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聊星座(为什么年轻人都热衷聊星座)(1)

市民观赏动漫作品《圣斗士星矢》中人物的工艺品。许多70后、80后对星座最初的了解都来自这部动漫。图/

占星:撩拨大众心灵的生意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本文首发于总第846期《中国新闻周刊》

“3月23日早上08:19的时候,水星正式逆行,转发,水逆退散!”

星座媒体人Alex大叔的这条微博推送,不到30字,一天内被转发近 6万次,评论近5000条,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确实受了“水逆”的影响,如被老师骂、考试填错考号或丢了东西,同时祈祷自己能在转发后“顺利上岸”。

看不懂?这是一套“星座语系”,以12星座为主体,描述它们每日、每周、每月的运势,进而分析这种运势对人的影响,包括情感、工作、人事和金钱等方面。负责描述这些现象的人,被称为“占星师”,而信众们则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文章或与占星师面对面咨询,获得应对的办法。

2016年7月14日,一场为粉丝度身定制的互联网体验式星座文化互动潮流展会“同道大叔潮爆星座嘉年华”

为什么要占星?

2015年,31岁的凯茜在家人的推荐下找到了独立占星师姚晔。当时她备感迷茫,2月因公司倒闭而失业,两个月后又离婚,她不知道该如何独自抚养不满3岁的女儿长大,自己的未来又是什么。“我尝试过出去旅行,心情确实明朗了一些,可回来还是迷茫。”凯茜说。

尽管她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仍期待着一个声音指引她走出低谷,星座给了她答案:到2015年12月,星座的运行暗示她的职位和实际权力有所提升,到2016年8月,代表幸运、晋升的木星刚好穿过她的上升星座白羊座,代表正财收入的金星也有更多显现,这意味着她的财运会有所好转。

凯茜记住了。凯茜是一名互联网媒体策划人员,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她每天努力工作,“所有重要的、不好写的方案我都接。”凯茜说,“我只是想安稳走过这段时期,等待我的好运出现。”

2015年底,凯茜成了团队负责人。2016年中,一家项目合作单位向她抛来橄榄枝,她也接受了这份薪酬更高的工作。

情感上,凯茜也遵照着星盘的指示“勇敢尝试,重在过程,不是结局”,每次遇到感觉不错的男生,就会把男生的星盘拿去给姚晔合盘(将两个人的星盘合在一起,从占星角度分析匹配度)。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意中人,但凯茜也很坦然,“我太阳星座是巨蟹,月亮星座是白羊,外在寻求家庭共同体、内在却主张自我个性,内外需求矛盾大,注定没有那么快找到合适的人。”

如今回想起来,凯茜也承认,即便没有占星,只要努力工作,依然会获得事业上的提升,“但在当时那种心态下,星座给了我一种指引,使我能够坚持下来。”

在她的描述中,占星像是一种治疗迷茫的药片,或者,是个始终在一旁为自己喊“加油”的伙伴。因此,那之后,占星成了凯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年轻人都为什么感到迷茫呢?据任永亮统计,在测测APP的提问中,情感类问题最多,占70%,他们关心:TA会喜欢我吗?这周末我们会确认关系吗?我们俩会分手么?其次是工作困惑,占20%,其他类型的问题占比不到一成。

在撑起七成“访问量”的情感烦恼中,任永亮还发现,80后用户的问题偏保守,更倾向于了解原因,比如:两个人性格不合从星盘角度该怎么解释?而90后、95后则直接提问结果:今晚我们会去外面约吗?

这种现象在独立占星师那里更加普遍。42岁的独立占星师咔咔(她拒绝透露真实姓名)表示,她已接待了近3000名咨询者,主要是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近七成是咨询情感和家庭问题。如:我和丈夫最近关系不好,他是不是有外遇了?孩子才三岁,但丈夫性格很不好,我要不要继续和他过下去?

事实上,任永亮进入占星领域,也缘于一段不顺利的情感经历。当时,在失恋与毕业求职的双重压力下,任永亮开始翻看星座运势,还在新浪星座频道花了两百多元买了份情感报告。一位同班女同学帮忙分析了他与女友的星盘后告诉他:你们这两个星座在一起,性格不和,矛盾较多。“怎么都一语中的呢?”任永亮回忆当时的感觉,“倒也不是说我信了,而是在那个状态下,这种交流对我有效,舒缓了我的焦虑。”任永亮发觉,“情感和星座有一种天然联系,当遇到科学无法解决的情感问题,星座是一个倾诉的出口。”

“占星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种素未谋面却一语中的的神秘感。”姚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很多人无法接受情感波折中的理性分析,但当把分手、感情不和归因于一个自身无法控制的外在原因时,多数人反而就释然并接受了现实——因为这就是命运。

一旦接受了现实,解决办法便是顺其自然。李鼎新这样描述占星的作用:“我的咨询用户普遍特征就是烦恼很重,来的时候愁容满面、忧心忡忡。我的工作只是把他的命运结构告诉他,终极答案告诉他,但该怎么解决,还要看他自己。”

在姚晔看来,人生的困惑大致相同:情感(婚姻)、子女、健康、事业和财富。前来求测的人,或是希望获得真相和意见,或是想逃避真相和现实,或是想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以便获得认同。她为此去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因为无论占星还是心理咨询,都要求在面对面沟通时给予更多的安慰。”

“这是求助于占卜者的共性。”佐斌分析说:用一个简化模型,对复杂的人与事分类,简化思维和分析的过程,最终为自我认知和认识他人提供框架和线索,“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渡过难关的最容易的办法”。

占星这门生意

但对于占星事业的参与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它能成为一门生意。

“信与不信都不重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同道大叔CEO章晋源坦率地说。他认为,占星已从帮助渡过困境的工具,演变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交手段,“同道大叔所传播的,是你怎么聊星座会更有趣。我们从不追求要把自己塑造成专家,也没说过自己对星座有权威解释。”

“同道大叔”的确在营销方面比占星更像专家。用诙谐的文字配以漫画,吐槽十二星座在生活中的缺点,直击年轻人的话题;通过创造话题、与粉丝互动、转发抽奖等方式来维持用户粘度;以星座为主题开发玩偶、水杯、钥匙链等衍生品,形成了独特的星座品牌;开发以12星座为主题的线下咖啡馆,在实体服务业占据一席之地;利用星座话题与其他商家进行IP授权或合作,产生了独特的星座向营销方式;甚至还邀请了苏珊·米勒这位最著名的占星师来华讲座。它已不是一家占星公司,而是一个以星座话题为主要特色,集内容创意和营销为一体的新型跨界公司。

2017年,章晋源在首届全国自媒体资源交易对接会上表示,“同道大叔”累计粉丝超过3000万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日访问量超过300万,每天的转发量超过30万,2016年利润达3000万元。“如果纯从利润角度,广告至少贡献了60%,”章晋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如果从销售角度,2016年产品销售占总营收的近六成。”

在邢婷婷看来,当“星座热”成为一种文化时,必然会带来消费的欲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符号,而只有当有了购买行为之后,这个符号才与我这个个体产生了具体的联系。”

测测的生意,也正是烦恼者从占星中获得解释后产生的购买行为。测测从工具角度切入,用户输入时间、地点等数据,系统便可自动生成星盘,进而解读用户的性格、婚恋、事业等内容。“以前我们占星都是背着笔记本去给人看盘,现在用APP方便多了。”李鼎新说。据公开数据,测测目前拥有200万用户,其中,认证占星师2万余名,用户总共用专业星盘查看了400万份档案,通过占星骰子占卜了1000多万个问题;付费用户累计已达10万人,平均每人每月消费200元左右。主要方式为付费咨询:用户在测测APP上提问,发布赏金寻求专业人士解答,1元兑换1枚测测币,25枚起购,每次至少发布3枚测测币作为赏金;另一方面,测测认证(在线答题)占星师,通过抢答的方式获得赏金,回答语音不超过90秒,回答收益APP与答主三七分成。会员费和用户购买占星报告也获得一部分固定收入。

“可以把测测理解为滴滴 陌陌,”任永亮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既链接了用户与占星师,也能以星座为切口营造社区,实现用户间的互动。”他透露,测测从2017年初开始盈利,目前的年营收额约为三千万元。

蒋颖创办的若道占星则主打占星师培训,主营业务是核心课程培训和认证考试:聘请国际知名占星师教授网课,配以中文翻译、线上线下讨论,最后以通过若道内部考试为标准,还可组织参加国际占星研究协会(ISAR)授权的占星师执业资质认证考试。

蒋颖本人曾参加过ISAR的认证考试,当时还需自费到美国新奥尔良参加考试。若道成立之后,蒋颖将这套考试彻底汉化,考试、评测全程以中文形式在若道机构内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要价不菲。据其官网,一套心理占星入门课程收费3900元,中阶课程8400元,而“国际占星协会职业认证考前推荐必修 选修套餐”标价31200元。

与占星受众一样,学习占星也是女性居多,若道累计教授的3000余名学员中,女性占近九成。不同的是,学习者基本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主要在35岁左右。蒋颖介绍,通过考评后的学员大多以独立占星师角色进入占星行业,多数有明确的价格表,每小时收费从600元到1500元不等。以独立占星师咔咔为例,她的星盘解读每小时收费1000元,每次时长1.5~2小时。

互联网 时代的占星,自然也有其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占星其实是大数据。”蒋颖说,简单地输入出生日期、时刻、地点(经纬度),通过时间和空间交错产生星盘,“这些数据在人力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甚至婚姻咨询、儿童教育领域,都可能运用得到。”

任永亮也认同这个判断。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占星中引入人工智能。“目前测测平台2万多的占星师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提问需求,但我们已经拥有千万级的问答,完全可以通过打造微软小冰那样的人工智能,减少与占星师分利的比重,带来更多纯利润收入,同时,充足的供给又能刺激更多的提问需求和用户规模。”

资本也发现了这个市场。

2016年12月初,美盛文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美盛控股以2.17亿元收购同道文化72.5%的股权,同道文化估值达3亿元;2017年1月,星座女神宣布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曾打造星座社交APP电波的MONO团队又推出一款新的星座APP星座城,并宣布获得由险峰长青、BAI 共同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今年2月,一家名为蓝星漫的互联网星座平台获得了一轮千万元级的融资……

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章晋源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00后一代似乎对星座不那么感兴趣,小孩子们的兴趣正在从星座转向手游、动漫等二次元方向。“这是一个信号,”章晋源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需要开始培养下一代的星座消费需求,比如,打造一个像小猪佩奇那样的‘同道baby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