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

当西汉在西域的开拓已成往事,历史的车轮又滚滚进入了东汉时代。这时西域的局面也不断变化,风云激荡的时代舞台,也在呼唤着新的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耿恭和班超等人先后登场,呼应了时代的召唤。

两汉之交的乱局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

王莽篡位后 汉朝的西域政策也随之混乱

西汉末年,有着儒家原教旨主义气息的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为了显示新政权的威严,贬低四夷、抬高中原,王莽对周边各族乱下诏令。他强迫四夷的君王改名、降爵、换印,对他们强加侮辱性的冠冕和爵位,极度不尊重各族的文化和地位。

王莽这样无端挑衅,破坏了平静的民族关系,引起各族的极端不满。面对西域各国的怒火和匈奴的虎视眈眈,就连驻扎西域的汉军都觉得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3)

今天的车师国遗址

公元10年,车师国后王就准备率部投降匈奴,但被西域都护但钦发现后斩首。由此汉军和西域人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随后,西域屯田军的将领陈良、终带和韩玄等人,阴谋投降匈奴。他们先是制造假情报,宣布匈奴十万骑兵来攻,让汉军趁机到各个堡垒亭障中设防。然后带着叛军围攻都护的官邸和住处,最后杀死了生病的西域都护刁户。

最终,陈、钟二人自号“废汉大将军”,挟持西域驻军及其家属2000多人,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封两员叛将为乌贪都尉,安置在河边屯田。王莽虽然派人以重金买回了两人处死,但其余的汉军与家属, 则以一个部落的组织形式留居匈奴当中。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4)

今天的车师国遗址

为了挽回颜面,王莽派遣五威将王骏和西域都护李崇等出使西域。王骏在公元16年12月经玉门千秋隧,从第二年正月开始出塞调集军队、筹集粮秣。全军兵分为两路,一路由王骏、李崇自将,约200人。从鄯善至尉犁,会同莎车、龟兹、尉犁等西域诸国兵,共7000人。公元17年6月,这支部队进击焉耆,却遭到伏击。最后在同年11月,王骏全军覆没,李崇在击败了敌军的老弱残兵后,保住了龟兹的都护府所在地乌垒城。总体上看汉朝在西域的军势大衰。

借着这个机会,以往夹在汉匈两边的墙头草西域诸国,现在也开始了有了自己的立场。西域诸国开始了自己的统一之路。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5)

军事行动的失败 让汉朝基本退出了西域

西域的战略哲学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6)

两汉时期的西域大小政权分布

趁着西汉末年中原的混战和西域驻军的孤立无援,在西域列国中强者也纷纷脱颖而出,在乱世中寻求自保或做大的机会。这些位于沙海四周的小国,类似于地中海周边的希腊城邦。但和大都沿海希腊人相比,塞人、吐火罗人还有原始印欧人,从来就不是以善战闻名。更多是以贸易获得存在价值。

西域小国之所以战斗力弱,核心原因就是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当地绿洲的动植物资源十分有限,这不仅限制了各国人口,还限制了他们的可支配资源。所以很多小邦产粮量有限,往往要进口邻国的谷物。通过贸易来,交换到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维系国家运作。但持久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绿洲资源,对绿洲无异于灭顶之灾。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7)

绿洲是西域国家的最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在西域作战,小分队比大军团的效率更加有效。比如匈奴人得知这一些情况后,他们的驻军就以游牧形式,在水草丰美的焉耆国和车师国地区巡弋,对于自然环境的压力较小。而李广利初次进入盆底时,因为汉军人数众多,造成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各小国看到汉军违背了在西域作战的地理规律,于是在匈奴的指示下一致对外,在汉军抵达大宛前就消耗了汉军相当多的兵力。

从汉朝的记载来看,西域城邦的兵力占总人口比例高得惊人。往往在20%--30%之间,有的国家甚至占到了50%。也就是说这些小国为了生存,往往需要让并不善战的全体青壮年都临时上战场。但汉匈双方派出的远征军兵力,经常比全国人口还多。所以与强大的外敌硬碰硬,是不明智的。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人种和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得城邦很难形成长久的大同盟。各小国更加难以承受战争的消耗。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8)

西域士兵的风格与古希腊人笔下的斯基泰人类似

为了生存,西域小国会向汉匈双方同时派遣人质。王子在当地就会接受所在国的文化,并采取亲汉或者亲匈奴的策略。比如迂弥王子赖丹在接受汉朝教育后,被培养为屯田军的指挥官,负责主持轮台的屯田活动。楼兰王子屠耆对于汉文化有好感,还娶了汉人作为王后。龟兹王绛宾也是曾去中原学习礼制文化,并迎娶了有汉人血统的弟史公主为王后,在龟兹建立中原式的阁楼。所以,扶持亲近汉文化或匈奴文化的接班人,是是汉匈两边在体现软实力的影响。

如果有任何一方兵临城下,国中贵族会杀死旧主再另立新王,或者直接将国王驱逐来讨好侵略者。若是还逃避不了灾难,这些印欧后裔会举国迁徙,躲避兵锋。但是到了汉末,西域的局势出现了新的变数。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9)

西域小国经常为缓解外部压力而更换国王

地理与人文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0)

北匈奴人对西域的控制也比较松散

随着北匈奴实力的衰退和汉军失去内地联系,各国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力。其中莎车、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实力发展较快。他们也会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各自的战略方向。

从流域分布和水文情况看,丝路北线沿线有塔里木河的灌溉,绿洲之间的距离较近,通商和贸易比较方便。所以匈奴人从右部王庭出发后,通过勾连南北疆的车师古道,控制北道诸国。相比之下,南道沿线的水文条件不如北线,绿洲间的距离较大,河流主要是从南向北的较短内流河。所以在农业产出相对较少。但彼此沟通不便的同时,也阻挡了外敌的侵略。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1)

西域的主要通道也分为南北两路

从人种上看,西域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东汉时期的西域白种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原始印欧人型、地中海东支类型和中亚两河类型。他们彼此间都有着互相屠杀血洗的历史。黄种的匈奴人、羌人、汉人进入西域后,也和以上的各个部落进行混血。但各国以各自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依然有鲜明的差异。

第一批进入西域的原始印欧人,其实主要是吐火罗人。他们所建立的国家也是第一批出现在西域的城邦,其代表是历史悠久且文化发达的龟兹。也许是共祖的原因,他们和西欧的凯尔特人一样能歌善舞,有极强的艺术天赋和灿烂的佛教文化。此外焉耆和危须,也是比较有实力的吐火罗城邦。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2)

不同西域国家也完全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周围

第二波进入西域的印欧人属于地中海东支类型。这个类型的代表是伊朗人和阿富汗人,皮肤偏暗色或者黑色、鼻梁较高。这些人和波斯人有一定程度的血缘关系,因此在文化上会天然的接近波斯的拜火教文化。其代表性的城邦是在古代诗文里出现频率极高的楼兰。此外,于阗、莎车、疏勒盆地以西的诸国也有很多地中海东支类型。

第三波进入西域的是印欧人的中亚两河类型,他们对应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基泰人。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盆地以西。具有典型斯基泰风格的大国是乌孙,在南疆还有身毒和休旬这样的塞人小国。至于于阗和莎车也以塞人作为王室,可见是斯基泰人武力进攻的结果。

具体到西汉末年的几个主要城邦,于阗、莎车、疏勒都属于王室是斯基泰人,但臣民是地中海类型的国家。鄯善是地中海类型统治的国家。而北道的龟兹,则是受到前两者打击的吐火罗人后裔。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少数的吐火罗人更倾向于联合外来的势力。所以在吐火罗人占优势的新疆东北部,也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重要入口。倒是盆地南部的势力则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对抗来自北方的压力。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3)

来源不同的西域人之间也会经常冲突

西域的变数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4)

今天的古代龟兹王都遗址

在丝路北道,最大的国家是吐火罗系的龟兹。龟兹国山中有铁矿,当地人会用石炭炼铁,所以能自己打造武器。此外,龟兹还有葡萄、石榴、杏和桃子等水果,饲养骆驼与孔雀这样的珍兽。所以整个国家都比较富庶;

在南道的楼兰,有汉军据点把守。当地一直通过和希腊化世界贸易,文化受北印度影响为主,只是武器风格类似于汉军。他们统一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兼并了附近的城郭小国。罗布泊虽然提供了渔业资源,但是因为土地盐碱化严重,所以需要去周边国家种地或购买谷物。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5)

古代罗布泊的水系面积 远远大于今天

在塔里木盆地的整个西部,斯基泰王族统治下的于阗和莎车是主要大国。疏勒国位于昆仑山北麓,靠近帕米尔高原,也是斯基泰人建立的小国。那些地方的土地也比较富庶。由于地处交通枢纽之地,这些地方也成为中西文化的桥头堡。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流。其中的于阗还自古就盛产美玉,属于非常容易被重视起来的国家。

在以上国家中,最早有称霸企图的是位于盆地西南部,后来被称为叶尔羌的莎车。莎车国王在西汉时曾以人质王子居住长安,且位置离匈奴势力较远。因此并没有向匈奴方面屈服,反而利用自身与汉朝的关系不断做大。在莎车王延死后,王子康登基,率领周边的小国抗拒匈奴。他们还主动保护了西汉留在西域的都护吏士和家属千余人口,发檄书给河西大将军窦融询问中原的局势,俨然有携汉朝自重的态势。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6)

大部分西域先民都源自印欧系统

窦融遂以河西大将军的名义,奉命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督,统领西域55国。公元前37年莎车王贤请求复设都护,刘秀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 为由而未允许。公元41年,莎车王贤又遣使进贡,请都护再次入驻西域。刘秀最初决定让莎车王当都护,并赐给他都护印绶。但敦煌太守裴遵不同意,认为夷狄不可拥有封疆大吏的权利。于是刘秀又把都护印绶收回来,有重新赐给莎车王大将军印绶,引起莎车王贤的愤恨。

从此莎车王贤诈称汉朝的大都督,在西域发号施令。以汉朝的名义治理南疆各国,向周边国家征收兵力和资源,准备对抗重回西域的匈奴,并实现称霸西域的野心。不过,这一计划因为西域世界的地理环境和政治上的多元分立传统而困难重重。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7)

匈奴是很多西域小强的最大对手

当时的东汉因为忙于内政,对西域只能不管不问。莎车王贤知道汉朝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遂出兵破车师,之后还多次讨伐龟兹,一时间威风八面。

位于盆地最东端的鄯善,也是西汉时代的楼兰后裔。出于对局势的焦虑,鄯善组织了一些不堪匈奴和莎车压榨的小邦,再次向汉廷求救。光武帝接到上书后,暗示汉朝绝对不会出兵,也不可能派遣都护,让西域诸国自谋出路。鄯善国王就与车师国王共同归附匈奴。匈奴人也投桃报李,帮助后者完成了对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统一。此后西域诸国就陷入纷争的混乱局面。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8)

今天的楼兰古城遗址

接着,曾经仿造过长安城的龟兹国王,也看清了汉朝的退缩性政策。随即彻底抛弃了亲汉立场,举国投靠了匈奴。在匈奴的默许下,龟兹也获得了对周边小邦的控制权。但这一举动还是引来了打着汉朝旗号的莎车人讨伐。龟兹王因此战死,国家被莎车强行一分为二。龟兹贵族身毒在匈奴的扶持下上台,勉强打退了莎车入侵。

后来莎车又出兵占领了一直保持中立的于阗国,让莎车将领成为于阗王。但镇守于阗的莎车将军君得,因为暴虐被于阗人杀死。于阗贵族休莫霸自立为于阗王,然后又猎杀了镇守皮山的莎车将军。

一轮混战下来,莎车、于阗、龟兹和鄯善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与勒索。西域的自然条件和匈奴的外力干涉,再次磨平了各国之间的差距。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19)

西域内部混战的结果 就是匈奴人获得最大利益

汉朝的回归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0)

青年时代就投笔从戎的班超

东汉真正的经营西域,是从公元73年开始的。当意识到收缩性政策无效之后,东汉就趁着窦固北伐匈奴的机会,决心重新控制西域。

于是窦固的兵马出天山东部,派出了班超、郭恂等36人出使西域。窦固这一决定很有战略眼光,他是想乘大胜匈奴之威,来镇服西域。但西域的世界远不是地图上的几个异域风格地名,班超到西域所遇到的问题,远比窦固所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1)

班超带往西域的随从规模很小

作为著名的“三十六骑平西域”开端,班超一行人首先到抵达了鄯善。这里曾经汉匈争夺西域的焦点地带,也还是公元前79年左右,汉朝大举屯田西域的起点。此时的楼兰已经国都迁徙,国号改为了汉朝赐名的鄯善,并且借助匈奴的势力统一了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能否让西域重拾归心,就取决于班超等人在鄯善的表现十。

鄯善王初见班超,礼仪十分周全完备,过不几天就变为冷淡。班超估计是有匈奴使者来了,使鄯善王广改变了态度。他诈问鄯善侍者,才知道对方已经来了几天。于是召集全部人共同饮酒,并激昂地表示应该立刻消灭对手。随后,班超趁黑夜发起火攻。36人趁着夜色堵住匈奴大营,杀死逃出来的匈奴人,将剩下的匈奴人吓得躲在营帐中不敢外出,消灭匈奴使者100多人。次日鄯善人得知此事,举国震惊。班超等遂慰抚鄯善国王及其民众,并接纳鄯善王子作为人质,使鄯善国归服东汉。班超也以此功劳被封为军司马,继续负责遍召西域南道诸国臣服于汉。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2)

36人用火攻的办法杀死了两倍于自己的匈奴

班超的下一步棋是联络南道的西域各国。因为匈奴人在西域的驻牧地就位于博斯腾湖和车师道位于北道,如果直接强闯北道,可能会以小分队直接撞上匈奴主力。汉使不如继续西行,到把守盆地西端出口的斯基泰系国家疏勒,继续在西域孤立匈奴。

穿越沙漠后,使团来到了第二个重要的拉拢对象--于阗。班超之前,于阗王斩杀过莎车王,击败过莎车的霸权,又刚刚击败龟兹,所以声势一度比较嚣张。但为了保住小规模霸权,还是不得不和匈奴保持良好关系,国内也分为亲汉派和亲匈奴派。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3)

1世纪的于阗铜币 带有明显的斯基泰风格

班超在于阗就遇到了亲匈奴的巫师。巫师以汉使激怒天神为由,要求用班超的马匹祭祀。在斯基泰文化中,用马祭祀有特殊的意味。除了作为给贵族的殉葬,马殉有明显的军事意味和诅咒效果。所以这是非常不友好的行为,也是对汉使的严重挑衅。于是班超顺势要求巫师自己来取马,趁机杀死了妖言惑众的巫师,坚定了于田归附中央的决心。他们的国王也杀掉匈奴使者而归服东汉,之后南道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入侍。

由于这些国家有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活动在北疆的匈奴难以跨越大漠行军,所以这些国家暂时敢于和汉朝结好。而在匈奴人活动区的北疆各国,依旧位于匈奴的影响之下。所以班超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4)

班超必须绕道南路 避开控制北方的匈奴骑兵

此时的疏勒国统治者,是来自龟兹的殖民者将领兜题。由于龟兹人属于吐火罗,而疏勒属于塞人和地中海类型的印欧人,所以龟兹人在这里属于绝对少数。基于这种不稳定的结构,班超派出部下田虑仅仅带着2个得力干将,就单枪匹马地深入疏勒国都。他们以拜见国王为由,趁势拿下了在疏勒作威作福的兜提。龟兹人本来就少,在疏勒也普遍缺乏认同,所以田虑的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为了不与龟兹结怨,所以班超决定放走这个龟兹人,对还未归降者恩威并施,并扶持已故疏勒王的侄子忠为新王。

为了配合班超的行动,窦固带兵出蒲类海。汉军攻克了前车师国和后车师国,起到了与班超东西呼应的作用。在东西两个方向的努力之下,东汉也终于在公元74年恢复了在西域的政治建制。

班超与匈奴关系(班超用36个人就搞定众多国家)(25)

汉军也为了配合班超行动而进攻车师国

此后,东汉以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田金蒲城(新疆吉木萨尔北)。此地位于准格尔盆地东南边缘和天山北路,是西域驻军狙击北疆行国和游牧帝国侵扰南疆的第一线。随后,汉朝以关宠为己校尉,屯田柳中( 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当地北有天山余脉、东有库木塔格沙漠,在吐鲁番盆地这个相对封闭的地形区里,有利于汉军的防御和长期屯垦。

汉与西域断绝36年的关系,至此复通。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班超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