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身份也抵不过“父亲”

前些天去看了《叶问4》,十年传奇,这个系列给人带来了太多经典和惊喜。

提到甄子丹版的叶问,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很“燃”的打斗场景。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1)

可是在《叶问4》里,我看到的他,不再只为民族大义而活,而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为了孩子操碎了心的父亲。

叶问的儿子在学校总是闯祸,被学校开除了。面对不想读书,一心想练拳的儿子,叶问坚决不同意,他觉得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恨铁不成钢的他去了美国,想要给孩子寻找一个好的私立学校。

机缘巧合下,他救了华人总会万会长的女儿若男,那是一个与他儿子年纪相仿的女孩。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2)

只不过,若男也有自己的烦恼。她喜欢跳舞,可是她的父亲却认为练拳才是最重要的事,对她在舞蹈方面的付出和成绩视而不见。

两位父亲一样固执,两个孩子也一样叛逆。

可相处久了,若男的执着和勇气,让叶问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原来,否定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规划未来,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好”。

影片最后,叶问不再执着地想要把儿子送出国,并且答应亲自教他练拳。

每一个父母,都竭尽全力地想要为孩子提供更高更大的平台,希望孩子能够按部就班地走向人生的辉煌。

可是,却忘了问问孩子,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也忽略了“绑架式”的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02、“绑架式”的爱对孩子的伤害

“我这么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

“你知道妈妈为了你牺牲了多少吗?”

几乎每个孩子,都听父母说过:“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

似乎,父母的一生都是为了子女而活,我牺牲了这么多,你如果不听我的,那就太不孝了。

黄执中在《奇葩说6》中曾说:中国人很奇怪,喜欢带着牺牲感的爱,只有牺牲才是付出爱,而这恰恰是在亲密关系里最危险的东西。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3)

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牺牲”,无非是要让对方感恩,从而放弃他的执着,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可这样带着“绑架”目的的爱,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内疚。

不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就是辜负了他们的付出;坚持自己的梦想,可能就是与他们“为敌”。

可带着这样的压力而活,可想而知会有多累。

除了压力,习惯了事事都由父母做主的孩子,还很容易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

因为从小就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让他们习惯了凡事都听父母的,自己没有一点主见。长大后,自然就容易行程胆小懦弱、委曲求全的性格。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100个2岁到5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敢于反抗大人的孩子中,有84%的人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和判断分析的能力;而那些乖巧听话,从来不反抗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遇事缺乏主见,不会独立思考。

看过一个视频,女儿从小就没有选择权,当她提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妈妈总是不以为意地反驳,让女儿听她的。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4)

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一次妈妈问她的意见,女儿回答说:“随便”,妈妈却很生气地质问:“你怎么那么没有主见?”

其实,不是孩子没有主见,而是从小到大,父母只教会了孩子顺从。

而有的孩子则相反,父母越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反而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叛逆心。

那么,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

03、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意见,认为不管什么事都听自己的准没错。

事实上,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父母忽略孩子的话语权,以自己的认知代替孩子的认知,孩子就没法做到独立思考,只会人云亦云。

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不论孩子说的对还是错,把他们当成是平等的人来对待,孩子才会愿意吐露心声,父母也才能更了解孩子。

泰戈尔曾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想要“赢得”孩子很简单,就是尊重他们的话语权。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5)

  • 给孩子选择权,信任孩子

凡事都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说到底无非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能够约束好自己,不信任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易中天的女儿上高三的时候,曾请他为自己的前途进行科学的设计。易中天却说:“我虽然是博导,但你仍然必须学会自己选择。”

在女儿的一在恳求下,易中天只给了两个大的框架:“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系”,至于其他的,都交给女儿自己去做决定。

教育最大的智慧,是给予孩子信任。

父母只有信任孩子,给孩子选择权,才能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责任心。

  • 在孩子的成长中适当让位

《少年说》中有一个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管教得太严厉了。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妈妈都会做详细地规划,甚至精确到几点钟吃饭、睡觉、写作业。

连不可以抖腿、翘腿等生活细节,也没能放过。这让女孩很是压抑。

女孩在台上一脸期待地向妈妈请求:“能不能不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可是,妈妈的回答让她落寞。

妈妈坚定地认为,这就是为了女儿好:“妈妈说的话,即使不是百分百正确,肯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正确的。”

叶问4深度解析大全(叶问4完结篇从燃)(6)

父母过来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成长让出空间来。父母不放手,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

作为父母,为孩子好的初衷无可厚非,但还是要尽量避免“绑架式”的爱。

把自己从孩子的人生中抽离出来,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也能自我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何乐而不为呢?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父母有自己的命运,孩子有自己的命运。”

有时候,父母“自私”一点,反而能够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菈妈: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