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好时光#

当提起黄陂南路,一定会想到熟悉地铁播报声,下一站“黄陂南路站”,这时你一定想到了和黄陂南路相关的新天地,K11……但是很少会想到黄陂南路是什么样子?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2)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3)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4)

这条时髦高级的马路,沿途还有诸多地标性文化场所和建筑,但当我静下心,试图用徒步的方式去打开这条路过去记忆,透过摩登的楼宇去浮想昔日市井时光,我“失忆”了。我找不到抚摸这条路昨天的毛孔。

2000年前后,黄陂南路上成片成片“旧貌换新颜”,以至于原住民动迁之后故地重游, “屋里厢也不认得了”。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5)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6)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7)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8)

以前这一带的居民大多居住条件逼仄,6、7个人挤在一个亭子间是常态,倒马桶是此地清晨生生不息的“交响乐”。已经动迁的翻身道情把歌唱,未曾动迁的,闲了就在沿马路的小店前摆两三只小凳子,“喝茶嘎三胡”。

上海的老路老屋反映的是市井文化。然而在城市的改造中,这些积淀的市井文化已荡然无存。

怀旧是市民的一种对城市市井文化的情感抒发与热爱。

如果一座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积淀就会在大厦中消失与遗失。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9)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0)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1)

沿着黄陂南路一直往南走,黄陂南路最初名为峨眉山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1年,1906年公董局将其改名为贝勒路(Rue Amiral Bayle),得名于法国海军军官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以武汉市黄陂区将其改名为南黄陂路,1946年改名为黄陂南路。

黄陂南路沿路传统上多为里弄住宅。里弄住宅从一开始就反映出本土住宅为适应近代城市生活而出现的转型现象。

它由房地产商开发,供出租,出售,住宅自身的房产,地产都成了商品,为经济用地,自然引进联排式毗连的紧凑式布局,单体建筑仍保持浓缩的三合院楼房格局,既做到高密度,又取得较大的面积和较多的居室,适合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需要。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2)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3)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4)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5)

高墙闭合的带有内天井的内向布局也延续了传统起居的习俗文脉,妥帖地迎合了当时刚刚迁出旧式民居的富裕人家的需求。

事实上,黄陂南路串联起了这一带诸多人文建筑和地标,百年岁月,你来我去,政治风云际会,建筑留下了故事,别了市井,华丽转身。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6)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7)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8)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19)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20)

上海哪里的老马路好(上海黄陂南路光阴荏苒)(21)

今天新建筑造起来后,并没有在原址给老屋做一块铭牌作为历史的印记,时间一长,任谁都会失忆——鸟儿曾经飞过,但是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因为窗台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