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学习心得(在汉字思维观照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

在汉字思维观照下的

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史春妍

摘 要: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识字教学在汉字的思维的观照下,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追求识字教育的守正;要关注汉字的视觉思维、逻辑思维、听觉思维和系统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儿童发现汉字的“象”,探究汉字的“理”,体会汉字的“韵”,感受汉字的“序”,让识字的过程与发展儿童思维相伴,培养儿童自主识字的能力。在识字的同时,品味汉字的美,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构建儿童的审美理想,通过识字教学的“立美”,达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关键词:汉字思维 儿童心理 守正 启智 立美

一、尊重汉字思维,追求识字教育的守正

识字教学是语文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将培养儿童对汉字的热爱和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规范书写,作为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提醒:“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由此可见,识字教学要关注儿童学习心理和汉字的构字特点,科学、灵动地进行,这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守正、牢记和践行的。

古代蒙学的课本都是从字书发轫的,录入史册的最早的蒙学教材《史籀篇》就是周代史官教儿童识字的教材;出版于光绪二十七年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从汉字的源头进行系统的梳理,精选3000余字,并把西方科学知识融入传统的蒙学教育中,是胡适、竺可桢、矛盾等大师童年的启蒙教材,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蒙学课本中也这样写到:“好学生,能读书,能写字,上课不迟到”,强调了上学的重要任务是读书和写字;部编教材的第一册,打开语文书第一课就是识字《天地人》,以认识汉字“天地人,你我他”作为今天儿童学习语文开蒙的内容,体现了教材的“立德树人”的编写意图。将汉字的学习调整到拼音学习之前,强调了汉语学习“以字为本”的特点,用中华传统文化为儿童的精神打底,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识字开始。

古人识字,非常尊重汉字的构字思维和逻辑关系,“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识字教学通过“六书”,将每一个汉字作为有意义、有情感、有文化的符号去思考、辨析、识记,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形、音、义的互求,这样的识字有利于识字教育的守正,形成字感、发展思维。同时,识字也非常注重雅趣,如:对对子,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视学生的程度逐渐增加,教师出上联,学生出下联,考察儿童能否迅速分辨汉字的虚实、音律的平仄,玩转汉字,训练儿童的字感。又如考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古人喜好作诗习文,讲究“炼字”,关注字在中文表达中的核心作用,讲究字形、字音、字义和字能的搭配组合,“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强调字正腔圆的音韵和谐,强调字斟句酌的文字凝练,因此汉字比西方文字显得更简洁凝练、灵动有力。这些都是和规范的识字启蒙和有意识的字感培养分不开。关注汉字思维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儿童了解汉字文化,掌握规律,规范识字,培养从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

二、关注汉字思维,追求识字教育的启智

  1. 关注汉字的视觉思维,凸显汉字的“象”,感性形象识字

汉字以形为本,字中有“象”。传说古代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取天地之象创造了八卦。此后仓颉造字“依类象形,以为文”,可见汉字的创造与滋生在于眼观世界的“象”,汉字正是以视觉的“象”作为媒介,融合思维,成为符号。这种汉字的视觉思维取象,在平视、俯视、仰视和透视的思维中都极其丰富。如:“口”和“目”都是在平视中正面取象,正面观察事物,抓住事物主要形态平视的、正面的摹形。也有侧面取象的,最典型的就是“人”字,这是一个手臂垂于胸前站立的侧身人象的描摹,在这个字的构字思维中,体现了我们祖先关于“人”的思考,人首先要能直立行走,同时还要能解放双手,学会做工,这才成为人,所以人字中第一笔的“撇”,表示的是手臂,第二笔“捺”是指直立起来的双腿。还有俯视取象的地上事物“水”“火”;仰视取象的如:“日、月”……,无论哪一种视觉思维取象的汉字,“象”都是汉字中的根本要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类汉字时,要凸显汉字的图画感,引导儿童看见、感受到字中的“象”,巡“象”识字。

例如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的《识字4》,作为没有学拼音之前的识字内容,教材安排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八个象形字,每个生字都配有实物图画和古文字,帮助儿童将抽象的字形和直观的图画建立联系,感受汉字的图画感,寻找汉字的象,记住每个生字的整体轮廓,能区分辨析,从而识记汉字。

有的汉字,经过简化,汉字的“象”,不再那么明显,只保留了部分构件的画意,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将汉字与图画或形象直观的古文字进行比照,找到汉字中关键部件的“象”,引导儿童在脑海中画图,感受汉字的字形的画意,找到记忆的线索,有意义地识记。例如“鹿”字,在现在汉字中,“鹿”字简化了头上的角,但是中间部分的眼睛的象形和下面的“比”表示身体和四肢依然保留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汉字与图画的对比,找到汉字“鹿”中表示眼睛和身体的部分,将“鹿字”想象成图画,整体直观记忆。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引导儿童感受汉字的“象”,趣味识记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儿童多感官体验汉字,让汉字动起来。

孩子不会刻意追寻汉字的科学理据,却会用自己的心灵赋予汉字的部件和点横竖撇捺等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信息,使原本的构字偏旁和部件充满浪漫色彩,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要结合汉字视觉思维,带领儿童发现、寻找、感受汉字的“象”,通过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儿童进入神奇美妙的汉字世界。

2.关注汉字的逻辑思维,探寻汉字的“理”,巡线拼搭识字

二合是汉字意义结构的基本框架,如:“男”由“一田一力”组成,通常两个部分相加得出的新结果就是这个字二合的字义。除了二合之外,汉字的构形构义还有三合,古人说“凡言物之盛皆三其文”,是指相同汉字的三次组合增加,就表示词义和表达效果的增强。如:三水“淼”,三人“众”,就是由单个汉字三合而成,意思都表示比单个的“水”或“人”数量或程度要增加。汉字的会意的逻辑思维让汉字的识读变得灵动起来,人们可以根据部件的组合,结合自己的已知经验和认知去分析、综合这类汉字的意思。因此,当我们在阅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合体字,通常我们也能根据组字部件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大致猜测出汉字的意思。

汉字合意的逻辑思维,让汉字的结构犹如一块块积木的拼搭,这样的积木结构,让汉字的识记可以像拆房子那样一一去分析汉字部件,帮助识记字形,可以也用意义相加相融的方法来进行造房子,记忆汉字的字形,理解汉字的意思。例如看见“鸣”,就知道是鸟儿开口叫,看见“泪”能感知这是目中流下的热泪等。还有的汉字由三合而成如“整”,它是由“束”攵”和“正”三块“汉字积木”拼搭而成,在析解记忆时,要关注构形和三块“汉字积木”合意的同时进行,攵”表示手拿小棍在敲打,束代表约束,正表示“端正”,那么“整”的字义就是手拿小棍鞭策、约束孩子,使其端端正正的做人。引导学生会意汉字的“积木”结构,学会分解汉字和巡线析解、组合,是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关键。

3.关注汉字的听觉思维,感受汉字的“韵”,诵读复现识字

汉字造字思维中取象的理念根深蒂固,因此汉字也被称为“声音的图画”。汉字的这种听觉思维,让字音往往也有了表义的功能,因此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识汉字要不断复现,大声朗读。因此,识字教学,要不断地复现汉字,引导儿童通过一次次大声认读,强化学生的注意,在口耳目的互动中,感受汉字的声象,识记汉字的字形,了解汉字的字义,达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

汉字的字音不仅仅传达着字义,往往也传递着字义深层意象和丰富的联想,抑扬顿挫之间传递着某种无以言表的音响之美,帮助营造意境,表达感情。例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十四个迭字,大多数声母是擦音或塞擦音,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声母的象征功能,营造出凄冷的意象。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儿童自己朗读诗句,读中感悟,这几个字读起来仿佛人打寒颤、齿牙敲击,在声象和动作中,让人顿感凄冷,不用逐字讲解,声音里已传达了诗意,透露出诗人的感情。

4.关注汉字的系统思维,重视汉字的“序”,有序归类识字

首先,要按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有序识字。清朝文字学家张行孚先生曾经说过“古人造字之始,既以字形象物之形;即以字音象物之声”,可见,汉字源于自然,是古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产物。文字产生的顺序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思考顺序,“凡一切事物,有形可象的都用象形的方法;没有形体可象,而属于虚事的,便用指事,例如,上下,一见可识。有不属于物、事,而属于意的,便用会意的方法,会合几个文,而成一个字的意义,例如‘信’,会意虽比较象形、指事使用便利,可是会有穷尽,因此又发明了形声的造字方法,用一个形,配一个声,可以应用无穷。”(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这就告诉我们,首先,古人造字的顺序是先有象形、指事的独体字,然后出现了会意和形声的合体字,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文字就是这样随着人类的知识而产生而进步,与儿童的认知顺序相一致,都是“象形(图画性)——指事(图画性)——会意(故事性)——形声(综合性)”这样的发展。其二,汉字的构形是有其独特的理据,字形的构建是可以分析讲解的。其三,汉字是具有系统性的,字跟字之间是具备有序关系的,学好独体字是学习合体字的基础。

其次,可以按部首意义分类,学会联系,归类识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除了关注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还要关注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熟练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并能灵活运用,是儿童识字的必备能力。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本部件,由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所创。他将汉字分为若干部类,把笔形最简单、表意最典型的一个字作为领头的字,这个领头字习惯上就称为部首。归于同一部首的字大多和部首的原意有关。

相同部首的字大多表示同一类别的事物,抓住了部首,可以“举一纲而万目张”,进行联想和类推,由识记一个字变成轻松识记一组字,提高识字的效率。例如部首“囗”,在古代念作wéi,就像四面围墙包围的样子,因此由“囗”做部首的字多与包围的意思有关,如:国、团、圆、困等,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类推,因为“花园、菜园”都有围墙,所以是部首“囗”,而草原没有围墙,所以不能写成这个“园”。

了解部首的本源,还能区分形近的部首,从而增强对归于该部首的汉字的意义识记,减少错别字。例如:容易混淆的部首“夊”和“攵”,部首“攵”念作pū,是一只手拿着小棍在敲打的样子,带有部首“攵”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牧”字中有“攵”,那是手拿着小棍在放牛。“教”字中有“攵”,那是因为古人认为“首孝悌,次见闻”,教育“孝”为先,一个“教”正是体现了古人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部首“夊”念作suī,是指慢慢行走的样子。现在用“夊”做部首的字大多与行走有关。如:“复”原先是指回去;“处”的本义是指暂时停下来不走,引申为居住、交往。

另外,在阅读文章中,遇到众多同偏旁的字组成的段落,铺陈的汉字部首,往往会增加读者视觉上的感受,有利于增强表达的效果。例如二年级教材《大禹治水》的第一段“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冲到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句中有众多带有三点水的字,冲击儿童的视觉,让教师不用过多讲解,儿童在朗读中就能感受到洪水的危害。

还可以按声旁音义别类,学会推理,举一反三。汉字中80%的字都是形声字,汉字已逐渐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中心的构形体系。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凡是同义的字,用声旁别词,如“腿、腰、臂”都是身体的部位,都从“月”,用声旁来提示它们记录的相应汉字的读音。“玩、完、顽”都从“元”声,用不同的形旁来将它们分类而区别。不论形声字的字数如何增加,基础构件声旁和形旁的数目都保持稳定,形声字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自主识字效率。

依据声旁可以类推汉字的读音或字形。如:“丁”是后鼻音,由此可以类推,由“丁”字作声旁的形声字也都是后鼻音。又如:“仓”读作“cāng”,因此“舱、苍”等字里面都有“仓”,而不是“仑”。

有的声旁还兼具表意的功能,合理运用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识字教学生机勃勃。例如“狮”,形旁是“犭”表示兽类,声旁是“师”,在这个字中,“师”除了提示读音还表示字义。“师”是军队编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群居动物,因此用表示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师”做“狮”字的声旁,不仅表音也提示了字义,古人正是根据狮子群居的习性为它命名的。

其次,有些形声字的声旁有共同的源义素,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声旁来类推和猜测相关形声字的意思。宋朝人称之为“右文说”,即依据形声字同一声符意义相通与声符往往居文字右边的现象,去归类解释词义的方法。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声旁是“包”的形声字“饱、炮、泡”等,这些字的意思除了与它们的形旁有关,更是与声旁“包”的本义密切相关。“包”的古文字就像婴儿包裹在母亲的子宫之中,本义就是包裹其中,正所谓“声旁乃义之纲”,这些“包”做声旁的形声字,字义的共同点都与“包裹在其中”的意思有关。火药包裹在腹中的是“炮”,食物包裹在腹中为“饱”,能把身体整体包裹其中的衣服为“袍”等等。引导儿童识字时关注声旁,将不同的声旁分成不同的序列,依据声旁的构字构义的规律,引导儿童按照序列,学会类推,就能举一反三,轻松地识记一组字一串字。

三、关注汉字思维,追求识字教育的立美

汉字的创造是人们将自己的审美意向和自己的心智、情感和谐地融入到反映天地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汉字图像之中。汉字是汉民族认识世界和看待世界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识字教学,要通过引导儿童对汉字思维的感悟和体会,感受到汉字的美妙和真情,让儿童通过学习汉字,不仅能正确书写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要接受汉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濡,识字养心,让儿童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汉字造字的视觉思维,让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可以直接诉诸儿童的感官,在给予儿童直观的形象刺激的同时,也会唤醒他们对事物自身的认知经验,激发想象。诗人闻一多曾经不无自豪地宣称,只有象形的中国文字,才可以直接表现绘画的美。因此,认识汉字、书写汉字的过程也是引导儿童感受美、欣赏美、获得美的过程。儿童在识字、写字中通过丰富的感性体验,看见和认知这个美好的世界。如汉字“水”,流水蜿蜒,不时激起水花,左右两边的横撇和捺虽对称,却是不同的水花的状态;汉字“飞”,第一笔横折斜钩,收腹挺身,二三两笔的点撇如展开的双翼,如同一只体态轻盈,一飞冲天的鸟儿。汉字“山”巍峨雄伟,远远近近的山峰高低不同等等。汉字意象性的美好,使每一个汉字或由汉字组成的词语都可以直接唤醒儿童脑海中的各种意象,如:“清澈流淌”是水的灵动,“巍峨峥嵘”是山的风姿;“愉快憧憬”是心灵的歌唱,“奔跑跳跃”是足下的努力。汉字表象活跃,利于联想,因此往往能“望文生义”,字有形而意无穷,汉字的学习,教师要让儿童看见这样的美景和诗意。

在汉字的构形中,除了有对世界的丰富的感性认知,也借字言心,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气质,使汉字的学习闪耀着人文的美丽光华,例如:启蒙时的汉字书写,通常会借助九宫格或田字格,将字写在中间,既不可膨胀过大,也不可歪斜过小,让每一个汉字都站在合适的位置,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让儿童写字之初就感受到规矩与美好的辩证关系。又如汉字构形中对人的思考,“大”字是人的正面像,书写时要关注字中撇和捺的齐平,感受大写的人脚踏实地、正大光明的人性之美;书写“从”,第一个人字缩回捺脚,改为短撇,引导儿童感受与人相处要懂得自律,多为别人着想,学会谦让,和谐相处的品性之美等……因此,按照规范写好汉字是识字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通过儿童识字之初就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构建儿童的审美理想,最终以美为生命的最高典范,并践行在生命的行为当中,通过识字教学的“立美”,达到语文教 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江苏南京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