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说:“要懂得传统的品牌建设后,再运用互联网思维去服务。”“只懂得互联网思维,而不懂得传统的品牌建设,那是不行的。”

理论基础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竞争》;

唐•舒尔茨的《整合营销》;

艾•里斯的《品牌定位》;

百度李彦宏的《互联网思维》,但是李彦宏只是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他并没有完整地总结。

品牌营销之路(营销课堂品牌建设第1步)(1)

品牌建设总体分为4个步骤:

一是细分市场,是品类创新、品类区隔的过程。

二是品牌定位,是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我们的策略。

三是整合营销,是利用多种营销手段对外宣传与合作。

四是价值链竞争,是企业在外部竞争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品牌建设第1步: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核心内容就是品类创新、品类区隔的过程。其中,品类就是商品和服务的分类。

我们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小卖部去买一瓶可口可乐,我们会这样对售货员说:“来瓶可乐。”这时,售货员一般都会拿一瓶可口可乐给你。如果你要买一瓶百事可乐的话,你就要在一开始就特别强调 “来瓶百事可乐。”由此可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同属于可乐类汽水的品类中,只是可口可乐品牌太强大乐了,暂时取代了可乐这个品类的名称。

品类区隔,是指在同类产品中,根据产品功能的创新或用户群体的细化,而产生了严格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下一级的新产品。品类区隔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有他人跟随。

品牌营销之路(营销课堂品牌建设第1步)(2)

现在,给大家讲一下中国大陆汽水市场品类区隔的过程。

在上世纪80年代,占据中国大陆地统治地位的汽水是果味汽水,以北冰洋和山海关两个品牌为代表。

后来,可口可乐来了、百事可乐也来了,当然他们也要分一杯羹,从此咱们中国大陆汽水品类中,多了两款可乐汽水,可乐汽水的口味严格区别于北冰洋、山海关桔子口味汽水,符合了品类区隔的条件和结果。

再以后,可乐类汽水又再次进行了品类区隔。在2002年,可口可乐推出了“零度”可乐,也就是无糖可乐,它利用阿斯巴甜代替了过去的蔗糖。没过两个月,百事可乐也推出了“极度” 可乐,基本上是复制了“零度”可乐,也就是说百事可乐跟随了可口可乐的品类创新,形成了品类区隔。

我们回头再看看果味汽水的品类区隔。当以健力宝、红牛等功能性汽水出现在市场上,功能性饮料标榜自己有抗疲劳和补充能量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功能性汽水又从果味汽水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新的品类区隔。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大陆地区瓶装饮用水的品类区隔过程。

起初,中国大陆市场没有瓶装水的概念。

第一瓶瓶装水康师傅的出现,代表了有人开创了瓶装水的品类创新。

之后,是各大品牌蜂拥而上,具有代表性的是乐百氏瓶装水:中央电视台广告,标榜自己是21层水过滤,它想区别于其他的瓶装水,其实这个只是产品深加工的过程,并没有实现品类区隔。

直到农夫山泉的出现,格局又发生了变化。起初,农夫山泉的广告词是“农夫山泉有点儿甜”,后来它的广告词改为“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比较这两个广告词,我更喜欢第二个。农夫山泉是天然水,大自然的搬运工更符合这个定位。当其他天然水,如西藏冰川水等品牌的出现,标志着农夫山泉天然水品类区隔的成功。

期间,农夫山泉和康师傅在市场上有了争执,农夫山泉揭露康师傅的原材料是自来水,康师傅揭露千岛湖水质是四类水、不适宜人类饮用,还拿出了国家水质检测报告,互相拆台。最初挑事儿是农夫山泉,可是你现在再看看,农夫山泉当初找错了竞争对手,两种水其实不在一个品类层级上,农夫山泉只知道品类创新,不懂得品类区隔。西藏冰川水等品牌,这些才是农夫山泉真正的对手。

现在,农夫山泉更大大的对手来了,恒大冰泉也跟进了,商业大鳄跟着来了,许家印的目标很明确——通过自己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想做到强烈覆盖、后者通吃。但是,我们始终也没看出来恒大冰泉做了品类创新这一步。我们再等待一段时间,看看恒大冰泉在市场上将会有什么动作!

品牌营销之路(营销课堂品牌建设第1步)(3)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大陆地区洗衣剂的品类区隔过程。

起初,没有洗衣机的时候,家里常用的是肥皂——以白猫为代表的肥皂占据着主导地位。

后来有了洗衣机,洗衣粉应运而生,超越了肥皂的销售量。碧浪、汰渍、雕牌等品牌的出现,标志着洗衣粉品类区隔的成功。期间加酶洗衣粉曾经在市场上混淆概念一阵子,似乎有酶的作用,衣服会更干净。反正,我是认为,无论用哪款洗衣粉,洗得都不干净,晾干后衣服会发硬。

期间,超能天然皂粉出现了,超能天然皂粉是在原材料上有了创新,但是没有看到其他品牌的跟随,中央电视台广告,漂亮的孙俪,孤独地支撑着天然皂粉的概念。

我是蓝月亮,我也要到这个品类中分一杯羹,站有一席之地,我该怎么办?有两种选择:一是对洗衣粉进行技术创新,强烈覆盖其他品牌呢;二是模仿美国1958年出现的洗衣液。显然,蓝月亮选择了后者。

之后,碧浪、汰渍也都快速地跟进做洗衣液的阵容里,这样就形成了洗衣剂市场新的格局。据我分析,此次洗衣液能成功地分离出来原因有两点,主要来自消费者心智的联想:一是消费者对洗衣粉和洗衣液理解不同,洗衣粉是固体,洗衣液是液体,液体比固体更容易溶于水,这是生活常识,那么消费者由此会联想到用洗衣液洗衣服应该会比洗衣粉更干净;二是,消费者会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那么多年了,洗衣粉也该落后了,现在有了洗衣液,兴许就该是取代洗衣粉的产品了。

洗衣液成功地进行了品类区隔。之后,洗衣液还会再继续细分市场吗?

答案是会的,市场永远是可以细分的。从洗衣方式的不同,我看到了机洗洗衣液和手洗洗衣液;从细分人群的不同,我看到了婴幼儿洗衣液从普通的洗衣液分离出来了;将来这个市场还会怎样地去细分,我们拭目以待。

总结一下,在同类产品中,根据产品功能的创新或用户群体的细化,品类永远可以细分下去,品类区隔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有他人跟随。因此,我们将来如果要做企业的话,先从细分市场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