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州:三色写画卷

半月谈记者 杨丁淼

被称作“南通州”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近年来在农村大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绘就“红色”炽热、“绿色”盎然、“古色”厚重的三色画卷。

红色通州,乡村志愿者群体壮大

“星级文明户累计积分加5分,发扬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等美德累计积分加3分……”近一段时间,川姜镇望海台村掀起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热潮。

除了积分兑换活动以外,通州不少行政村和社区流行还通过“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星级文明户”授牌、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征集等方式引领乡风文明。

通州农村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身穿红色马甲的乡村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州乡镇志愿服务各具特色,向上向善成为村民的自觉遵循。

“建设一大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樊小燕表示,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严防疫情输入,支援基层防控,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出“抗疫一线有我”的倡议。从3月初开始,通州区近万名志愿者积极响应,迅速开展入户摸排、隔离人员看护、高速路口卡点防控等志愿服务,“志愿红”遍及通州各地。

绿色通州,生态质量提升

去年底,通州捧回南通市唯一的国家级“金字招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与通州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

金沙街道新三园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的宣传力度,运用村民微信群、村内广播、入户宣讲等手段,宣传解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和治理要求,充分调动群众全力参与提升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的浓厚氛围。

刘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协助政府以“针”功夫推进全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通绿水青山(半月谈南通州)(1)

“石港烽火故事”巡回宣讲团在石港中学开展红色故事宣讲

古色通州,历史文化底蕴日益深厚

通州以传播历史文化为抓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通州区石港镇得名于一方石碣,上有“凤凰所栖,乃是宝地;石港新开,幸福万代”的吉祥偈语。石港镇将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凤凰宝地”IP。同时,石港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立“石港烽火故事”巡回宣讲团。这支由百姓名嘴、村居书记、青年干部组成的宣讲团讲述本地历史故事,引导居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目前,已开展宣讲78场次。

在东社镇的忠孝文化园,设有石雕孔子像、忠孝文化长廊等景观,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展示了忠、孝两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园以来,举办各级各类忠孝公益展示活动已近百场,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免费接待党员群众4万余人,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刘桥镇是闻名遐迩的风筝之乡,也是“南通板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近日,刘桥镇文明实践所迎来一批“小客人”。为了让风筝文化代代相传,文明实践所邀请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一睹刘桥风筝的风采。

展览室内,除了刘桥板鹞,还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布置了蝉、蝴蝶、鹞鹰等样式的风筝。镇风筝协会会长施顾华表示,类似的展览将继续向辖区内其他幼儿园延伸,将刘桥的文化传统留给娃娃们。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