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亲八十大寿,按村里风俗是要办生日的,把族人亲戚请来庆贺一下。

我希望带着老婆孩子一同回老家给父亲祝寿,一家人能够就此团聚一番,这在人口流动天各一方成为常态的当下,确实是件难得的事情。而这样的团聚,对于已经空心化的农村老人来说,也是十分高兴和幸福的。但在城里长大的老婆对此并不十分理解。一是因为需要请假而她的年假已经请完,二是她父母就从来没办过生日,三是不明白为何要把这种私人的事情搞得如此大费周章呢,难道自家人在一起吃个饭不就行了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一时也解答不清。于是,就有了人为什么要过生日这个问题。

按字面来理解,生日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是一个私人的纪念日。古时,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产能力低下,食物供给不足,战乱灾祸不断,医疗水平不高,不但新生儿死亡率很高,即使能够存活,通常四五十岁也就去世了,人均寿命没有现在这么长。真是生命来之不易,逝去就在瞬间。因此,人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庆幸,尤其是生日,更加值得庆贺。久而久之,过生日就成了庆祝生命延续和兴旺的仪式,同时还有对父母赋予生命的感恩、消灾驱邪祈愿长寿延年等意义。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称作“过生”,过了这个界限的才能称作“做寿”。

中国人的传统,生日是按虚岁来算的。虚岁在是周岁的基础上加一岁,因为在母亲怀孕之后、出生之前,这个人的生命体就已经存在了。因此父亲今年的生日按虚岁算应该是八十一。我们老家过去是不叫生日的,而是叫“出一”,也就是比整岁多了一岁。按通常理解,整数表示圆满或结束,而在整数的基础上再加一,意思是下一轮整数又开始了,也就是说只要“出一”了,就又有了多活十年的盼头。于是,人们封的红包也不封整数,而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多出一角两角或一元两元,叫做“出头”或“有余”,这样就显得更加吉利。写在红包上的祝语则是“六旬开一”“七旬晋一”等等,意思是祝愿你在六十或七十岁的基础上,再多寿一些年月。人们在日常交流时,也只说某某今年“出一”,不知是五十一、六十一还是七十一,基本上不说五十、六十或七十这样的整数。在我们村里,大人过生日一般是从五十岁开始的,因为只有过了这个岁数,才称得上真正的“有寿”。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人因为算命先生说他恐怕活不过五十岁,于是他在四十岁那年就开始办生日,生怕真的活不到五十岁而过不上生日。当时虽然引来一阵哂笑,但四邻亲友依然欢欢喜喜地前来贺寿。村里人对生日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而八十岁,在过去人均寿命不高的情况下,要有多少的福气才能活到这个岁数,那是少有的高寿,更显珍稀,当然就更加值得庆贺。再说,有长者高寿,意味着家庭兴旺,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对一些有德行、有名望的长者来说,就更是如此。

过去的农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村里人互相之间都存在某种关系,不是兄弟叔侄,就是姨娘舅姑。即使没有亲戚关系,也要转弯抹角地攀个远亲,比如我奶奶是你外婆的堂表姐,因此我们也是老表。就像我,村里同姓的都是叔伯兄弟,而我舅舅家就在我家对面,因此他们的族人就是我的舅爷老表。总之,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是族人亲戚。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建立这样紧密的关系,其实就是出于人类想得到更好生存和发展的原始需求,主要体现在可以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共同应对灾祸变故等等,这对于家庭或者整个族群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互帮互助就成为一种常理,人多力量大就成为一种常识,一家有事户户帮忙就成为一种常态。

在农村办酒席与城里不同,城里人可以到酒店去办,酒店有专业的厨房、厨师和服务人员,忙前忙后的为大家烹制佳肴,提供周到的服务。而在农村,因为每家每户的厨房都是按日常所需来建造,没有哪家的厨房能够满足办酒席时烹制大量饭菜的需要。因此,但凡农家办酒席,都要临时增锅建灶,有的还得向邻居调集桌椅碗筷,方能满足使用。因为工作繁多,需要召集族中兄弟姐妹,集中大量人手方能满足各项工作所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桩会牵动众人的家事,已经不仅仅是你一家人的事,而是一族人甚至一村人共同的事。虽然办与不办的决定权在你手里,但当你决定要办这件事后,那怎么办就由不得你个人来做主了,因为这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考虑到周边亲戚族人的感受。就连菜谱的确定,也不由自家说了算,也得大家一起商量,因为不但要考虑色香味形,还要考虑老少咸宜,既要考虑是否大方得体,还要考虑是否经济实惠。

一种风俗一旦形成,就会对认同这种风俗的人群产生一种约定俗成的影响力——如果你不照此办理,在别人眼中你就成了离经叛道的异类。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加持下,这种影响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因为是否给父母办生日,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成为衡量子女是否孝顺的一种标准。也许有人会说,我在平日里对父母好不就行了,为何非要劳心劳力地去操办那样的事情呢?用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而生日则是人们聚在一起满足社交需求的一个好机会,当你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得到了人们的称赞,你的尊重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如果说马斯洛的理论是科学的(至少目前还没有人推翻他的理论),那办生日也是科学的,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你在家里对父母好不好,别人怎么知道呢?于是,就得趁生日这个机会来向大家宣示你的孝顺,用酒肉封住众人的悠悠之口,以免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你看我把父母养得这么老,不容易的,求大家就别说三道四了)。

中国又有逢五小庆、逢十大庆的传统。因此,“出一”的生日就比平常年份更为重要,办生日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强。如果你不办,周围的人就会议论,是不是你家出什么事了,比如老人身体出问题,或者家庭成员闹矛盾,又或家庭经济有困难,或者发生了其他的变故等等。总之,各种猜测就会成为众人闲聊时的谈资。而且你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做借口,届时不但你会百口莫辨,而且老人也会觉得脸上无光,无地自容。

像我家这次,当父亲决定要办生日之后,就得提前一个月把族中事老请来,聚在一起吃上一餐,开个筹备会,共同商量怎么办。我曾经向父亲提出,现在村里人大多数都已经离家外出务工了,就剩些老头婆子,很难召集那么多人手来干活,干脆就请近些年在农村出现的烹饪服务团队来负责宰牲切配、蒸煮烹制、开台执碗,这样就省事多了。但是有人提出,这会增加费用开支,以往族里都没人这么干过,你家这么干太超前了,以后别家仿效不了怎么办?经过商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只把宰牲和烹制两个环节的工作外包,其余事务仍然由族人自己负责。事后就有人感叹,服务外包的确省事,看来以后都得这么办了。

这次,我依旧为父亲生日撰写庆生诗联,但后来父亲看了一下流年气运,认为不合适张贴。虽然没有张贴出来,但前来贺寿的亲朋当中,仍然有几拨诗联爱好者围在一起,把写好的诗联取出来共同交流切磋一番,为酒宴增添了几分雅趣。

入户门联:

门前翠竹千年健

屋后青松万载春

一楼厅门联:

悬壶半世德微术浅七情六欲最难治

推命数年见短识薄四柱五行不易占

一楼中堂伴诗联:

八旬且献瑶池瑞

四代同沾宝婺珍

一楼中堂自寿诗:

卅年赤脚背青囊

术业平平愧素黄

遍踏村庄驱病痛

周游峻岭探龙藏

不辞劳苦三更起

无惧风寒腊月霜

拄杖行吟当养性

浮云世事不思量

二楼厅门联:

躬逢盛世三冬皆暖跻中寿

幸享遐龄四子同心盼永年

二楼中堂联:

椿树根深繁叶茂

萱花馥郁满庭芳

二楼中堂大字:

寿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1)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2)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3)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4)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5)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6)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7)

人为什么要过生日(人为什么要过生日)(8)

以上图文由南歌子提供

,