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肇庆封开,有一座从唐朝便存在,一直至今仍然保存相对完好的的古城—封川古城

粤语中的猴子(粤语的起源在这里)(1)

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封开

封开,隶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自古以来便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隶属肇庆。

历史的见证——封川古城

封川古城,是封开县内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之一,封川古城从唐朝便存在,现在我们看到的古城,是在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修筑的。据《封川县志》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壕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城廓呈长方形,东西城墙长约418米,北面城墙长约168米。城墙为青砖砌筑,墙厚4~5米,高约8~9米。城砖特制,长34厘米、宽16.5厘米、厚6厘米,侧面阳印“封川城砖”字样。

城上修筑有城门楼、串楼、角楼、敌楼、望楼。战窗、串屋、更铺等二百余间。此外城内还设有县署、教谕署、训导署、典史署、城守署,武庙、城隍庙、万寿宫、常平仓、监狱等,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能看到完整的建筑已经不多,每一处建筑都透露着沧桑。

粤语中的猴子(粤语的起源在这里)(2)

封川——粤语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前,岭南是南蛮之地。后来,汉武帝平定南越,选定广信县作为首府,也就是今天的封开县。战乱使中原人开始南迁至贺江流域一带,并与当地的百越部落的百越语相互融合形成早期的粤语,后广信县内逐渐划分成封川地区和开建地区,以贺江为界,语言也由此分化,“开建话后来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较大,偏离原本的粤语特色。封川话较完整地保留早期粤语的一些特点,因此封川话才是粤语的起源。

更朝迭代,古老的韵味仍在

千百年来,古城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无论时代如何地发展,人类如何地进步,它就屹立在那里,任由岁月的侵蚀,像一个无惧的士兵,坚韧的履行着自己职责。现在的封川古城内仍有原住居民在古城内平静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的古城,已经看不见当年的繁华,留下的只有见证繁华岁月的斑驳建筑,建筑屋檐上的浮雕已然被岁月侵蚀得斑痕累累,但还隐约能看出昔日艳丽的色彩,逼真的形象,无不体现豪华和富贵,气韵灵活,表达了封开人的美好愿望。在漫步而过,轻抚触及之处,眼中仿佛看见千百年前这座城市的繁华,听见这座城市的喧嚣,一眨眼,又消失不见。

粤语中的猴子(粤语的起源在这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