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什么意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

王绩是生活在初唐年间的一位诗人,与其它唐诗大咖相比,他的光芒或许有些暗淡。

王绩出生在传统的书香之家,他的哥哥就是隋朝著名的教育家王通,而王通的孙子就是那个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公元600年,11岁的王绩游历京都长安时,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的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成年后的王绩虽有仕进之心,然生性嗜酒,又不喜束缚,所以当了几任小官之后,王绩干脆辞官隐居以终了。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什么意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

《野望》就是王绩在归隐之后写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也是他广为流传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百无聊赖的王绩来到了东皋。他想躲开人群,一个人在这里,静静地欣赏自然的美丽,品味心中的孤独。

但是在东皋,王绩的内心并没有变得宁静,他来回地徘徊,有一点迷茫,有一点惆怅。他的心情,就像曹操《短歌行》中的那只乌鸦:“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什么意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3)

独自信步了一会儿,王绩已不似刚才那般焦躁。因为他看到,东皋的秋景虽然稍显萧瑟,但却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韵致。

那漫山遍野的树木,已经失去了夏日的生机和活力,有的树叶变成了浅黄,有的树叶变成了深红,东皋的这个秋天因此五彩缤纷。

此时,夕阳也要快落山了,它暖暖地照耀着,它的余晖洒满了天地,使万物笼罩在一种淡淡的金色之中。

王绩看到,在村边的那条小路上,放牧的人赶着牛犊回来了,牧人悠闲地唱着牧歌,那可爱的小牛还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好像在跟主人应和似的。

早上外出打猎的人更是满载而归,马的身上驮着不同的猎物,那猎人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满足和幸福。

王绩在回去的时候,和他们擦肩而过,他想和他们打招呼,但是他刚隐居不久,他和这里的人还不熟,因此他们“相顾无相识”,只好各自走各自的路。

离开了官场,王绩或许并不觉得遗憾,因为他对功名利禄本身就很淡泊,在“为五斗米折腰”和痛痛快快地喝酒之间,他宁可选择后者。

让他心中倍感怅惘的是,在隐居之后,他是那样落寞,他找不到和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可以让他们陪伴自己度过这个寂寥的黄昏。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什么意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4)

王绩是多么地羡慕陶渊明啊,同样是隐居,陶公的田园生活可要比他热闹和有意思的多了。最起码人家陶潜不孤独,他有一大帮子各种各样的朋友。

在劳作之余,他们一起喝酒,聊天,无拘无束地谈笑,陶渊明自豪地说,这样的快乐实在是无价之宝。沐浴在那美好的友情之中,陶渊明忘了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风雨。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王绩没有陶公那般有人气,他失落地想,既然在世俗之中找不到知音,那我就从古代的那些圣贤里面,寻找几个来做我“心灵的知己”吧。这样,至少我的余生,还有人与我同行,哪怕是在精神上。

那么,王绩选的偶像是谁呢?当然是伯夷叔齐了,他们是古代德行最高的人。《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记载:“巫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王绩也想和伯夷叔齐一样,在东皋之地,孤独而行吟,“长歌怀采薇”。因为只有这样,他的灵魂才能摆脱无形的羁绊,获得真正的安适与自在。

王绩一生个性散漫,热爱田园,他的山水田园诗亦如他本人,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而又意境浑厚。

有人评论曰“其诗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亦有人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

王绩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创作最早的实践者和奠基者,唐诗之所以后来无比兴盛,与王绩等人早期的开创,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王绩从不模仿古人,他坚持做自己,因此在初唐铺陈繁复的宫体诗中,他自成一格,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清新质朴、极具个性化的吟唱和抒写。

因为对生命真正的热爱,王绩的诗歌,文字恬淡却有一种内在的生气与感染力,那或许是一名诗人天生的风骨与气质吧。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