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是鲁西南的一个山区农业县,也是沂蒙革命老区县,区域内南北两山土壤多为片麻岩风化后的沙土,为栽植甘薯提供了优良的种植环境为此,历届县委、政府将甘薯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布局推进2019年,成功申请创建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三张名片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张名片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泗水县创建现代农业)

三张名片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泗水是鲁西南的一个山区农业县,也是沂蒙革命老区县,区域内南北两山土壤多为片麻岩风化后的沙土,为栽植甘薯提供了优良的种植环境。为此,历届县委、政府将甘薯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布局推进。2019年,成功申请创建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

目前,该县成为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市种植面种达60万亩。2021年,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总产值27.16 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8.7%。

龙头带动,拉伸全产业链条提高甘薯附加值。泗水县在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坚持发挥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展产业集群功能,先后培植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甘薯)龙头企业,其中市级11家、省级1家、国家级1家。

甘薯不仅是泗水的一张靓丽名片,还成为该县发展一二三产模式的“主角”。泗水甘薯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前延后伸,三产接二连一,形成“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泗水甘薯产业链条的不断拉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政府主导,打造区域品牌增强甘薯市场粘性。为让泗水甘薯走出泗水、迈向全国,聘请全国知名区域品牌创意团队,为泗水甘薯量身制作了系列产品包装和特有文化符号,广告语“泗水地瓜,不仅仅是香甜!”深深根植于全国大中城市的消费者脑海里。

泗水甘薯成为“泗泉食美”、“济宁礼飨”的“先行军”和“主力部队”。成立区域品牌推介工作专班,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组织的农展会、农博会、农交会、品牌推介会。2019至2021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

泗水县成功入选国家甘薯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三品一标”认证占比67.3%,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达100%。

智慧农业,巧借“他它之石”为甘薯产业插上“金翅膀”。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方向,泗水甘薯产业发展“根正苗旺”,智慧农业早已贯穿于甘薯产业全过程,并探索出智慧甘薯产业“泗水模式”、“泗水样板”。

2011年,依托山东利丰食品公司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了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全力打造甘薯全利用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先后建成了全国第一家面向社会的甘薯产品检测公共平台、全国第一座2万吨级数字化甘薯保鲜库、全国第一条甘薯泥和甘薯全粉生产线、全国第一条年产2000吨高档甘薯糕点生产线、年培育3000万株优质薯苗的甘薯良种快繁中心及薯膳食纤维和甘薯蛋白生产线。

2021年,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帮助泗水新农人利用手机、电脑等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甘薯领域专业微信和公众号等客户端指导生产。

联农带农,激发致富主体助力甘薯振兴乡村。泗水的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是振兴现代农业,也就是发展甘薯产业。联农带农是泗水多年来探索实践的产业发展共享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设立富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 万元;制定出台了《泗水县支持甘薯产业集聚建设的若干措施》,对全县范围内从事甘薯产业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进行奖补。

泗水县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企业 基地 农户”“企业 家庭农场”“企业 农户”“合作社 农户”等多种形式,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截至2021年底,带动203个村、5.1万户种植甘薯,发展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甘薯种植户400余户,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人次。“2021年,甘薯产业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8.7%。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小地瓜成就大产业”。

目前,泗水甘薯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下一步,该县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泗水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健康甘薯种苗繁育供给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甘薯全产业链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全国顶尖的甘薯产业科技要素集聚高地、沂蒙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齐鲁样板’”,为全国农业县探索“富民强县”提供“乡村振兴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