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8月22日讯(记者陆缘 晏雯 通讯员刘龙腾 田红霞 王名主)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种植黄豆历史逾千年,因蛋白质与各种微量元素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在东南亚地区被称为“界豆”。早年间,民间流传俗语“家家种黄豆,户户打豆腐”,道出了五里界早年豆产业的繁荣。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1987年3月出具了一份测定报告,由五里界送检的20个界豆样本,含油率分别在17-19%,蛋白质含量为42-48%(比普通黄豆高出6-12%)。2014年12月,五里界界豆经过国家农业部评审,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虽声名远播,由于产出比不高、机械化程度不够等原因,“界豆”一度濒临灭绝。为抢救界豆品种,近年来,江夏区组织开展“界豆”提纯复壮和推进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界豆的产量正逐步提升。今日,记者来到五里界界豆种植实验基地,深入了解了界豆的前世今生。
【繁荣】61年前周总理夸赞界豆 手书“祝你们成功”
今日,记者随五里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魏武,来到位于谢家村的界豆种植基地。虽持续高温干旱,与界豆打了31年交道的魏武轻抚地里的豆苗,感叹“长势喜人”。
魏武是土生土长的五里界人,自打小起,用界豆烹饪出来的美食自是餐桌不可或缺菜肴。在他眼里,界豆不仅有着美好成长记忆,更承载了五里界的荣光。
1958年4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曾专程到五里界视察界豆基地,并留下祝愿:“祝你们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里界把恢复界豆生产重点工作,掀起了种植界豆的高潮。魏武回忆,在鼎盛时期,原武昌县年出口界豆1000吨左右,出口创汇居全县第二。
2002年,当时的五里界政府为了缅怀1958年周总理视察五里界的嘱咐,决定再创界豆辉煌,振兴界豆雄风,成片种植了万亩界豆基地。
作为优质的出口产品,界豆曾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专程前来早早预定,并一再言明:只要五里界的正宗界豆。
辽阔的中国大地有很多地方均有种植黄豆,为何五里界的界豆却独特而盛名?
秘诀在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五里界位于江夏区东部,以丘陵为主,多是偏酸性的砂质黄壤土,年均气温16度左右,境内湖泊山林相交,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这样的湖区小气候,十分适合黄豆生长和营养素的积累,而且界豆多是自留的种子,延续了品种的品质和特性。
【衰落】“界豆”一度濒临灭绝 种植面积相比鼎盛期缩减25倍
魏武的父亲是五里界老农技站人,1988年,从武汉市农校毕业后,随父亲脚步,成为一名界豆研究者。
30多年里,他见证了界豆的盛衰。界豆种植自90年代始,一度出现种植热,最盛的是2006年,面积高达3.7万亩,而今年种植面积仅1500亩左右。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挤压。
界豆现有两个系列品种,分别是“六月爆”和“毛猴儿”,但产量都很低,亩产仅有100多斤。而从京山等地引种的非转基因黄豆品种,亩产至少200斤以上,而两者的收购价格却相差无几。
高贵的界豆只能贱卖,这样的产出比,让豆农很“受伤”,自然种植的积极性高不起来。随后一段时期,由于抓粮食作物,忽视了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界豆的种植,把种黄豆的旱田改为水田,客观上造成了黄豆的严重减产。
为此,每年魏武都会贮备一批原种,以防止这一独特品种失传。
【复兴】4年提纯复壮试验 明年将大面积纯种种植
在谢家村界豆种植实验基地,魏武自信地告诉记者,目前界豆提纯复壮实验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振兴五里界界豆指日可待。
魏武介绍道,2014年12月,五里界界豆经过国家农业部评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后,为保护江夏这一知名品牌,翌年6月,江夏区老年科协组织5名老科技工作者,从五里界街黄豆种植面积中挑选80亩种子地,选出1100株接近界豆属性的植株,其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老科技工作者们遂提出抢救性保护措施,由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同区老年科协在地处五里界实验基地种植了20亩界豆,开展界豆品种“提纯复壮”实验项目。
经过4年多的努力,实验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已成功获取储备了1000余斤的纯种界豆种子,明年将种植纯种界豆1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