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文景观。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1)

文学史上,最美的诗词都给了杭州西湖,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都是我们可以信口拈来的诗句;

民间传说里,白娘子与许仙邂逅,也要跑去西湖;

现实生活里,即便是飞雪的冬天,也有文人要拏一小舟,独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2)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这处绝美的人文胜景,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片汪洋大海

那时,西湖所在地是一处比较浅的海湾,在海湾的入口处有两座小山。钱塘江与海潮的冲刷,在两座小山间逐渐沉积了沙洲,日子久了,沙洲渐渐连为一体,由此隔出一片,这便是西湖最初的样子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3)

东汉时期,一个叫华信的人,在今天杭州湖滨路所在的位置筑了一条土堤后,西湖变成了内陆湖

这时,西湖里的水还是咸的,后来,山上的淡水流进西湖,湖里的咸水逐渐循环出去,西湖的水由此慢慢变成了淡水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4)

唐朝时期,官员李泌来到了杭州。

在任期间,他发现百姓喝的地下水十分苦咸,难以饮用。于是在城中开挖了六个汲水井,将西湖里的淡水引入井中,杭州百姓日常饮水,从此有了保障。

这个时候,西湖的“角色”还只是一处水利工程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5)

李泌之后,我们的诗人朋友白居易,被外放杭州,他在西湖的治理上,花了大功夫。

这时候的西湖,是“杭州一害”,旱涝灾害都是因为它,为了解决西湖水患,他克服了来自各界的困难,修筑了一条既能防涝、又能蓄水的湖堤,极大解决了杭州人民的生存难题。

白居易在杭州待了大概有三年的时间,期间解决了西湖的很多问题,同时还留下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名句。后来,当地人还为这位“杭州市长”筑了一条白堤纪念。

白居易的时期,作为水利工程的西湖开始有了一点文化景观的意味。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6)

白居易之后240多年,又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老朋友——苏东坡,也来到杭州,而且是两次。苏轼在西湖创造了更多的奇迹。

我们熟悉的苏堤,是他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垒成的。

当时西湖由于疏于治理,变成了沼泽,他想尽办法筹钱清淤,清出来的淤泥也不浪费,筑成长堤,后又在堤上种树栽柳、建小亭子,成就了今天的“苏堤春晓”“苏堤六桥”等人文景观。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7)

不只苏堤,三潭印月也是咱们老苏的杰作。

为保护西湖水源,他派人在湖水最深处建起三座石塔,严禁在中间水域种植,后来演变为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在苏轼的手中,西湖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变成了一处文化景观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8)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评语是这么说的,“杭州西湖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编辑 | 王琳艳

西湖最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名贯古今的西湖)(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