准性的。

明朝高考切线,明朝高考出卷和阅卷(10)

三、结语

明朝时期形成的这一套系统完备的科举制度,再加上清朝时期,对此的发展和继承,让这一选官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对西方的选官制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西方的文官选举当中,就运用到了中国科举考试的某些积极成分。特别是对亚洲的一些国家来说,对他们的政治理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有的外国来华学习的人,他们在学习了四书五经,了解到儒家的政治主张之后,回到自己国家也在身体力行,以此为这些亚洲地区国家形成亚洲文化圈以及形成重要的政治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