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当兵打仗虽说是光荣的事,但又苦又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还要饱尝生离死别之苦,但是,总有一些人高风亮节,前赴后继,代代传承,成为军人之家。
在东北,就有这样一位农村妇女,她虽然大字不识,出身贫寒,但却坚持鼓励自己的家人积极参军,从丈夫到儿子再到孙子,一家三代都在她的鼓励下参了军。
这位平凡又伟大的农村妇女,名叫李桂兰。
时间回到1947年初,东北解放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土改运动,逃荒至此的李桂兰,与同乡王兴祥结为夫妻,还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本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成想国民党的部队很快就打了过来,是保卫家园还是继续逃难?李桂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当时的她,虽然已经有了身孕,但仍然坚持鼓励丈夫报名参军。就在丈夫走后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便不幸夭折。丈夫不在,孩子夭折,这巨大的打击并没有让李桂兰退缩,为了能让丈夫安心打仗,她选择一个人承担这份痛苦。
夫妻二人一别七年之久,直到1953年,李桂兰才在广州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丈夫。
如果说鼓励自己的丈夫去参军是为生活所迫,那送儿子和孙子去参军,就更体现了李桂兰心里流淌的军人情怀和保家卫国的淳朴情愫。
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无数学子夜以继日埋头苦读,只为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其中,就有李桂兰的儿子王荣强。
但是,当时正值中越矛盾尖锐的时期,边境局势剑拔弩张,李桂兰在听闻之后,就劝告儿子放弃考大学的念头,让他去当兵,保家卫国。在母亲的极力劝说下,王荣强最终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转而参军,成为了一名运输兵。
只可惜,王荣强没有去前线打仗的机会,三年来一直呆在后勤部门搞运输工作,直到服役期满。这时候,他又想到了重拾自己的考学梦。
然而,李桂兰在知道儿子的想法后,强烈反对,说:“既然参了军,你就永远是一名军人,怎么能半路当逃兵呢!”就这样,王荣强又主动申请转为志愿兵,直到1985年正式随军参战。
那些年,王荣强一直牢记着母亲的嘱托,更深知父亲曾经的英勇事迹,所以战场上的他格外勇猛,一度被评为“战地模范”。而当时在家里的李桂兰也没有闲着,为了让儿子心无牵挂地打仗,老人家接连写了好几封信寄到前线,激励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军人。
(图:李桂兰和儿子王荣强)
转眼到了2009年,李桂兰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她又开始琢磨着把自己即将大学毕业的孙子王玉珏送去参军。听说部队在当地征集大学生入伍的消息后,李桂兰不顾身体不便,主动去给孙子报了名。
其实,王玉珏原本计划是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担任教师,但在奶奶李桂兰的劝说下,最终去了军队报道,穿上了军装。
在部队中,王玉珏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传统,训练刻苦,表现突出,还凭借自学考入了南昌陆军学院,此后一直在部队机关工作。
祖孙三代,都在李桂兰的劝说下参了军,而且都表现出色,成为远近闻名的军人之家,太不容易了!
后来,李桂兰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老人自豪地对记者说:“战争年代他们叫俺‘好军嫂’,和平时期叫俺‘兵妈妈’,现在俺又是‘兵奶奶’。俺家现在3代当兵,只要国家需要,俺家还要有第4代兵、第5代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